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75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抽油机井口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抽油光杆上的密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抽油井上多数使用的是一种可调偏的井口抽油光杆密封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明显的不足。随着油井的长期的开采、作业,井筒倾斜的井越来越多。由于井筒倾斜,造成抽油光杆轴线与密封器主体轴线偏移或倾斜,而可调偏的井口抽油光杆密封器,只能调偏,不能调斜。使得抽油光杆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与密封圈在周向配合面上受力不均匀,受力大的一面的密封圈很快磨损,造成光杆与密封器中心孔的间隙变大,导致密封失效。另外,光杆在上下运动时会加剧密封装置中填料的磨损和流失,使装置的密封性能变差。影响油井的正常工作和密封圈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该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不仅能根据井口的情况,调整密封器的倾斜,使之与抽油光杆相适应;而且还能调整密封器的偏移。克服现有的密封器只能进行调偏,不能根据井口情况调整密封器偏移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主要由盘根盒、盘根、球头压帽、球头密封、上法兰、下法兰和联接螺栓螺母组成,其特征是,球头密封下部连接有中心管,中心管下端部有连接盘。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固定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上法兰和下法兰采用螺栓螺母固定。上法兰的中心孔在80-150毫米之间。下法兰下部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有螺纹。由于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可以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移动,在安装时,可以根据井口的偏移情况,调整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的位置,达到调偏的目的;而球头密封与球头压帽之间为球面配合,可随抽油光杆方向转动,使盘根盒和抽油光杆的中心线重合,达到调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盘根盒与盘根采用现有技术,不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克服了原井口抽油光杆密封器只能调斜不能调偏的缺点,使盘根受力均匀,有效地减小盘根偏磨、斜磨,增强了密封效果;减小了盘根与光杆之间的摩擦力,抽油光杆运行负荷减小,减少了盘根和光杆的摩擦损坏,提高了盘根、光杆的使用寿命,盘根的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提高了油井时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口光杆密封器结构剖面示意图。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根压帽,2.压块,3.盘根,4.盘根盒,5.垫片,6.球头压帽,7.球头密封,8.上法兰,9.下法兰,10.螺栓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口光杆密封器,由盘根盒(4)、盘根(3)、球头压帽(6)、球头密封(7)、上法兰(8)、下法兰(9)和联接螺栓螺母(10)组成。盘根盒(4)内有5个圆形盘根(3),盘根(3)的上部有一个压块(2),盘根压帽(1)压紧压块(2)和圆形盘根(3),使抽油光杆保证密封。在盘根(3)的下部有一个垫片(5),支撑圆形盘根(3)。盘根盒(4)的下端是球形弧面,能与球头密封(7)配合。球头压帽(6)内有球形弧面,与球头密封(7)配合,盘根盒(4)能沿球形弧面摆动,达到调斜目的。其特征是球头密封(7)下部连接有一个中心管,中心管的外径70毫米。中心管下端部有一个连接盘。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固定在上法兰(8)和下法兰(9)之间。上法兰(8)和下法兰(9)采用螺栓螺母(10)固定。上法兰(8)的中心孔为100毫米。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可以向左右各调整15毫米。下法兰(9)下部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有螺纹,可以与井口设备连接。抽油光杆穿过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中心。
权利要求1.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由盘根盒(4)、盘根(3)、球头压帽(6)、球头密封(7)、上法兰(8)、下法兰(9)和联接螺栓螺母(10)组成,其特征是球头密封(7)下部连接有中心管,中心管下端部有连接盘,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固定在上法兰(8)和下法兰(9)之间,上法兰(8)和下法兰(9)采用螺栓螺母(10)固定,上法兰(8)的中心孔在80-150毫米之间,下法兰(9)下部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有螺纹。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油田抽油机井口的抽油光杆上的密封器,主要由盘根盒、盘根、球头压帽、球头密封、上法兰、下法兰和联接螺栓螺母组成,其特征是,球头密封下部连接有中心管,中心管下端部有连接盘。中心管下端部的连接盘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上法兰和下法兰采用螺栓螺母固定。上法兰的中心孔在80-150毫米之间。下法兰下部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有螺纹。可调偏的井口光杆密封器克服了原井口抽油光杆密封器只能调斜不能调偏的缺点,使盘根受力均匀,减少了盘根偏磨、斜磨,增强了密封效果;减小了盘根与光杆的摩擦力,减少摩擦损坏,提高了盘根、光杆的使用寿命和油井时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E21B33/03GK2895715SQ200620113028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葛绍军, 张学臣, 刘瑞先, 郭胜利, 卢克勤, 刘德发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