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398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用管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连接具有不同直径的井 筒的井圈。
背景技术
连接不同井筒的井圈在市政建设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备,井圈所连接的上部井 筒一般显露于地面,口径应该较小,能够容纳一个工人自由进出即可,其所连接的下部井筒 掩埋于地下,口径应该较大以方便工人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进行管道设备的检测和修理。 但现在所应用的井圈的两个井筒接口的直径是相同的,其只能连接两个直径相同的井筒, 也即现有的井圈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切实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圈,用以解决现有井圈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不 能切实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圈,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第一井筒接 口、第二井筒接口和井圈本体,其中,还包括上端设置在所述井圈本体内壁的爬梯,并且所 述第一井筒接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井筒接口的直径。根据所述的井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井圈本体的外壁还设有加强筋。根据所述的井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井筒 接口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爬梯设在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轴线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圈可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井筒,结构科学合理,能够 切实满足现实需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井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井筒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井筒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和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第一井筒1和 第二井筒2连接,其中第一井筒1的直径小于第二井筒2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 括第一井筒接口 91、第二井筒接口 92、井圈本体9、上端设置在井圈本体9内壁的爬梯3,第 一井筒接口 91的直径小于第二井筒接口 92的直径并分别连接于第一井筒1和第二井筒2。 其中爬梯3的上端悬挂设置在井圈本体9内壁上的凸起94上。井圈本体9的外壁设有多个加强筋93,加强筋93均勻分布于井圈本体9的外侧以提高井圈本体9的强度。第一井筒接口 91的轴线和第二井筒接口 92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即第一井 筒1的轴线10和第二井筒2的轴线20不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爬梯3设在第一井筒接口 91 的轴线一侧,这样可以使得爬梯稳定的依附于井筒2的内壁而不悬空,从而增加工人的作 业安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圈可以连接两个不同直径的井筒,较大 直径的井筒可以提供足够空间以利于工人检查管道设备。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圈结构 科学合理,满足了实际需要。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 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 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 含。
权利要求一种井圈,包括第一井筒接口、第二井筒接口和井圈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设置在所述井圈本体内壁的爬梯,并且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井筒接口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本体的外壁还设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井 筒接口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爬梯的上端设在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轴线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井圈,包括第一井筒接口、第二井筒接口和井圈本体,其中,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井圈本体内壁,并且所述第一井筒接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井筒接口的直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圈可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井筒,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切实满足现实需要。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1581413SQ2010200001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7日
发明者叶后富 申请人:浙江双环塑胶阀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