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63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矿山工程机械,涉及一种采矿输送机,具体是一种机械手与输送机相接合为一体,采用全液压装置的小型矿山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井下的矿石开采、地面碎石装车,根据国家井下开采安全标准生产作业空间为(2.2m×2.2m),现有的采矿、输送机械受其作业空间环境限制和生产成本的制约无法到位工作,至今主要采用以人工为主,其它设备为辅的作业方式进行生产,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市场急需一种高效、先进、节能的采矿设备,但这种采矿设备在目前国际国内此采矿机械领域内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输送机,该采矿输送机安全环保、能耗小、效率高、操作简便,动作灵敏,具有行走、挖掘、输送、装车四种功能,是人工和其它机械的替代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行车装置、输送装置、机械手装置、液压及其控制装置、电机控制及其监视装置,其输送装置的输送架装于行车装置的底盘架上,输送装置前端的集料口下有输送带,操纵台架装于输送架且位于输送带正上方,机械手装置经其回转座装于操纵台架且于输送装置的集料口对应。
所述的输送带为输送胶带或输送链带。
所述的行车装置其底盘架两端分别与前、后轮的车桥连接,齿轮减速机、液压马达、转向油缸均固定安装在底盘架之上,液压马达与齿轮减速机连接;传动轴均通过十字联轴节与齿轮减速机和后轮的车桥上的蜗轮减速机相连接;转向油缸通过铰轴与前轮的转向机构连接。
所述的前轮为转向轮和驱动轮,或者为转向轮;所述的后轮为驱动轮。
所述的输送装置,其输送架一端通过铰轴直接与底盘架铰接,另一端经输送架油缸与底盘架铰接;在输送架油缸一侧装有固定于底盘架的输送架支座,输送架前端有从动带轮,后端经输送调整架安装主动带轮,输送带装于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输送架由液压缸控制升降,输送架下降时可将前轮支起,同时输送架前集料口与矿石接触面更紧密,工作时稳定性更强,同时可以集合散料,平整场地。通过蜗轮、蜗杆使传送比普通减速机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的主动带轮的传动可采用蜗轮减速机传动,或者电动滚筒传动。
所述的机械手装置,其回转座上装有大臂,大臂与斗杆铰接,斗杆与铲斗铰接,回转座和大臂之间装有大臂油缸,大臂与斗杆之间装有斗杆油缸,斗杆与铲斗之间装有铲斗油缸,操纵台架装有可驱动回转座绕回转座支座使机械手装置整体实现横向转动的回转座油缸。
本实用新型是由机械手与输送机相接合,采矿机和输送机合二为一,具有行走、挖掘、输送、装车四种功能,可使机械手在工作空间任意范围内完成挖掘、装料、卸料作业;采用全液压装置,每小时可挖矿50立方,相比人工或其它机械效率提高三倍,同时节能70%以上,操作方面只需一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安全环保、能耗小、效率高、操作简便、动作灵敏等优点,是人工和其它机械的替代产品。


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行车装置包括后轮21、底盘架22、前轮26、齿轮减速机、传动轴、液压马达、转向油缸。所述底盘架22安装在后轮21和前轮26的车桥上,联接形式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底盘架22与后轮21的车桥为固定连接,与前轮26的车桥为活动连接。前轮26为转向轮,后轮21为驱动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3、输送架14、调整螺丝15、输送电机16、蜗轮减速机17、输送调整架18、输送架油缸19、输送架支座20、可调支座28、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49、集料口50、若干组胶带支撑滑轮(图中未绘出)。输送带13为输送胶带。输送装置前端的集料口50下有输送胶带13,操纵台架27装于输送架14且位于输送胶带13上方。所述输送架支座20固定连接在底盘架22上,当本机只行走时可使输送架14落在其上,实现其支撑作用;所述输送架油缸19两端分别通过铰轴与底盘架22和输送架14铰接;所述输送架14通过铰轴与底盘架22铰接,输送架油缸19动作驱动输送架14绕其与底盘架22铰轴轴转动,使输送架14升起或落下,当输送架14升起时可使集料口50着地并使前轮26支起,从而使前轮26处于悬空不受力状态,满足挖掘工况要求;所述集料口50固定安装在输送架14的前端;所述输送调整架18、张紧螺丝15安装在输送架14的后端;所述从动带轮49安装在可调支座28上;所述输送电机16、蜗轮减速机17、主动带轮41均安装在输送调整架18上,输送电机16通过三角胶带与蜗轮减速机17相连传动,蜗轮减速机17与主动带轮41之间通过轴相连传动;所述输送胶带13安装在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49之上,其下有若干胶带支撑滑轮支撑,通过调整可调支座28、调整螺丝15张紧输送胶带13并使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49轴向平行,在输送架14、输送调整架18上装有物料挡板(图中未绘出)并紧贴输送胶带13,防止输料散落。输送胶带13宽度为700mm,传送速度为900mm/秒,输送胶带13由3KW电机带动蜗轮、蜗杆传动。
所述机械手装置包括回转座1、铲斗2、铲斗油缸3、斗杆4、大臂5、大臂油缸6、斗杆油缸7、回转座油缸、回转座支座(图中未标出),它们之间均通过铰轴铰接,回转座支座安装在操作台架27上。机械手装置的铲斗2于输送装置的集料口50对应。所述回转座油缸动作驱动回转座1绕回转座支座使机械手装置整体实现横向转动;大臂油缸6动作驱动大臂5绕其与回转座1的铰轴作纵向转动;斗杆油缸7驱动斗杆4绕其与大臂5的铰轴转动;铲斗油缸3动作驱动铲斗2绕其与斗杆4的铰轴转动实现挖掘与卸料,这些动作相互配合可使机械手在工作空间任意范围内完成挖掘、装料、卸料作业。大臂5可上下升、降,左右回转,回转角度为100度,操纵由全液压控制,由左、右手柄操作,每个手柄控制四个动作,共八个动作。
所述电机控制及其保护装置包括电源插座11、漏电保护器23、接触器24、接触器25、输送电机启动按钮、液压泵电机启动按钮、输送电机停止按钮、液压泵电机停止按钮、电机工作指示灯、工作电压表、相电源转换开关,它们均安装在操纵台支架27上。
多路控制阀8、换向器9、方向盘10属于液压及其控制装置,所述方向盘10与换向器9相连。12为司机座椅。
图2中(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在图1中未表达的特征,此图中未绘出方向盘、司机座椅和机械手、输送胶带部分)所述齿轮减速机35、液压马达44、转向油缸47均固定安装在底盘架22之上;所述传动轴38均通过十字联轴节与齿轮减速机35和后轮21的车桥上的蜗轮减速机相连接;所述液压马达44通过传动轴与齿轮减速机35连接,并通过齿轮减速机35、传动轴38、蜗轮减速机驱动后轮21实现整机行走功能;所述转向油缸47通过铰轴与前轮26的转向机构连接,并驱动前轮26实现整机转向功能。
所述液压及其控制装置包括多路控制阀、换向器、方向盘、右脚踏33、右手柄34、分配阀36、液压泵37、液压油散热器40、液压油滤清器42、液压油箱43、左手柄45、左脚踏46。所述多路控制阀、换向器、方向盘、右脚踏33、右手柄34、左手柄45、左脚踏46均安装在操纵台架27;所述液压泵37、液压泵电机39、液压油散热器40、液压油滤清器42、液压油箱43均固定连接在底盘支架22上;所述液压泵电机39通过联轴节与液压泵37相连传动;所述右脚踏33、右手柄34、左脚踏46、左手柄45分别通过各自的传动机构与多路控制阀连接并控制多路控制阀。
图2中,输送电机启动按钮29、液压泵电机启动按钮30、输送电机停止按钮31、液压泵电机停止按钮32、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49、回转座油缸48、集料口50。
图3中,通过液压油管,所述液压油箱、液压泵、分配阀相串连后与多路控制阀、换向器相并联;所述换向器与转向油缸之间、多路控制阀与铲斗油缸、大臂油缸、斗杆油缸、输送架油缸、液压马达、回转座油缸之间均以液压油管相连;所述换向器、多路控制阀、分配阀均通过回油支管与回油总管相连;所述回油总管与液压油散热器、液压油滤清器、液压油箱相串连。
本实施例操作时将60A三相电源插头安装在电源插座11上,电源指示灯亮;按下液压泵电机启动按钮30接触器24动作,液压泵电机39开始工作,带动550E右旋液压泵(齿轮泵)37旋转,液压油由油箱43经液压泵37至多路控制阀8开始工作,回油从各回油支管经回油总管、液压油散热器40、液压油滤清器42流回液压油箱43。向前或向后踩动左脚踏46,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输送架油缸19动作使输送架14升、降,集料口50随之落下、升起。向前或向后踩动右脚踏33,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液压马达44旋转经齿轮减速机35、传动轴38、减速机驱动后轮21,从而实现整机前进或者后退;同时操纵方向盘10通过转向器9、转向油缸47改变整机的行驶方向。
作业时向前踩动右脚踏33通过输送架油缸19支起输送架14,使集料口50着地,并将前轮26支起。按下输送电机启动按钮29,接触器24动作,输送电机16开始工作,通过三角带、蜗轮减速机17驱动主动带轮41旋转从而带动输送胶带13开始输料工作。前推或后拉左手柄45,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斗杆油缸7动作,从而驱动斗杆4绕其与大臂5的铰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伸长或挖掘。左推或右推左手柄45,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回转座油缸48动作,从而驱动大臂向左或向右回旋。前推或后拉右手柄34,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大臂油缸6动作,驱动大臂5绕其与回转座1的铰轴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大臂提升或下降。左推或右推左手柄45,通过多路控制阀8控制铲斗油缸3动作,驱动铲斗2绕其与斗杆4的铰轴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使来回翻转,从而实现挖料或卸料。总之,通过左、右手柄配合使矿料经铲斗2入集料口50经输送胶带13输送装车。
本实施例液压行走通过液压马达,减速机,传动轴,再到减速机传动车轮,液压马达具有前行,后退,自动刹车三种功能。
本实施例的动力源为外部引入的工频380V三相交流电源,整车采用两台伺服电机共10.5KW。
本实施例整车液压系统由一台7.5kw电机为动力带动液压泵(齿轮泵),液压油通过液压泵(齿轮泵)、分配阀输入多路换向阀和转向器内,通过控制手柄、脚踏板实现对各液压装置控制。
整车电器系统采用按钮、接触器,实现对两台电机的控制,装有漏电保护电器,在0.5秒内自动断电,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时装有电流、电压表对电流和电压随时进行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采矿输送机,包括液压及其控制装置、电机控制及其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架(14)装于行车装置的底盘架(22)上,输送装置前端的集料口(50)下有输送带(13),操纵台架(27)装于输送架(14)且位于输送带(13)正上方,机械手装置经其回转座(1)装于操纵台架(27)且于输送装置的集料口(50)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装置其底盘架(22)一端与后轮(21)的车桥连接,另一端与前轮(26)的车桥连接,齿轮减速机(35)、液压马达(44)、转向油缸(47)均固定安装在底盘架(22)之上,液压马达(44)与齿轮减速机(35)连接;传动轴(38)均通过十字联轴节与齿轮减速机(35)和后轮(21)的车桥上的蜗轮减速机相连接;转向油缸(47)通过铰轴与前轮(26)的转向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其输送架(14),一端通过铰轴直接与底盘架(22)铰接,另一端经输送架油缸(19)与底盘架(22)铰接;在输送架油缸(19)一侧装有固定于底盘架(22)的输送架支座(20),输送架(14)前端有从动带轮(49),后端经输送调整架(18)安装主动带轮(41),输送带(13)装于从动带轮(49)和主动带轮(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手装置,其回转座(1)上装有大臂(5),大臂(5)与斗杆(4)铰接,斗杆(4)与铲斗(2)铰接,回转座(1)和大臂(5)之间装有大臂油缸(6),大臂(5)与斗杆(4)之间装有斗杆油缸(7),斗杆(4)与铲斗(2)之间装有铲斗油缸(3),操纵台架(27)装有可驱动回转座(1)绕回转座支座使机械手装置整体实现横向转动的回转座油缸(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及其控制装置为液压油箱(43)、液压泵(37)、分配阀(36)相串连后与多路控制阀(8)、换向器(9)相并联;换向器(9)与转向油缸(47)之间、多路控制阀(8)与铲斗油缸(3)、大臂油缸(6)、斗杆油缸(7)、输送架油缸(19)、液压马达(44)、回转座油缸(48)之间均以液压油管相连;换向器(9)、多路控制阀(8)、分配阀(36)均通过回油管与回油总管相连;回油总管与液压油散热器(40)、液压油滤清器(42)、液压油箱(43)相串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及其控制装置装于操纵台架(27)和行车装置的底盘架(22)上,电机控制及其监视装置装于操纵台架(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输送带(13)为输送胶带或输送链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矿输送机,包括行车装置、输送装置、机械手装置、液压及其控制装置、电机控制及其监视装置。其输送装置装于行车装置的底盘架上,输送装置前端的集料口下有输送带,操纵台架装于输送架上且位于输送带正上方,机械手装置经其回转座装于操纵台架且于输送装置的集料口对应。本实用新型是由机械手与输送机相接合,采矿机和输送机合二为一,可使机械手在工作空间任意范围内完成挖掘、装料、卸料作业,采用全液压装置,每小时可挖矿50立方,相比人工或其它机械效率提高三倍,同时节能70%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行走、挖掘、输送、装车四种功能,及安全环保、能耗小、效率高、操作简便、动作灵敏等优点。
文档编号E21C47/00GK2908782SQ200620096888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4日
发明者王华忠 申请人:王华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