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用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1850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采油用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采油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机械采油期,在机械采油中所用的主要设备为有杆抽油设备。据有关资料统计,有杆抽油井占机械采油井总数的90%以上,而有杆抽油井中其井口密封装置的98%以上均采用常规光杆密封装置。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常规光杆密封装置在现场应用中暴露出许多缺陷,密封圈的失效率较高,采油工作时率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油用密封装置。
[0004]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压帽、上压套、锥形密封圈、主体、下压套、O形密封圈、密封圈、连接体,连接体的下部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连接主体,光杆穿过主体和连接体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环形空腔内设有密封圈和下压套,所述的下压套和连接体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的主体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主体的上部设有上压套和压帽。
[0005]上述的下压套和连接体之间设有锥形弹簧套,锥形弹簧套的内部设有锥形弹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防止井喷现象的出现,在井喷时及时泄压,从而来避免石油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确保人员安全,主体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体下部与井口装置用卡箍连接,主体上部是圆锥形密封腔,压帽通过压套压紧一组锥形密封圈来达到密封井口的目的,通过主体的下部螺纹挤压圆柱形防喷密封圈,来控制井喷,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2是锥形弹簧套的结构示意图;
[0009]上图中:压帽1、上压套2、锥形密封圈3、主体4、下压套5、0形密封圈6、密封圈7、连接体8、光杆9、锥形弹簧套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帽1、上压套2、锥形密封圈3、主体4、下压套5、0形密封圈6、密封圈7、连接体8,连接体8的下部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8的上部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的连接体8的上部连接主体4,光杆9穿过主体4和连接体8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8的环形空腔内设有密封圈7和下压套5,所述的下压套5和连接体8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6,所述的主体4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3,主体4的上部设有上压套2和压帽I。
[0012]上述的下压套5和连接体8之间设有锥形弹簧套10,锥形弹簧套10的内部设有锥形弹貪O
[0013]工作原理:连接体下部与井口装置用卡箍连接,主体上部是圆锥形密封腔,压帽通过压套压紧一组锥形密封圈来达到密封井口的目的,通过主体的下部螺纹挤压圆柱形防喷密封圈,来控制井喷,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能够有效防止井喷现象的出现,在井喷时及时泄压,从而来避免石油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确保人员安全,主体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实现密封。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采油用密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压帽、上压套、锥形密封圈、主体、下压套、O形密封圈、密封圈、连接体,连接体的下部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连接主体,光杆穿过主体和连接体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环形空腔内设有密封圈和下压套,所述的下压套和连接体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的主体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主体的上部设有上压套和压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用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压套和连接体之间设有锥形弹簧套,锥形弹簧套的内部设有锥形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用密封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压帽、上压套、锥形密封圈、主体、下压套、O形密封圈、密封圈、连接体,连接体的下部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的连接体的上部连接主体,光杆穿过主体和连接体连接井口装置,所述的连接体的环形空腔内设有密封圈和下压套,所述的下压套和连接体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所述的主体的内部设有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内设有锥形密封圈,主体的上部设有上压套和压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
【IPC分类】E21B33/03
【公开号】CN205330597
【申请号】CN201620119936
【发明人】刘向阳, 王新龙, 王文刚, 曹立平, 张秀梅, 张欣, 宋阳, 崔保军, 孙建华, 朱立影
【申请人】刘向阳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