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218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建(构)筑物的钢筋砼预制桩的桩基础,尤其是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的桩。
背景技术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钢筋砼预制桩是质量可靠的一种常用桩型,已被普遍应用在建筑桩基础中,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单一钢筋砼预制桩的承载力值已满足不了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要求,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桩承载力值要求,一般工程是用基础加固的方法或工程补桩的方法,但该方法工程造价昂贵,布桩密度过大,桩穿越土层为饱和软土地层时,对邻周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影响加大,使钢筋砼预制桩的工程应用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桩的承载力值、减少桩数、降低布桩密度、减少挤土对邻周影响、使工程造价降低、提高桩基工程质量的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包含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的上、下端焊固钢板,并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制桩段,多节预制桩段逐节叠合焊接并逐节沉桩形成接长锚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节预制桩段的桩心预埋焊接后注浆的注浆管,并在预制桩段的上、下端部预留沉坑,该沉坑使上、下节预制桩段叠合后形成贯通全桩长注浆管的腔室。
所述的钢板端面设有桩端加固的剖口,剖口焊接成焊缝。
所述的钢板端面设有桩周加固的槽口。
所述的槽口呈凹圆状,径向“十”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单一钢筋砼预制桩的常规技术引入了桩心注浆技术,成为二种技术合一的新型桩,充分挖掘了预制桩承载力性能和潜力,使桩的承载力值大幅度提高,通过实地测试;桩端持力层为砂性土,承载力值可提高40~50%;桩端持力层为粉土,承载力值可提高25~35%;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承载力值可提高15~25%,由于桩的承载力值大幅度提高,从而可减少加固桩数,工程造价降低10~35%,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桩基质量,能达到高层建筑桩基础要求,同时为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桩增添了新品种。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桩段焊接接长后的锚杆桩侧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3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5,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由纵向钢筋8和箍筋9组成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的上、下端焊固钢板3,在桩心预埋焊接后注浆的注浆管2,注浆管是直径2.5厘米,长度比桩段长度短3厘米的金属管,以混凝土浇注钢筋骨架形成预制桩段1,在浇注混凝土前,对每一桩段的上、下端部预留直径5厘米、深度4厘米的沉坑6,该沉坑当桩段与桩段接长后形成腔室4,其作用是调整上、下注浆管对接偏差、确保全桩长注浆管贯通。
根据整桩长度要求,由多节预埋有注浆管2的预制桩段1逐节叠合焊接上、下节端部的钢板3形成,并逐节采用锤击或静压方法沉桩,具体施工工艺以静压锚杆桩为例利用加固主体的自重作为沉桩反力,在加固主体的基础中埋设锚杆、钢门架与锚杆连接,在钢门架中心预留的桩孔内插入预制桩段1,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桩段静压入土,吊入第二段预制桩段与下桩段端面叠合焊接继续静压入土,直至将设计桩段全部静压入土,桩顶与基础用混凝土浇注成整体,完成静压锚杆桩施工。然后进行对注浆管2注入水泥浆液,水泥浆液要求水与水泥的比值为0.8~1,按预估桩的承载力值确定水泥用量,并根据桩穿越土层性质选定加固桩端土层或桩周各层土。
如需加固桩端土层的预制桩段1的两端钢板3加工成倒角状的剖口,沿桩周剖口焊接成焊缝5,仅在桩底留出浆口。如需加固桩周土层的预制桩段1的两端钢板3的端面加工成如图5的槽口7,该槽口呈凹圆状,径向“十”字分布,以此槽口作为留出浆口。如同时要求加固桩端土层和桩周土层的;则同时进行钢板剖口加工和槽口加工,同时留出桩端和桩周的出浆口。
权利要求1.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包含由纵向钢筋(8)和箍筋(9)组成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的上、下端焊固钢板(3),并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制桩段(1),多节预制桩段逐节叠合焊接并逐节沉桩形成接长锚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节预制桩段(1)的桩心预埋焊接后注浆的注浆管(2),并在预制桩段的上、下端部预留沉坑(6),该沉坑使上、下节预制桩段叠合后形成贯通全桩长注浆管的腔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3)端面设有桩端加固的剖口,剖口焊接成焊缝(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3)端面设有桩周加固的槽口(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口(7)呈凹圆状,径向“十”字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在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骨架的上、下端焊固钢板并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制桩段,多节预制桩段逐节叠合焊接并逐节沉桩,其特征是在每节桩心预埋后注浆的注浆管,并在预制桩段的上、下端部预留沉坑形成叠合后的腔室,以确保全桩长注浆管贯通。本设计是单一钢筋砼预制桩与桩心注浆合二为一的新型桩,使预制桩的承载力值提高15~50%,工程造价降低10~35%,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桩基质量,能达到高层建筑桩基础要求,同时为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桩增添了新品种。
文档编号E02D5/22GK2730940SQ200420082139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4日
发明者陈忠 申请人:陈忠, 郑剑波, 孔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