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64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桩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液静力压桩机的夹持机构常采用4油缸对夹式或16油缸斜铁式结构型式,其缺点是接触面积小,易滑桩,夹桩力分布不均匀,对被夹桩局部作用力较大,易造成破桩,且结构较复杂,在进行方桩、管桩转换时,必须更换夹持总成,操作麻烦,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破桩、滑桩现象,使用可靠,操作简便的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
所述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油缸、压桩上、下梁、方/管桩前板,连接铰及夹持板,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油缸至少为两副,连接铰为直铰4和弯铰6,至少两套;夹持油缸的一端与直铰4相铰连,另一端与弯铰6相铰连,直铰4、弯铰6的另一端通过铰轴8相铰连;夹持油缸、直铰、弯铰环抱铰接,形成闭环。
所述直铰3与弯铰6的铰轴链端固定在压桩上、下梁7上,夹持板5的一端固定在直铰3或弯铰6上,其另一端与桩前板4连为一体。
所述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运用在全液压静力压桩机的平台上,运用多只高性能油缸环绕布置,环抱式夹桩,力学结构先进,设计巧妙,接触面积增大,夹桩力增大,受力均匀合理,对结构的局部反作用力小,可有效防止破桩和打滑现象,在500吨以上的沉桩施工中,技术优势更为显著,在进行夹方桩、管桩转换时,不用更换夹持总成,只需调换前夹板即可。


图1是本实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油缸,2—方/管桩,3—直饺,4—方/管桩前板,5—夹板,6—弯饺,7—压桩上、下梁,8—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直铰3的一端与夹持油缸1的一端铰轴链接,直铰3的另一端与弯铰6的一端铰轴链接,夹持油缸1的另一端与弯铰6的另一端铰轴链接,直铰3与弯铰6的一端铰轴链接,夹持油缸1的另一端与弯铰6的另一端铰轴链接,直铰3与弯铰6的铰轴链端与压桩上、下梁7连接;所述夹板5的一端与直铰3或弯铰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方/管桩前板4可与方/管桩2夹持连接。
它的工作过程是当方/管桩插入4个方/管桩前板中间后,夹持油缸动作,拉动直铰、弯铰运动,使夹板收紧,从而带动4个方/管桩前板夹紧插入的方/管桩。
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夹持油缸和直、弯铰为全浮动结构,工作灵活,摩擦阻力小,效率高,夹紧和松开位置由限位档块控制,保证夹桩的中心精度,夹持管桩时采用圆柱夹板,夹持方桩时采用平面夹板。
权利要求1.一种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油缸、压桩上、下梁、连接铰及夹持板,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油缸至少为两副,连接铰为直铰(4)和弯铰(6),至少两套;夹持油缸的一端与直铰(4)相铰连,另一端与弯铰(6)相铰连,直铰(4)、弯铰(6)的另一端通过铰轴(8)相铰连;夹持油缸、直铰、弯铰环抱铰接,形成闭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直铰(3)与弯铰(6)的铰轴链端固定在压桩上、下梁(7)上,夹持板(5)的一端固定在直铰(3)或弯铰(6)上,其另一端与桩前板(4)连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抱夹式桩机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油缸、压桩上、下梁、方/管桩前板,连接铰及夹持板,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油缸至少为两副,连接铰为直铰4和弯铰6,至少两套;夹持油缸的一端与直铰4相铰连,另一端与弯铰6相铰连,直铰4、弯铰6的另一端通过铰轴8相铰连;夹持油缸、直铰、弯铰环抱铰接,形成闭环。本实用新型运用在全液压静力压桩机的平台上,运用多只高性能油缸环绕布置,环抱式夹桩,力学结构先进,设计巧妙,接触面积增大,夹桩力增大,受力均匀合理,对结构的局部反作用力小,可有效防止破桩和打滑现象,在500吨以上的沉桩施工中,技术优势更为显著,在进行夹方桩、管桩转换时,不用更换夹持总成,只需调换前夹板即可。
文档编号E02D7/20GK2913454SQ20062009718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3日
发明者张汉涛, 罗益强, 李顺强 申请人: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