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

文档序号:5347146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深厚回填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地 下水丰富的地基回填土工程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对深厚地基一般釆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强夯法虽然处理深度大, 但土体的排水固结时间较长,如遇到地下水或其他补给水丰富时,强夯施工 所需的间隔时间长,这将严重影响施工工期及施工质量;另外,由于强夯施
工中其夯击能的冲击,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回填料往往会造成夯坑周围土隆起 太大以及橡皮土的形成,致使夯击能量大部分没有向下传递而消耗在表层土 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传统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最适宜的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m,如深度超
过15m,难以保证回填地基夯实质量;现有的地基排水固结法,排水管、集
水井的布设及维护成本高,常规强夯方法多采用一次高位填筑强夯施工,而
且多采用低夯击能,其压缩性大,工后沉降大;现有的强夯方法一般只设置
竖向排水井,通过高压泵管抽排,造价高,工期长难以满足地下水位高水量
丰富的区域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可解决在回填坑底 地下水、补给水丰富以及回填料含水率高的强夯施工中的排水问题,其适应 深度超过15 m的回填土工程,具有排水效果显著、施工简便高效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1) 在回填坑底铺设的碎石透水层,碎石透水层釆用粒径为50~150mm 的碎石,厚度视基底地形而定,高处少填,低处多填;
(2) 在坑中选择最深处设置降水井管,降水井管下端插入到碎石透水层
3底部,降水井管上端高出碎石透水层,用水泵通过降水井管随时抽
排碎石透水层中集积的渗透水;
(3)向上接驳降水井管,在碎石透水层上回填土并强夯,填方料可为场
地内挖方区的爆破石料和经分选后的人工杂堆土,降水井管高出回
填土层上表面或与回填土层上表面平齐;
在步骤(l)中,如回填区有水,可先将回填土区的水抽排去。
所述降水井的直径为小600 ~ 1000mm,降水井管周边开设有孔径为d)
20 50mm的引水孔。
作为优化在步骤(3)中,先在碎石透水层上敷盖土工布,然后再土
回填并强夯,土工布之间搭接长度至少100mm。
进一步优化降水井管包扎有滤网,述滤网为选用60 - 100目网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通过在坑底铺设碎石疏水层和设置集水井,并将回填坑底地下 水和强夯施工过程中的水及时抽水,对岩层裂隙水丰富的回填地基进行疏排 水处理,能有效降低回填坑底地下水位、及时排走回填坑底基岩裂隙水,防 止地下水位上升浸泡回填土体,并能使强夯过程中土体中的孔隙水迅速排出 使超静水压力快速消散,确保强夯质量,并缩短多遍强夯之间的间隔时间, 利于强夯连续作业,缩短工期。
(2) 用料简单,施工快捷方便,能节省施工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保证 工程施工质量。
(3) 充分考虑了工程地质条件,达到避害兴利的目的。构造中的降水井 在回填地基强夯过程中起到集水降水作用,同时又为后期地下室施工降水提 供了方便,还可作为后期园林绿化及景观水体的水源,达到节约用水、环保 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一 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后的地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参考图1,
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用于一废矿石坑的回填土工程,其施工步骤如下
(1) 先将回填土区水抽排去,然后在回填坑底10铺设的碎石透水层1
(碎石粒径为50 ~ 150mm),碎石透水层1的厚度视基底地形而定,高处少填,低处多填,本实施例最厚处为2.5m,使坑底地下水有组织疏排,确保土方回填顺利进行。
(2) 在坑中选择最深两处设置了降水井管5,并用水泵从降水井管5中随时抽排碎石透水层1中集积的渗透水。降水井管5的直径为cb800mm,降水井管5周边开设有孔径为c]) 30mm的引水孔51,降水井管5包扎有滤网6,滤网6为选用60目尼龙网布。
(3) 向上接驳降水井管5,降水井管5要高出回填土层上表面,先在碎石透水层1上敷盖土工布2, 土工布2之间搭接长度至少100mm,再在碎石透水层1上进行强夯法回填土 3的回填,填方料为场地内挖方区的爆破石料和经分选后的人工杂堆土,在此过程中要将填料土中可见的可氧化杂物拣出来外弃。
在本实施例中,坑底距回填完成面标高最小填筑高度为8.5m,最大填筑高度为16.7m,分两层回填土回填强夯,第一层填至设计标高33. 0m,釆用5000KN.m夯击能,夯点间距6x6m,第二层填至设计标高40. 5m (填土高度7. 5m),釆用4000KN.m夯击能,夯点间距5 x 5m,满夯釆用2000KN.m夯击能。
每层填筑时,先从前往后逐一堆置,回头从后向前边卸边推平;推平时
表面应尽量平整,同时必须保持表面不小于2%的坡度,并向有利排水的方向。
完成后对强夯地基进行瑞雷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检测以及基础沉降观测,根据试验报告显示,处理完的场地地基承载力均达到^160kPa,地基变形模量最小值为23. 6MPa,最大值为57. 5Mpa;基床系数最小值为18. 4MPa/m,最大值为32. 4 MPa/m;各观测点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7. 24隱,差异沉降小于0.1%,满足设计的地基承载力及工后沉降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点夯能量级别分为2000KN.m、 2500KN.m、 3000KN.m、4000KN.m、 5000KN.m;满夯能量级别分为1000KN. m、 2000KN.m、 2500KN.m、3000KN.m。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1)在回填区坑底铺设的碎石透水层,碎石透水层采用粒径为50~150mm的碎石,厚度视基底地形而定,高处少填,低处多填;(2)在坑中选择较深处设置降水井管,降水井管下端插入到碎石透水层底部,降水井管上端高出碎石透水层,用水泵通过降水井管随时抽排碎石透水层中集积的渗透水,降水井管周边开设有引水孔;(3)向上接驳降水井管,在碎石透水层上回填土并强夯,降水井管高出回填土层上表面或与回填土层上表面平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l)中, 先将回填土区的水抽排去,再在回填区坑底铺设的碎石透水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先在碎石透水层上敷盖土工布,然后再土回填并强夯,土工布之间搭 接长度至少100mm。 '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降水井 管的直径为(!) 600 ~ IOOO隱,降水井管上的引水孔孔径为(J) 20 ~ 50mm。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特征在于降水井管包扎有 滤网,滤网选用60 - 100目网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深厚回填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带疏水层的回填地基强夯方法,其包括如下施工步骤(1)在回填坑底铺设的碎石透水层;(2)在坑中选择较深处设置降水井管,用水泵通过降水井管随时抽排碎石透水层中集积的渗透水;(3)向上接驳降水井管,在碎石透水层上回填土并强夯。本发明通过在坑底铺设碎石疏水层和设置集水井,对岩层裂隙水丰富的回填地基进行疏排水处理,能有效降低回填坑底地下水位、及时排走回填坑底基岩裂隙水,防止地下水位上升浸泡回填土体,并能使强夯过程中产生的孔隙水迅速排出及超静水压力的快速消散,确保强夯质量,并缩短多遍强夯之间的间隔时间,利于强夯连续作业,缩短工期。
文档编号E02D3/02GK101634139SQ20091004153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严友明, 孙旭敏, 宋立峰, 兴 庄, 廖胤楚, 李伟刚, 林海澜, 毅 满, 邝耀国, 邱秉达, 陈守辉, 马天洲 申请人: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