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5011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特殊地形或工作面狭窄地段的路基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交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交通行业调整了“十五”计划的目标,到“十五”末,全国公路新修里程28万公里,使总里程达到19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2.5万公里提高到3.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由27万公里提高到30万公里。有相当多里程分布在从山峻岭与特殊地质地区,新建路基土石方填筑数量十分巨大。高速公路与二级以上公路所担负的繁重交通对路基提出较高的质量要求,以避免公路的早期破坏。山区路基填方高,多为石方或土石混填,特别是填挖交接,半填半挖地段,施工期短,成型路基稳定时间不足,现有常规压实机具施工,还不能十分有效地解决好路基的差异变形,容易引发路面变形破坏。近年来使用冲击压实机对路基进行增补碾压(如专利号98125050.5所公开的[冲击碾压增补路基强度与稳定的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路基的均匀性与密实度,减少了路基施工后差异沉降,提高了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与强度。由于冲击压路机碾压路基作业面积不宜小于1000m2,较窄工作面可设置转弯车道的最短直线距不宜少于100m,宽度不宜少于6m。在山区的桥涵构造物小面积基础夯实,半填半挖路基,以及平原区的桥涵通道较多,不少路基直线段小于100m,不能采用冲击压实机施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高速、快捷,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施工工艺方法。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狭窄工作面在内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可避免其所施工路基差异沉降引发的路面早期破坏,并使路基的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具有底座的高速液压夯实机进行连续定位夯实作业,通过多次夯实,使路基达到或增加密实度至90%以上,形成厚度为1.0~1.5m的加固层。
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路基上进行定点夯实,连续夯击5~60次,每次夯击能量为50~10KJ,对于填土层,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25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0%,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60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5%,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120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8%;对于振动碾压过的路基,经总能量为270KJ~360KJ的夯实增补作业,其压实度达97%~98%。
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路基上进行夯实连续作业时采用带有圆形、矩形形状底座的高速液压夯实机。
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夯点底座的布置是呈三角形规则排列。
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呈三角形规则排列的夯点底座边缘间为接触型或间隙型。
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呈三角形规则排列的间隙型夯点底座边缘间距≤1.2底座半径。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是对填方后的路基,及在经过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后,采用圆形和其他形状底座的10~50KJ高速液压夯实机定位夯实路基,在路基上进行每分钟夯实5~60次连续定位作业,通过增加夯实次数,使路基达到或增加密实度,并形成厚度在1.0~1.5m的加固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适用于山区的桥涵等小面积构造物地基、半填半挖路基的夯实施工,以及平原区的桥涵通道较多,路基直线段小于100m,不能采用冲击压实机施工的地段的路基施工。可避免填方路基差异沉降引发路面变形破坏,从而提高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保持路面平整度的优良服务水平。是一种高速、快捷,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为对本发明的方法、特点及其功效有进一步了解,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落锤底座布点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落锤底座布点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是指对路基的夯实施工,其主要是对路基采用具有圆形和其他形状底座的,10~50KJ高速液压夯实机来定位夯实路基,较佳地是采用28~36KJ高速液压夯实机,根据所填路基的材质和厚度,在路基上进行以每分钟夯实5~60次的连续定位作业,较佳地是每分钟夯实20~35次;通过增加夯实次数和夯实能量,使路基达到或增加密实度,形成厚度在1.0~1.5m的加固层。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可用于对填方路基的夯时施工,也可用于对碾压后的路基进行增补作业,以进一步提高其压实度。
具体施工时,夯点底座的布置采用呈三角形的规则排列。各夯点底座边缘间可以是相互接触的接触型(如图1所示)。为提高施工效率,也可以采用相互间留有间隙的间隙型(如图2所示)。采用间隙型时,相邻两底座边缘间的间距≤1.2底座半径,较佳地是等于采用底座半径的间隙型。采用底座间隙性等边三角形布点,由于压实间隙存在部分未压实区域,表层压实度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作用力是沿与水平夹角45°-Φ/2斜向下方传播,所以表层以下的土体压实均匀,夯实作业完成后,需要再由普通压路机进行整平压实作业,表层未压实区域的厚度在普通压路基的作业范围内,故同样能够得到有效压实,并且夯实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实施例1采用定位30KJ夯击能量的高速液压夯实机来夯实路基,在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亚洲最大填方室内试槽检测),落锤底座按接触型等边三角形布点。细粒土填筑厚1.25m,高档夯击24(夯击总能量/每点=30*24=720KJ)次时,面层与底层压实度分别为95%与90%,填筑厚1.0m的平均压实度为93%;细粒土填筑厚1.25m,夯击12次,平均压实度为91.6%。
实施例2黄土挖方路堑地基,采用30KJ夯击能量,高档12次夯击(夯击总能量/每点=30*12=380KJ),按底座边缘间隙50cm布点,压实度表层为95.3%、表层下30cm为94.1%、表层下60cm为90.3%。
实施例3采用30KJ夯击能量,松铺厚度为1.25m,底座接触性等边三角形布点,夯实12次(夯击总能量/每点=30*12=380KJ),平均压实度为91.6%。
实施例4(增加实施例4、5的目的是支持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5-60次和10-50KJ)采用50KJ夯击能量,松铺厚度为1.25m,底座接触性等边三角形布点,夯实5次(夯击总能量/每点=50*5=250KJ),表层和底层压实度为91.5%和90%。
实施例5采用10KJ夯击能量,松铺厚度为1.25m,底座间隙性等边三角形布点,夯实60次(夯击总能量/每点=10*60=600KJ),表层和底层压实度为93%和90%。
实施例6采用50KJ夯击能量,松铺厚度为1.5m,底座接触性等边三角形布点,夯实24次(夯击总能量/每点=50*24=1200KJ),表层压实度为98%;以上具体实施例是用于松铺层的夯实,压实密度与总夯击能量有关,总夯击能量等于每次夯能量与夯击次数的乘积,总夯击能量越大,则压实度也越大。为达到一定压实度,可选择一定的总夯击能量。
对于经过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后的路基,为提高压实度,也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增补,如下列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7在经18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高13m的砂岩填石路基,半填半挖路段,采用30KJ夯击能量,高档9次夯击(夯击总能量/每点=30*9=270KJ),底座间隙性等边三角形布点,底座边缘间隙50cm(即底座半径),进行增补夯击作业,三个路段的表层压实度由92%分别提高到98.2%、97.3%、97.5%,平均沉降量分别为97、86、89mm。
实施例8涵洞台背3m宽作业面碎石填料经振动压路机碾压后,采用30KJ夯击能量,分别进行9(夯击总能量/每点=30*9=270KJ)次、12次(夯击总能量/每点=30*12=360KJ)增补夯击作业,平均沉降量分别为92、104mm,压实度由原92%分别提高到97.8%、98.5%。
以上实施例及检测表明,采用具有一定夯击能量的高速液压夯实机结合一定的夯击次数,可有效影响深度1.0~1.5m路基的压实度;等边三角形夯击布点,压实均匀性好,能完成狭窄工作面与特殊地段的压实与增补夯实作业,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具有底座的高速液压夯实机进行连续定位夯实作业,通过多次夯实,使路基达到或增加密实度至90%以上,形成厚度为1.0~1.5m的加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路基上进行定点夯实,连续夯击5~60次,每次夯击能量为50~10KJ,对于填土层,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25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0%,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60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5%,当每一定点夯击总能量为1200KJ时,路基的压实度达到98%;对于振动碾压过的路基,经总能量为270KJ~360KJ的夯实增补作业,其压实度达97%~9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路基上进行夯实连续作业时采用带有圆形、矩形形状底座的高速液压夯实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夯点底座的布置是呈三角形规则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呈三角形规则排列的夯点底座边缘间为接触型或间隙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呈三角形规则排列的间隙型夯点底座边缘间距≤1.2底座半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定位夯实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基上,采用圆形和其他形状底座以10~50KJ能量的高速液压夯实机,进行每分钟夯实5~60次定位连续夯实作业;通过增加夯实次数,使路基达到或增加密实度,并形成厚度在1.0~1.5m的加固层。该施工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地区路面的施工,更适合于狭窄工作面的定位夯实路基施工,可避免施工路基差异沉降引发的路面早期破坏,并使路基的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档编号E02D3/00GK1667193SQ20041000654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8日
发明者杨世基, 邓捷 申请人:北京欣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