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岩用桩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2479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桩岩用桩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泥土管桩桩尖,特别涉及一种管桩岩用桩尖。
背景技术
在广东标准预应力混泥土管桩基础技术规范中(编号DBJ/T15-22-98),对管 桩的规格与质量,管桩基础的岩石勘察,管桩基础设计,管桩基础施工,管桩基础工程 质量检查与验收做了全面的规定,对桩尖以附录的形式绘出了构造图,在此规格的推动 下,管桩的生产厂家和应用面不断增加和扩大,已成全国主要的桩型之一。用于管桩的 桩工机械主要有柴油锤击桩机液压锤击桩机,锤击桩管桩总重量之比约为0.4-0.5,液压 静力桩机的夹桩力约为压桩力的2.5倍。因为是预应力高强度管桩(C80),夹桩力都是向 心对称作用在管桩上,在2500吨的夹桩力作用。管桩安然无恙,这些成果都是经过长期 努力而获得的。但持力层为岩层时,桩头及桩尖破损率通常在30%-90%以上。最典型 的例子是广州西郊某工程。设计采用Φ400ΡΗ(管桩。用D52柴油锤击施打。其中有 一根桩总计打入73米。每锤都贯入一点,未发现异常。地勘报告该处0-19米为软土。 19.9米以下为微分化白云质灰岩,管桩是不可能打入微分化岩的,设计者组织钻探队在 离该桩位40米处进行补桩。在地面以下11-12米处。碰到了混泥土碎块。说明桩尖根 本没保护桩头和桩身。被岩面顶坏。这一工地有15%以上的桩都产生了此种打桩假象。 在液压静力压桩的某些工地,也常常碰到此种情况。现有的十字型桩尖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有五个接触岩面的点,但 在地下平面岩面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斜坡的,此时就只有两个点,或一个点接触岩面, 筋板很易压弯,使桩端头板受力变型砼破坏。现有的圆锥型桩尖结构如图3和图4,圆锥 型桩尖接触斜坡岩面后圆锥变形的可能性变小,斜坡岩面引起的压桩水平分力大部分成 为破坏力矩,更不利于保护桩头。现有的开口型桩尖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开口型桩 尖接触岩面的点为六个,且呈三角形结构,钢度大,变形的可能性较小,但桩尖的高度 较大,产生的破坏力矩较大,位于管桩端头板的预应力钢筋拔出桩头就破裂了。上述现有三种桩尖的共同特点是桩尖都是焊接在管桩头部的端头板之上,端 头板钢板很薄,当桩尖端头板钢板接触凹凸不平整的岩面时,桩尖只是局部受力,随着 压桩力的不断加大,管桩端头板在作用下产生型变,随着端头板型变点桩端砼局部突破 性的破坏,随后桩端砼整个截面被凹凸不平的岩石面“蚕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桩尖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 性好的管桩岩用桩尖。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桩尖底板、圆筒、多块筋板, 圆筒一端与桩尖底板相连,筋板置于圆筒内,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上述的管桩岩用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尖圆筒和筒内筋板的截面为锥型结构,桩顶尖口向桩根部由薄到厚。上述的管桩岩用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和筋板构成腔体内浇注干性高强 细石速凝混泥土,筋板上开有砼平衡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圆柱筒内设有若干块筋板,筋 板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结构,这样桩尖形成了多个交叉受力点,大大增加了桩尖截面的 钢度;2)本实用新型桩尖圆筒壁和筋板截面可进一步采用锥型结构,桩顶尖口向桩根部 由薄到厚,使桩尖与凹凸不平的岩石面接触产生型变吻合,并防止管桩端板变形砼免受 “蚕食“破损,使桩头牢固的固定在岩石面上,形成一个高强度永久性实形柱体;3)桩
尖内浇入一定数量的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砼和桩尖的多个交叉受力点与受力不均 的岩石面在压桩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密实和变形,保护混泥土预制管桩桩头,免于“蚕 食”破损。使桩尖桩端面受力由点扩大到整个面以满足设计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十字型桩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圆锥型桩尖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图。图5为开口型桩尖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面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1、干性细石 砼2、桩尖底板3、筋板5、砼平衡孔4。圆筒1与桩尖底板3连接,筋板5连接在圆筒1 和桩尖底板3上,筋板5布置成方格结构,筋板5上设有多个砼平衡孔4,砼平衡孔4用 于保持圆筒1内干性细石砼2的压力平衡,圆筒1和筋板5构成的腔体内浇注干性细石砼 2。圆筒1外径等于管桩外径,圆筒1筒壁和筋板5的截面为一字形或锥形。本实用新 型中筋板5布置成方格结构可构成多个接点,每三个接点组成高刚度三角形结构,压在 斜坡岩面时,由于桩尖口结构强度底于桩底强度。点应力过大时点产生相应变形,又因 加上填充足够的干性细石高强混泥土。使之能传替扩大到多点及整个桩尖截面受力。本实用新型可以用钢板焊接而成,整体铸钢就更好。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1)先将即时拌好的细石干性高强度速凝混泥土灌入管桩岩用桩尖圆筒之中,并 有足够的密实份量。用活动盖板封口使封口朝下砼不外泄漏待用。2)吊机吊管桩于机内垂直地面,用钢丝刷将管桩之端头板坡口刷干净。3)将灌有砼的管桩岩用桩尖对接管桩端头板,找正后即将其焊接在端头板上, 焊缝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0025]4)焊接好后,对准桩位,将桩吊离地面高度以不泄漏砼为宜拆去活动盖板。5)将桩沉于地中。
权利要求1.一种管桩岩用桩尖,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尖底板、圆筒、多块筋板,圆筒一端与 桩尖底板相连,筋板置于圆筒内,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岩用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尖圆筒和筒内筋板的 截面为锥型结构,桩顶尖口向桩根部由薄到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岩用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和筋板构成腔体内 浇注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筋板上开有砼平衡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岩用桩尖。它包括桩尖底板、圆筒、多块筋板,圆筒一端与桩尖底板相连,筋板置于圆筒内,筋板之间布置成方格形状。本实用新型中桩尖形成了多个交叉受力点,大大增加了桩尖截面的钢度,桩尖内浇入一定数量的干性高强细石速凝混泥土,桩尖强压在岩石表面时,砼和桩尖的多个交叉受力点与受力不均的岩石面在压桩力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密实和变形,使桩尖由点受力扩大到多点的整个桩端面受力,从而保护混泥土预制管桩桩头,使之免于“蚕食”破损。
文档编号E02D5/72GK201801859SQ2010202783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何志斌, 段国忠 申请人:何志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