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启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98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索启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工程的拆卸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 用于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的卸载、拆除锚具的装置。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滑坡治理、高陡边坡加固、大坝加 固、基坑支护、地下洞室加固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措施,其材料主要由水泥砂浆和高强度 钢绞线构成。现有预应力锚索结构,按照其作用机理一般由锚固段、自由段、外锚头三部分 组成。预应力锚索张拉完毕并锚固后,通过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头实现应力平衡,反力结 构外锚头因锚具约束,施加的张拉荷载转化为外锚头集中力,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自由段 和反力结构外锚头共同组成整体应力场,实现对结构体的加固。目前,传统锚索施加预应力后,其锁定主要是通过外锚头处的锚枕、夹片和预应力 钢绞线的共同作用,形成自锁体系来维持锚索中的应力。其中,锚枕沿轴向设有供钢绞线穿 过并对称分布的锥形锚孔,锥形锚孔外大内小,在锥形锚孔内置有与锚孔结构相匹配的夹 片,夹片亦为一锥型体,一般由两片或三片拼合成一个圆筒状,夹片内侧设有镙牙,起到“握 裹咬合”预应力钢绞线、阻止钢绞线张拉后收缩回弹变形的作用。张拉锚索时,施力方向朝 外,由于夹片及锚枕孔锥度向内收敛,不会对钢绞线产生咬合,钢绞线则可自如地向外产生 弹性变形;当锚索张拉到设计预应力,千斤顶卸载后,钢绞线欲产生回缩变形,由于回缩方 向与夹片锥度收敛方向相同,夹片自然“咬紧”钢绞线阻止其回缩,则预应力得到保留,锚索 施加的预应力愈大,夹片咬合得愈紧。锚索依靠这种自锁体系,达到了锁固并保留预应力的 目的。预应力锚索技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预应力及变形只能向(外)一个方向变化,在相 反方向上,限制了力的释放和回缩变形,这样锚索一旦锁定后,便无法拆卸。在工程应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临时性锚固工程,即预应力锚索在一次张拉锁定 完成后,不需要其继续发挥作用,对这些锚枕、夹片便可通过拆除,进行回收重复利用,避免 浪费。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锚索预应力会因种种原因而衰减,但只要锚索预应力存在,夹 片、锚枕便无法拆卸。目前,虽然已有厂家研制了锚索退锚器,但都存在造价高、结构复杂、 操作不便等缺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锚 索启锚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种锚索启锚器,包括锚枕主体和支架,所述的锚枕主体须与需拆卸的外锚头处 的锚枕型号一致;所述的支架至少由三根支杆构成,三根支杆均布在锚枕主体周边,支杆的 一端与锚枕主体相连。所述的支杆两端同侧加工有半缺口的卡槽,支杆的一端通过卡槽与锚枕主体的边 缘焊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向外倾斜3 7°。所述的支杆一端加工有螺纹,与均布在锚枕主体周边的螺孔连接。所述的锚枕主体由相同直径的管件代替,在管件一端的管壁上均勻加工三个U形 槽,构成管件与支架一体化结构形式。所述的支杆另一端外围与外箍环相连。[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锚索启锚器,是一种用于既有锚固工程中简便易行的锚索卸荷装置,用于卸载锚索的预应力或者拆卸锚具(包括锚枕、夹片),从而实现重复利用锚 索锚具、节约资源的目的。该锚索启锚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 在现场加工等诸多优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锚具卸载、拆除,尤其适用于对倾斜建(构)筑 物采用锚索加压调控纠倾的工程中。


图Ia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Ib是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一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二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二中锚枕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锚索启锚器装配使用状态原理示意图。图中1_锚枕主体;2-锚孔;3-支杆;4-外箍环;5-卡槽;6_螺纹;7_螺孔;8_需 拆卸的外锚头处的锚枕;9-钢绞线;10-夹片;11-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2-工具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实现预定目的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和技术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la、图I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它包括锚枕主 体1、支杆3、外箍环4三部分。所述锚枕主体1选用型号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须与拆 卸的锚枕型号一致,可适用于不同孔数锚具的拆除;所述的支杆3 —般需三根(或者以上) 构成支架,支杆3可用二级、三级钢筋加工,现场取材极为方便。钢筋直径需选用Φ 28以上, 可根据需承受的最大荷载确定。每根支杆3的两端加工有半缺口的卡槽5,三根支杆3均勻 分布于锚枕主体1的周边,支杆3的一端通过卡槽5焊接在锚枕主体1的边缘上,另一端为 自由端,向外倾斜3 7°,向外倾斜的角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支杆3底端焊有 外箍环4,起到约束整个支架侧向变形的目的,外箍环4可选用直径Φ 10左右的圆钢或宽度 相近的扁钢制作。支杆3高度一般为100mm,以锚索预应力卸载后锚具夹片能从支架中间取 出为宜。以上这种锚索启锚器的实施方式现场加工很方便。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锚 索启锚器的支杆3与锚枕主体1之间的连接,还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即将支杆3的一端 加工成螺纹6,在锚枕主体1周边设螺孔7,将支杆3拧入锚枕螺孔7中,这样支杆3与锚枕 主体1之间无须再焊接。支架底端焊有外箍环4,起到侧向约束的作用。由于该种连接对锚 枕主体1周边的空位要求大,适用于五孔以下锚枕拆卸。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启锚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它与实施例一、二原理 类似,锚索启锚器的锚枕主体还可由相同直径的钢管代替,钢管外径应与锚枕主体直径基 本一致,内径略大于锚枕主体锚孔所在位置,壁厚以5mm左右为宜。钢管高度一般为150mm, 在钢管一端的管壁上均勻加工三个U形槽,槽高100mm,槽顶端呈圆弧状,构成钢管与支架 一体化结构形式。从截面上看,三槽位置均勻分布截面圆上,与保留的支架构成六等分。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需与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1配合使用,以提供锚索预应力 卸载、锚具拆卸的动力。该实用新型使用安装顺序为首先将锚索启锚器安放于预应力锚索 外锚头处,支杆3的底端卡槽卡在预应力锚索外锚头的锚枕8的外缘上,锚索外露钢绞线9穿过锚索启锚器的锚孔2 (见图la、图2a),然后将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1安装在锚索启锚器 上,最后用工具锚12、夹片10卡紧后即安装完毕。使用本实用新型锚索起锚器时,通过穿 心式液压千斤顶11加载,形成对预应力钢绞线9的二次张拉,在张拉过程中,预应力锚索夹 片10受到钢绞线9往外的拉拔力,与此同时,反力通过启锚器支架传递到欲拆卸锚头处的 锚枕8上,这样锚头处的锚枕8和夹片10就构成两个受力相反的部件。当穿心式液压千斤 顶11张拉荷载大于预应力锚索原锁定荷载时,钢绞线9随之向外产生弹性变形,原本卡紧 的夹片10因钢绞线9拖拉而松懈,此时便可用螺丝刀从锚索启锚器支架中间的空挡中取出 夹片10,然后穿心式液压千斤顶11卸荷,先前的锚索因失去夹片10约束则失去锁固作用, 从而达到卸载锚索预应力,拆除夹片10、锚枕8的目的。特别是在锚索加压调控纠偏倾斜 建(构)筑物时,需要对多个锚索往复进行加载 卸载,以便控制纠倾速度和纠倾方向,使 用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地实现这一目的。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限制。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出其它等同变 型和改进,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锚索启锚器,其特征是它包括锚枕主体和支架,所述的支架至少由三根支杆构成,三根支杆均布在锚枕主体周边,支杆的一端与锚枕主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启锚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杆两端同侧加工有半缺口 的卡槽,支杆的一端通过卡槽与锚枕主体的边缘焊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向外倾斜3 7°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启锚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杆一端加工有螺纹,与均布 在锚枕主体周边的螺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启锚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锚枕主体由相同直径的管件 代替,在管件一端的管壁上均勻加工三个U形槽,构成管件与支架一体化结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启锚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杆另一端外围与外箍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索启锚器,包括锚枕主体和支架,所述的锚枕主体须与需拆卸的外锚头处的锚枕型号一致;所述的支架至少由三根支杆构成,三根支杆均布在锚枕主体周边,支杆的一端与锚枕主体相连。该锚索启锚器是一种用于既有锚固工程中简便易行的锚索卸荷装置,用于卸载锚索的预应力或者拆卸锚具(包括锚枕、夹片),从而实现重复利用锚索锚具、节约资源的目的。该锚索启锚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在现场加工等诸多优点,尤其适用于对倾斜建(构)筑物采用锚索加压调控纠倾的工程中。
文档编号E02D5/74GK201598636SQ20102011567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2日
发明者张小兵, 杨秀梅, 王桢, 程晓伟 申请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