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127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挡墙以及由加筋土等抗土压构造物构筑的墙面构造中,通常是将框架和土袋用作墙面材料构筑墙面。通过安装构件将抗拉件的一端安装到构成墙面的墙面材料上,另一端沿远离墙面材料的方向延伸,然后在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灌入填土并进行碾压,从而将抗拉件埋入填土内部。
在传统的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中,墙面材料由网状构件组成,这一网状构件拥有按规定角度弯折的斜面和底面两部分。以大致水平的方向将拉筋带固定到该墙面材料的斜面部分,拉筋带与底面部分通过紧固构件连接在一起。再将抗拉件的一端安装到墙面材料底面部分形成的拉钩上,之后在前面材料的地面上部碾压填土,并同时将紧固构件埋入到填土中构筑成第一土壤层,在此第一土壤层上部堆砌第二土壤层并依次往上,构筑成加筋土挡墙。
然而,传统墙面材料构筑成墙面构造,是将抗拉件的一端安装到墙面材料底面部分形成的拉钩上,另一端沿远离墙面材料的方向向内伸展并埋入填土中。因此,存在这样的不利因素当填土发生沉降时,抗拉杆随之下沉产生的拉力会通过拉钩直接作用在墙面材料上,导致墙面材料发生变形。
此外,传统的墙面构造需要实施两方面的作业,一是在设置墙面材料的同时将抗拉件的一端连接到该墙面材料的底面部分并将另一端向内延伸,另一作业是在设置完成的墙面材料地面上部及抗拉件的上部灌入填土并进行碾压,两方面的作业交互进行。因此,传统的加筋土挡墙在施工时无法在墙面材上部的坡肩部位架设保护栅,很难确保施工者的安全同样是一个问题。
再者,传统的墙面构造中,随着碾压填土作业的推进,墙面材料会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会发生局部变形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上下砌设得墙面材料相互之间没有结合在一起,墙面整体的强度也就很低,所以随着填土作业的推进,墙面整体也会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当填土发生沉降时会导致墙面材料发生变形的缺陷,以及施工比较复杂、安全性较差、墙面材料和墙面整体会发生变形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包括墙面材料和抗拉件,该抗拉件的一端通过安装构件安装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该抗拉件的另一端沿远离该墙面材料的方向延伸,该抗拉件通过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灌入填土并进行碾压嵌入该墙面材料内部,其特点是该墙面材料中设有沿横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的多根横杆,还设有与该横杆相固定连接的纵向的且相互平行的多根纵杆,该位于下方的墙面材料上端的横杆与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横杆与位于下方墙面材料上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其中,该安装构件设有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包括可在该墙面材料的纵杆上自由滑动的啮合槽和用于固定该抗拉件的卡口;其中,该墙面构造还包括用于连接该安装装置上的卡口所固定的该抗拉件的连接杆;其中,该安装装置的啮合槽从该墙面材料的前面与该纵杆相互啮合,该卡口从墙面的背面突出,该抗拉件的一端与该卡口相固定,各该抗拉件通过该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上下墙面构件结合部分中的横杆相对于各纵杆产生波浪行形变,纵向在这些横杆的两侧,相互平行成交错状并排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上下墙面材料合为一体,因此,结合成一体的墙面材料整体能够对抗变形,防止墙面材料的变形,同时,还可以在坡肩部位将结合成一体的墙面材料用作施工者的保护棚,因而能够确保坡肩施工的安全。
2.当受到土压作用时,纵杆会分担压缩端和拉扯端的作用力,横杆会对断裂产生反作用,从而提高墙面整体的强度,所以,和传统的墙面材料相比,可尽量减少钢筋等材料的使用量,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3.当填土发生沉降时,即使抗拉件随之下沉,安装在上面的安装构件的安装装置会沿纵杆向下滑动,从而避免了对墙面材料的作用力,所以,可以规避因填土下沉对墙面材料产生的超出设计范围的外力作用,从而防止墙面材料的变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关键部位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构造截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材料的正面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材料要素的侧视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墙面材料要素的正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接合前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接合后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完成接合后墙面材料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抗拉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构件安装抗拉件的墙面材料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填土变形前完成接合的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填土变形后完成接合的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接合前的墙面材料侧视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接合后的墙面材料侧视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墙面材料侧视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墙面材料正面示意图。
图12(C)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墙面材料俯视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接合前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接合后墙面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完成接合的墙面材料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正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俯视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正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墙面材料关键部位放大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2中,2为地面,4为基础,6为支撑构件,8为墙面材料,10为墙面,12为安装构件,14为抗拉构件,16为锚块,18为植被垫层,20为填土,22为加筋土挡墙。
将地面2的基础4上方由支撑构件6支撑的墙面材料8向上依次接合,由此构筑成墙面10。构筑该墙面10的墙面材料8背面一侧,由安装构件12将抗拉件14的一端安装到上面,另一端沿远离墙面材料8的方向延伸并通过锚块16将其固定,墙面材料8的背面铺设植被垫层18并灌入填土20进行辗压,用这种方式将抗拉件14埋入到填土20中,构筑加筋土挡墙22。
构筑墙面10的墙面材料8,如图3所示,在由横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排列的线材组成的多根横杆24的两侧,固定有纵向且在两侧成平行排列的线材组成的多根纵杆26、28。这样一来,墙面材料8由多根并排的横杆24、在两侧夹住横杆24的其中一侧纵杆26以及另一侧的纵杆28之间相互紧固,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网状三层结构。
墙面材料8,如图4所示,将纵向且沿横向并排的多根纵杆B固定到横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的多根横杆A的一侧,形成墙面材料要素C,用两片墙面材料要素C以中心线D为中心,按上下翻转的状态对接,通过固定2片墙面材料要素C的各横杆A以及各纵杆B使之成形。这样,墙面材料8中,纵向放置的多根纵杆26、28就被以相互平行成交错状固定到了横向放置的多根横杆24的两侧。
多根横杆24的两侧,其中一侧的纵向材料26及另一侧的纵杆28相互平行成交错状固定而成的墙面材料8如图3所示,为了将横杆24与上端及下端的一侧纵杆26和另一侧纵杆28相互啮合,设置了一个与横杆24直径相当的啮合缝30。
墙面材料8作如下设计将一侧纵杆26的上端向上延长使其超出另一侧纵杆28的上端,构成其中一侧的上端引导部32;比一侧纵杆26稍短的另一侧纵杆28的上端构成另一侧上端引导部34。另一方面,墙面材料8还作了如下设计将另一侧纵杆28的下端向下方延长使其超出一侧纵杆26的下端,构成另一侧下端引导部36;比另一侧纵杆28稍短的一侧纵杆26的下端构成一侧端引导部38。
上下配设的墙面材料8如图5所示,将上方墙面材料8U按箭头所指方向向下方的墙面材料8L移动,以下方墙面材料8L的一侧上端引导部32L及另一侧上端引导部34L与上方墙面材料8U的另一侧下端引导部36U及一侧下端引导部38U为引导,将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横杆24L与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一侧纵杆26U及另一侧纵杆28U之间的啮合缝30U相啮合,同时,将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横杆24U,与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一侧纵杆26L及另一侧纵杆28L之间的啮合缝30L相啮合,使上方、下方横杆24U、24L对接在一起。
这样一来,上下配设的墙面材料8,如图6所示,上方墙面材料8U被接合到下方的墙面材料8L上连成一体,构成墙面10。墙面10中,将下方墙面材料8L及上方墙面材料8U的各横杆24L、24U啮合到啮合缝30L、30U中使其相互支撑,由此可提高接合部分的强度。
向墙面材料8安装抗拉件14的安装构件12,如图7所示,由安装装置40和连接杆42组成。安装装置40配有啮合槽44、46和卡扣48两个部件,啮合槽44、46与墙面材料8的纵杆26、28相互啮合且可以自由滑动;卡扣48用来固定抗拉件14。连接杆42用于连接由安装装置40中的卡扣48所固定的抗拉件14。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装置40,其幅面方向的断面基本成U形,幅面方向一侧的上下方大致平行的部分分别设置啮合槽44、46,啮合到墙面材料8的纵杆26、28上并使其可沿纵杆26、28自由滑动;幅面方向另一侧的U形突出部分设置卡扣48用以固定抗拉件14。而在安装装置40幅面方向的一端,设置起加固作用的折弯部50。另外,连接杆42成棒状,插过U形卡扣48连接抗拉件14。
前述抗拉件14,如图8所示,由聚烯烃树脂等制成的可弯曲的板状材料52构成,并设有多外长孔54。抗拉件14,如图9所示,将构成安装构件12的安装装置40上的啮合槽44、46从墙面材料8的前面与纵杆26、28相互啮合并使其可自由滑动,卡扣48向背面一侧突出,然后将一端的长孔54啮合到这一突出背面的卡扣48上,用连接杆42插过卡扣48完成连接。
通过安装构件12将一端安装到墙面材料8上的抗拉件14,如图2所示,另一端沿远离墙面材料8的方向延伸并通过锚块16进行固定。而抗拉件14,不仅可以使用板状原材料52,还可以由纽状材料以及网状材料、锁状材料、棒状材料等构成。
接下来将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墙面材料8如图2所示,在凹设在地面2下的基础4上,通过支撑件6对墙面材料进行水平支撑,使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可以嵌入到基础中,再从该墙面材料的前面一侧,将安装构件12的安装装置40上各啮合槽44、46啮合到各纵杆构件26、2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并使其可沿纵杆26、28自由滑动,并且使卡扣48向背面一侧突出。
如图9所示,将抗拉件14的一端长孔54啮合到背面一侧突出的卡扣48上并通过连接杆42进行连接。由安装构件12将一端连接到墙面材料8背面的抗拉件14的另一端,向远离墙面材料8的方向延伸并通过锚块16进行固定。
设置在地面2的基础4之上的墙面材料8,其上端与上方的墙面材料8的下端接合,同时以水平方向铺设,构筑成墙面10。该墙面10中,从下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至上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的背面一侧铺设植被垫层18,在下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至上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的背面一侧以及抗拉件14的上方灌入填土20进行辗压,完成第1土壤层L1的施工。
接下来,在第1土壤层L1的上方,进行第2土壤层L2的施工。第2土壤层L2如图1所示,墙面材料8从第1土壤层L1中突出,沿纵杆26、28将安装构件12的安装装置40的啮合槽44、46啮合到位并使其可自由滑动,并使卡扣48向背面一侧突出,通过抗拉件14一端的连接杆42将抗拉件与该卡扣48相连,再将抗拉件的另一端向远离墙面材料8的方向延伸并通过锚块16进行固定。
墙面材料8从第1土壤层中突出中间部位上方,在此墙面材料8的上端,将上方墙面材料8的下端与其接合,并同时以水平方向铺设,构筑成墙面10。在此墙面材料10上,下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至上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的背面一侧铺设植被垫层18,然后在下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至上方墙面材料8的上下中间部位的背面一侧以及抗拉件14的上方灌入填土20进行辗压,完成第2土壤层L2的施工。
以下同样如此,在第2土壤层L2上进行第3土壤层的施工,并依次向上,直至最上部的土壤层。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构筑成加筋土挡墙22。
这样,由墙面材料8构筑的墙面10的构造如图3所示,其中设置的墙面材料8是在多根横杆24的两侧相互平行成交错状固定上纵杆26、28,如图6所示,将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上端的横杆24与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下端的纵杆26、28之间的啮合缝30相啮合,同时,将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下端的横杆24与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上端的纵向材料26、28相啮合,从而使上方的墙面材料8与下方的墙面材料8接合在一起,构筑成墙面10。
由此,该墙面10的构造中,上下墙面材料8的接合部分中横杆24,会相对于固定在这一横杆24两侧相互平行成交错状的纵杆26、28产生波浪形的变形,通过这种方式,上下墙面材料8即可合为一体。
因此,墙面10的构造中,合为一体的墙面材料8整体,能够对填土20的变形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可以防止墙面材料8的变形,不仅如此,还可以在灌入填土20之前对墙面材料8进行接合、组装,并可将位于坡肩的一体化墙面材料8用作施工者的保护栅,能够充分确保坡肩施工的安全性。而墙面材料8在此实施例中,不仅与上方相接,横向也可以进行接合。
此外,墙面10的构造中,对于横杆24,两侧成平行交错状固定有多根纵杆26、28,由此,当受到填土20产生的土压作用时,一侧纵杆26和另一侧纵杆28各自分担压力及拉力,横杆24与纵杆26、28结合成一体,对剪切有反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墙面材料10整体的强度。
再者,墙面10的构造,较之只在横杆的一侧设置纵杆进行固定的传统墙面材料,当纵横各方向所设构件的形状、面积以及数量相同时,将纵杆26、28相互平行成交错状固定于横杆24两侧的墙面材料8在强度上更胜一筹。此外,在同一强度要求下,可以缩小构件的外径,或者放宽构件的间距减少根数,这样一来,与传统的墙面材料相比,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该墙面10的构造如图9所示,将安装构件12的安装装置40上的啮合槽44、46从墙面材料8的前面与纵杆26、28相互啮合,并使其可自由滑动;同时通过连接杆42将抗拉件14的一端固定到向背面突出的卡扣48上。这样一来,当发生填土20沉降时,抗拉件14即使随之下沉,与之相连的安装装置40会沿纵杆26、28向下滑动,从而避免了对墙面材料8的作用力。
因此,墙面10的构造回避了设计之外的外力作用,例如因填土20的沉降对墙面材料8产生的墙面10垂直向下的力,抗拉件14的张力等。
在此实施例中,墙面材料8如图4所示进行构筑,即横杆A的一侧上固定纵杆B构成墙面材料要素C,两片墙面材料要素C以中心线D为中心成上下翻转的状态进行对接、固定。因此,可以相对于一方的墙面材料要素C,将另一方的墙面材料要素C的横杆A及纵杆B的根数及配置、形状进行翻转,而且可以将横杆A及纵杆B用机械进行焊接制造出墙面材料要素C,通过将机械制造出一方墙面材料要素C和另一方墙面材料要素C翻转对接的方式,可以节省制造工序,从而实现省力化。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墙面材料8构筑成了表里对称的形状,能够应对因沉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各种变形,例如向前面一侧突出的推出变形,以及向背面一侧凹陷的拉入变形等。
再者,在此实施例中,是将相同构造的墙面材料8进行上下接合,但也可以对其他不同构造的墙面材料8进行上下接合,如将横杆24用作斜杆在其两侧固定纵杆26、28的墙面材料8、横杆24或纵杆26、28根数不同的墙面材料8,以及横杆24或纵杆26、28长度不同的墙面材料8等。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虽是在多根并排的横杆24两侧固定多根纵杆26、28构成3层构造的墙面材料8。但也可以在横杆24的两侧固定纵杆26、28的,同时在纵杆26、28的任意一方外侧固定横杆,形成4层构造的墙面材料8,由此可以同时提高对于纵方向和横方向的弯曲强度。此外,在墙面10可能受较大外力的部分或是可能会产生局部变形的部分,通过安装4层构造的墙面材料8,可以实施局部的加固对策。
图10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如图10(A)所示,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横杆24L以及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横杆24U,在接合初期先不互相接合在一起,而是设置一个长度相当于填土20的预测沉降量的预留空隙D1,各自与上方墙面材料8U的空间30以及下方墙面材料8L的空间30L啮合,完成上下墙面材料的接合。
第二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其上下相接合的墙面材料8在填土20发生沉降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初期的预留空隙D1将变小至沉降时的预留空隙D2(D1>D2),这样可以允许上方的墙面材料8U向下移动,因此,能够使其追随因填土20的沉降而导致的变形,从而可以抑制墙面材料8及抗拉件14上产生的力。
图11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为在墙面材料8的上下端纵杆26、28构成的啮合缝30内,设置啮合突起56、58,用来与横杆24相互啮合。
此墙面10的构造如图11(A)所示,将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横杆24L啮合到上方墙面材料8U的啮合缝30U中的啮合突起56U、58U下侧,再将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横杆24U啮合到下方墙面材料8L的啮合缝30L中的啮合突起56L、58L上侧,以此状态接合上下墙面材料8。
上下墙面材料8U、8L的各横杆24U、24L如图11(B)所示,以平行于墙面10的方向施加超出设定的外力时,下方墙面材料8L的横杆24L便会挤开上方墙面材料8U的啮合突起56U、58U,向上方移动,同时,上方墙面材料8U的横杆24U也会挤开下方墙面材料8L的啮合突起56L、58L,向下方移动,从而相互对接到一起。
第三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在上下的墙面材料8U、8L各下端的横杆24U、24L与啮合突起56U、58U、56L、58L相啮合的状态下,各横杆24U、24L之间保持间隔D3,对上下墙面材料8U、8L进行接合,如施加超出设定的作用力,各墙面材料8U、8L即会挤开啮合突起56U、58U、56L、58L向消除间隔D3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上方的墙面材料8U就会允许向下移动,从面可以追随填土20的沉降导致的变形,还可以抑制对墙面材料8及抗拉件产生的作用力。
此外,第三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在上下墙面材料8U、8L的各下端横杆24U、24L挤开啮合突起56U、58U、56L、58L产生移动的状态下,通过啮合突起56U、58U、56L、58L可以防止各横杆24U、24L从啮合缝30U、30L中脱落,并可防止墙面材料8的拨出,将墙面材料8更加牢固地合为一体,从而能够防止墙面材料10的变形。
图12~14所示为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如图12所示,设置墙面材料8,在其中的多根横杆24两侧成平行交错状并排固定多根横杆26、28,为了将横杆啮合到上端及下端的纵杆26、28之间,设置与横杆24的直径相当的啮合缝30。
墙面材料8中,将一侧纵杆26的上端向超过另一侧纵杆28的上方延长,同时,将其向另一侧纵杆28弯曲,形成一侧对接部60。然后将比一侧纵向材料26的上端稍短的另一侧纵杆28的上端折弯,并使其与一侧对接部60相互平行,构成另一侧引导部62。另一方面,在墙面材料8中,将另一侧纵杆28的下端向超过另一侧纵杆26的下方延长,同时,将其向一侧纵杆26弯曲,形成另一侧对接部64。然后将比另一侧纵向材料26的下端稍短的一侧纵杆26的下端折弯,并使其与另一侧对接部64相互平行,构成一侧引导部66。
第四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如图13所示,当上下配设的墙面材料8U、8L相互接合时,按箭头所指方向使上方的墙面材料8U向下方的墙面材料8L移动,以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一侧对接部60L及另一侧引导部62L和上方的墙面材料8U下端的另一侧对接部64U及一侧引导部66为引导,将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横杆24L,啮合到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纵杆26U、28U之间的啮合缝30U中,同时,将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横杆24U,啮合到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纵杆26L、28L之间的啮合缝30L中。
此外,墙面材料8中,使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一侧对接部60L的顶端,同位于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横杆24U之上的另一横杆24U对接,同时,使上方墙面材料8U下端的另一侧对接部64U的顶端,同位于下方墙面材料8L上端的横杆24L之下的另一横杆24L对接。
第四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如图14所示,通过将一侧对接部60L及另一侧对接部64U的顶端对接到横杆24U及横杆24L上,可以提高接合部分的强度,而且,延长纵杆26、28顶端的一部分并向相对的一侧折弯,形成一侧对接部60L以及另一侧对接部64U,由此,当发生弯曲变形时,能够对原本依存于内凹线材强度的接合部分的弯曲强度,起到外凸线材的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墙面材料8弯曲强度的提高。
图15、16所示为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设置了如下结构的墙面材料8将多根横杆24按平面视图中的前后方向反复弯折,形成连续的山形形状,弯折而形成的一侧、另一侧突缘部68、70上分别并排固定纵杆26、28,这样一来,纵杆26、28之间就有一个撑开的间隔D4第五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将横杆24反复弯折,在平面视图下形成连续山形形状,与使用直线横杆的24的墙面材料8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变形量,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在墙面材料8上纵杆26、28之间撑开间隔D4,使墙面材料8构成一个更加立体的构造,可以提高其刚性。同时,能够以横杆24上的应力为主产生拉力,因而可以对提高墙面材料8的强度起到有效作用。
图17~19所示为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为将多根横杆24按平面视图下的上下方向反复弯折,使其形成连续的山形形状,然后在由弯折构成的上侧凸出的峰状部位72上,并排固定一侧纵杆26,同时在下侧凸出的谷状部位74上并排固定另一侧纵杆28,从而构成墙面材料8。
第六实施例中墙面材料10的构造,将横杆24反复弯折使其在正面视图下成连续山形形状,然后在横杆24的峰状部位72上固定压缩端的一侧纵杆26,并同时在谷状部位74固定拉扯端的另一侧纵杆28,这样就能够以横杆24上的应力为主产生拉力,从而可以对提高墙面材料8的强度起到有效作用。
横杆24的两侧固定有纵杆26、28的墙面材料8,通过使用指向斜方向的斜杆代替横杆24,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墙面材料8可用纵杆26、28夹住横杆24,并使纵杆相互交差成斜向放置并固定,以这种方式来取得同样的效果。
图20所示即第七实施例,第七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为在指向斜方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的多根斜杆76的一侧并排固定指向纵方向的多根一侧纵杆26,同时,在多根斜杆24的另一侧,并排固定指向纵方向的多根另一侧纵杆28,并使其与一侧纵杆26平行。以这种方式构成墙面材料8。
第七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通过纵杆26、28夹住斜杆76,在两侧使纵杆相互平行成纵向交错状设置并固定,构成墙面材料8,这样也可以获得与前述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21所示为第八实施例。第八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为在多根横杆24的一侧并排固定指向斜方向的多根一侧斜杆78,同时,在多根横杆24的另一侧并排固定指向相反的斜方向的多根另一侧斜杆80,并使其与一侧斜杆78相互交叉。
第八实施例中墙面10的构造,通过夹住横杆24,在两侧斜向固定斜杆78、80,并使它们相互交叉,可以获得前述第六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且在多根横杆24的两侧反斜向固定斜杆78、80,构成墙面材料8,可以增大墙面材料8的构件强度,防止一体结构的墙面材料8发生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包括墙面材料和抗拉件,该抗拉件的一端通过安装构件安装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该抗拉件的另一端沿远离该墙面材料的方向延伸,该抗拉件通过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灌入填土并进行碾压嵌入该墙面材料内部,其特征在于该墙面材料中设有沿横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的多根横杆,还设有与该横杆相固定连接的纵向的且相互平行的多根纵杆,该位于下方的墙面材料上端的横杆与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横杆与位于下方墙面材料上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构件设有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包括可在该墙面材料的纵杆上自由滑动的啮合槽和用于固定该抗拉件的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连接该安装装置上的卡口所固定的该抗拉件的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安装装置的啮合槽从该墙面材料的前面与该纵杆相互啮合,该卡口从墙面的背面突出,该抗拉件的一端与该卡口相固定,各该抗拉件通过该连接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墙面材料构筑的墙面构造,包括墙面材料和抗拉件,该抗拉件的一端通过安装构件安装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该抗拉件的另一端沿远离该墙面材料的方向延伸,该抗拉件通过在该墙面材料的背面一侧灌入填土并进行碾压嵌入该墙面材料内部,特点是该墙面材料中设有沿横向且在同一平面内并排的多根横杆,还设有与该横杆相固定连接的纵向的且相互平行的多根纵杆,该位于下方的墙面材料上端的横杆与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位于上方墙面材料下端的横杆与位于下方墙面材料上端的两侧纵杆的啮合缝相互啮合。
文档编号E02D29/02GK2797444SQ200420075549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0日
发明者中村真司 申请人:冈三立必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