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沉复合疏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536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沉复合疏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桩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沉复合疏桩技术。
技术背景对于天然地基的强度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但是有沉降却过大的情况,可以采用 少量的基础桩用于减少基础沉降变形。按照目前强度控制的桩基常规设计方法,设计的桩 基础的实际的安全系数,要远大于设计中所取的2d或3d。在桩基础纯粹用来减少基础沉 降的地方,在桩间距为4d距时,再加入更多的基础桩并不能显著地减少沉降。目前,在地基 的桩基工程中,通常采用小桩距群基础桩、沉管灌注基础桩、预制基础桩和大直径钻孔浇注 基础桩。其中大直径钻孔浇注基础桩的承载能力最高。但是,造价昂贵,而且施工时污染严 重,所以只用于高层建筑和承载力要求高的建筑。预制基础桩的质量好,承载力也较高。但 是,造价也高,一般用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而小桩距群的基础桩、土整体变形,承载能力 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桩基工程造价高,污染严重的问题,在技术上加以 改进,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的一种用刚性基础桩与基础桩间土共同承担基础荷载 的减沉复合疏桩结构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减沉复合疏桩,实际上是相对于我们目前广泛采用,完全以上部结构荷载确 定桩数和桩长,以常规桩基础设计方法而出现的一种桩基础处理方法。其实质是认为如仅 对于沉降控制而言,少量的基础桩所组成的桩基础所起的作用,与很多基础桩所组成的桩 基础的作用几乎一样有效。在基础桩数量较少时进一步增加基础桩数量,对减少基础沉降 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在基础桩数量较多时进一步增加基础桩数量,对减少沉降的作用就 变得很小。在减少沉降基础桩的设计中,有关常规桩基础的通用设计方法,如基础桩承台的 设计、基础桩的结构设计等等,都是同样可以采用的。相对于常规的3d基础桩距,一种减沉 复合疏桩则大于6d基础桩距,基础桩数量至少减少了 50 %,造价大大的降低,其效果却相 差无几。在实际工程设计时,采用该形式的桩基础,既经济又合理。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沉复合疏桩,其基础结构是基础桩的桩距为6 8d,基础桩设在垫层底 下,并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与基础桩一起铺垫垫层,底板设在垫层的上方。以上所述的基础桩的直径为200 800mm,当桩径为200mm时采用木桩,桩径为 800mm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直径采用预制桩。以上所述的减沉复合疏桩,按照常规桩基础的通用做法,施工的时候首先施工桩 到垫层底下,并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与桩一起铺垫垫层,最后施工底板。一种减沉复合疏桩,6d基础桩距或8d基础桩距的桩间距几乎与小桩距时一样有
3效。减少沉降桩基础就是建立在基础桩与土相互作用理论基础上,以控制沉降变形为设计 原则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技术,用于减少或控制沉降,基础的承载力主要由基 础板承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沉复合疏桩,对于沉降控制而言,少量的基础桩所组成的桩基 础所起的作用与很多基础桩所组成的桩基础的作用几乎一样有效。在基础桩数量较少时进 一步增加基础桩的桩数,对减少基础沉降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在基础桩的桩数较多时进 一步增加基础桩的桩数,对减少沉降的作用就变得很小。相对于常规的3d基础桩距,一种 减沉复合疏桩大于6d基础桩距,基础桩的桩数至少减少了 50 %,造价大大的降低,但是效 果却相差无几。在实际工程应用时,采用该形式的桩基础既经济又合理。

图1 为减沉复合疏桩示意图图号标识1、基础桩2、底板3、垫层4、桩间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一个用于大面积堆载的,在软土地基上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桩(1)的桩距为 6d,基础桩(1)采用直径为200mm的木桩。基础桩(1)设在垫层(3)底下,并利用桩间土 (4)的承载力,与基础桩(1) 一起铺垫垫层(3),底板(2)设在垫层(3)的上方。结果能有 效减小地基不均勻沉降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增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相比小桩距群桩形 式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实施例2:一个大型水池基础在软土地基上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桩(1)的桩距为7d,基 础桩⑴采用直径为300mm的预制桩。基础桩⑴设在垫层(3)底下,并利用桩间土⑷ 的承载力,与基础桩(1) 一起铺垫垫层(3),底板(2)设在垫层(3)的上方。结果能有效减 小地基不均勻沉降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增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相比小桩距群桩形式具 有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实施例3 一个仓库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控制较严格,采用减少不均勻沉降的减沉复合疏桩。 基础桩(1)的桩距为8d,基础桩(1)采用直径为800mm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桩(1)设在垫 层(3)底下,并利用桩间土(4)的承载力,与基础桩(1) 一起铺垫垫层(3),底板(2)设在垫 层(3)的上方。结果能有效减小地基不均勻沉降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增强整体结构的可 靠性,相比小桩距群桩形式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实施例4 一个大型污水处理池基础在软土地基上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桩(1)的桩距为 7d,基础桩(1)采用直径为400mm的预制桩。基础桩(1)设在垫层(3)底下,并利用桩间土 (4)的承载力,与基础桩(1) 一起铺垫垫层(3),底板(2)设在垫层(3)的上方。结果能有效减小地基不均勻沉降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增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相比小桩距群桩形 式具有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工期。
权利要求一种减沉复合疏桩,其基础结构做法特征在于其基础桩(1)的桩距为6~8d,基础桩(1)设在垫层(3)底下,并利用桩间土(4)的承载力,与桩(1)一起铺垫垫层(3),底板(2)在垫层(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沉复合疏桩,其特征在于基础桩的直径为200 800mm, 当桩径为200mm时采用木桩,桩径为800mm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直径采用预制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沉复合疏桩,其基础桩的桩距为6~8d,基础桩设在垫层底下,并利用基础桩间土的承载力,与桩一起铺垫垫层,底板在垫层的上方。对于沉降控制而言,少量的基础桩所组成的桩基础所起的作用与很多基础桩所组成的桩基础的作用几乎一样有效。在基础桩数量较少时进一步增加基础桩的桩数,对减少基础沉降的作用非常显著。但在基础桩的桩数较多时,进一步增加桩数对减少沉降的作用就变得很小。相对于常规的3d基础桩距,该减沉复合疏桩大于6d基础桩距,基础桩数至少减少了50%,造价大大的降低,但是效果却相差无几。在实际工程设计时该形式的桩基础既经济又合理。
文档编号E02D5/26GK201649067SQ20092016496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唐明明, 张俊, 麦东 申请人: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