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126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巷道用支撑装置,尤其是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
背景技术
矿井中的巷道大部分位于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互层中,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14.4MPa、19.3MPa、44.2MPa;单轴抗拉强度分别为0.85MPa、0.99MPa、2.18MPa;泥岩中粘土矿物含量75-78%,其中伊蒙混层含量25-32%,伊利石含量2-4%,高岭石含量33-46%,绿泥石含量25-32%,其特性是遇水易膨胀泥化。粉砂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条数高达14-36条/m3。为了保证安全,目前普遍采用锚网喷、钢筋砼、梯形工钢棚、网壳等支护技术加固巷道。但由于巷道埋深大,围岩应力高。据测算,垂直应力高达12~15MPa。巷道围岩遇水膨胀、泥化、变软,产生流变,使支护体发生变形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底鼓能力强的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它由四段以上的弧形工字钢围成圆环状,每两段弧形工字钢之间通过连接板固接在一起。
在连接板上焊有U型加固环和钢板加强筋,U型加固环套在工字钢上。
在弧形工字钢上焊有拉钩环。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支架相比较优缺点1、工钢圆对棚的特点及优点(1)采用圆形且两根工钢对焊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支架的抗压强度、稳定性和抗底鼓能力。(2)连接板之间加垫木板,可缓冲围岩对支架的压力。(3)圆对棚之间用拉钩连接既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又可采用主动松矸泄压,确保支架不被破坏。(4)采用多段(节)连接,既方便运输又便于安装。
2、传统支护的缺点及破坏机理(1)锚网喷由于围岩松软且具有遇水膨胀的特点,围岩松动圈愈来愈大,造成锚网喷失效。
(2)钢筋砼钢筋砼支护为单纯的刚性支护,500mm厚钢筋砼支护强度无法支持围岩应力。若再提高钢筋砼厚度及配筋截面,浪费巨大。
(3)梯形工钢棚梯形工钢棚强度低、稳定性差且不能有效地阻止底鼓。
(4)网壳虽然网壳是钢筋网焊接在一起,再加上喷射砼形成了钢筋砼结构,但由于无法克服钢筋之间的焊接强度低的问题,支架受力时造成脱焊,形成单根钢筋受压,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支架强度。且在二次修复时需要处理坏网壳,比新掘巷道还要困难。
工钢圆对棚经济效益分析(以净宽3.3m巷道为例)1、工钢圆对棚支护(焦煤集团公司古汉山矿为例)支护方式3.3m工钢圆对棚,每棚重626.32kg,棚距800mm,棚后背金属网,撑杆固定。

2、锚网喷支护方式全断面锚网喷,锚杆间排距600*600mm,喷厚100mm。
根据99基价,支护成本计算下

古汉山矿的主要巷道,先后进行过锚网喷加拱形工钢棚支护、锚网喷加网壳喷支护、锚网喷加锚索锚注支护等多种支护形式,其中锚网喷锚索锚注支护成本最低。
由于古汉山矿矿压太大,以往的所有支护形式全部以失败告终,对同一条巷道由于先后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造成前掘后修,修了再修,维修成本巨大。多年来古汉山矿在每米巷道的总投入达到15000元以上,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采用工钢圆对棚支护,能和松矸泄压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经过试验,效果良好。实践证明,不仅能一劳永逸解决支护难题,而且其支护一成本最低。就古汉山矿,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初步估算在每年2000万元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拉钩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四段以上的弧形工字钢1围成圆环状,每两段弧形工字钢之间通过连接板2(如图2)焊接在一起。在连接板2上焊有U型加固环3和钢板加强筋4,U型加固环3套在工字钢1上。在弧形工字钢上焊有拉钩环5(如图3),通过外加的拉钩两端头的钩与拉钩环5钩接,可将相邻的两列工钢圆对棚钩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工钢圆对棚的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先将工字钢1与连接板2实焊两遍后,加焊U型加固环3,最后加焊钢板加强筋4。
权利要求1.一种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其特征是它由四段以上的弧形工字钢围成圆环状,每两段弧形工字钢之间通过连接板固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其特征是在连接板上焊有U型加固环和钢板加强筋,U型加固环套在工字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其特征是在弧形工字钢上焊有拉钩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巷支护工钢圆对棚,它由四段以上的弧形工字钢围成圆环状,每两段弧形工字钢之间通过连接板固接在一起。工钢圆对棚的特点及优点(1)采用圆形且两根工钢对焊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支架的抗压强度、稳定性和抗底鼓能力。(2)连接板之间加垫木板,可缓冲围岩对支架的压力。(3)圆对棚之间用拉钩连接既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又可采用主动松矸泄压,确保支架不被破坏。(4)采用多段(节)连接,既方便运输又便于安装。
文档编号E21D19/00GK2707965SQ200420075359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0日
发明者郭国政 申请人:郭国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