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523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的灌注桩,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 后注浆冲孔桩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越发要求开发三维城市 空间,由此产生了大量超高层建筑及桩基工程,并且桩基深度逐渐增大。随着桩基础越来越 深,桩基础需要承担地下水巨大的浮力,因此对桩基础的抗拔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受地质、 地下水位的影响桩基础的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冲孔桩扩大头的施工技术,该技术桩底的面积更大,虽然可 以提高抗拔力,但施工难度也大,工期长,施工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可以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保证桩基础的施工安全、工期要求、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包括设在 逆作空孔内的钢筋笼,沿钢筋笼的内环均布有4 8束预应力筋,钢筋笼内还设有2 4组 注浆环管,注浆环管与注浆立管连接。前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中,每束预应力筋内有3 7根预 应力筋,每束预应力筋外套有套管;每束预应力筋的两端设有锚垫板,在靠近锚垫板处的预 应力筋束外设有螺旋筋。前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中,每组注浆环管包括间距为 0. 8 1. 2米的两个注浆环管,每个注浆环管上设有一组注浆孔,每个注浆环管一端封闭,
另一端与注浆立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冲孔灌注抗拔桩内设置1860级高强度低松弛 预应力钢绞线,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穿入桩身钢筋笼内,浇注桩身混凝土后,通过桩顶(-23. 2 米)处环梁上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使其达到设计的张拉预应力值,预先给桩体砼施加一 定的预压力,提高冲孔灌注抗拔桩桩体6的抗拉能力,实现较小桩身直径及桩身的配筋而 满足较大设计抗拔要求。为满足地下室逆作施工条件,冲孔桩桩顶(-23. 2米)以上部分采用逆作板墙深井 灌注桩成孔,直径2. 4米的空孔,用于预应力筋张拉及逆作施工钢管柱安装;其下冲孔桩, 作为工程抗拔桩之用。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在桩内预埋注浆环管4,并在灌注桩砼达到一定强度后,通 过预埋的竖向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将水泥浆液注入桩侧不同标高处双环形注浆管,对桩 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充填、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来提高桩的抗拔力,实现桩侧后注浆代 替冲孔桩扩大头的施工技术。[0011]无粘结预应力抗拔桩抗拔试验(1)、抗拔试验准备抗拔桩原设计钢筋笼采用18C25,而抗拔试验要求钢筋接长至地面的数量为 40C32,为满足抗拔试验要求分别在-26. 2米和-25. 2米位置处交错将9根C25的钢筋每 根双面焊接2根C32的钢筋,焊缝长度均为150毫米;另外4根C32安装在-26. 2米位置, 所有钢筋伸应至设计桩顶标高-23. 2米以上,并预埋套筒备用,相邻位置的钢筋相互错开1 米。(2)、抗拔试验柱下抗拔桩原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桩身直径1.4米,采用桩侧后注浆, 桩长30米,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4200KN。在砼浇筑完成后将钢筋采直螺纹机械连 接接长至地面进行8400KN抗拔试验,用抗拔桩上的40C32主筋分为两排固定在反力钢梁上 作为抗拔反力,采用安装在反力钢梁下的两个QF630T型油压千斤顶加载进行抗拔试验,试 验加荷方式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加荷反力由两侧地基土 承担,桩顶上拔量采用位移计进行测读。(3)、检测结果根据《厦建检地基/静载/(2009)第298号》检测报告,“荷载位移曲线” U-δ及 “时间对数位移” δ -Tgt曲线分析,分级加载至8400ΚΝ时,累计上拔量6. 29毫米,逐级等量 卸载至荷载为零时,累计上拔量3. 68毫米,表明抗拔桩在试验荷载8400ΚΝ的作用下未达到 极限承载状态,即本工法在冲孔桩施工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经实验证明可行,本工程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概况表1,其中a29#桩“荷载位移曲线”如图5。表1:桩顶上拔量情况
权利要求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包括设在逆作空孔(1)内的钢筋笼(2),其特征在于沿钢筋笼(2)的内环均布有4~8束预应力筋(3),钢筋笼(2)内还设有2~4组注浆环管(4),注浆环管(4)与注浆立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束 预应力筋(3)内有3 7根预应力筋(2),每束预应力筋(3)外套有套管(7);每束预应力 筋(3)的两端设有锚垫板(9),在靠近锚垫板(9)处的预应力筋束外设有螺旋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 注浆环管(4)包括间距为0. 8 1. 2米的两个注浆环管(4),每个注浆环管(4)上设有一组 注浆孔(8),每个注浆环管(4) 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注浆立管(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及桩侧后注浆冲孔桩结构,包括设在逆作空孔(1)内的钢筋笼(2),沿钢筋笼(2)的内环均布有4~8束预应力筋(3),钢筋笼(2)内还设有2~4组注浆环管(4),注浆环管(4)与注浆立管(5)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穿入桩身钢筋笼内,浇注桩身混凝土后,通过桩顶处环梁上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使其达到设计的张拉预应力值,预先给桩体砼施加一定的预压力,提高冲孔灌注抗拔桩桩体的抗拉能力,实现较小桩身直径及桩身的配筋而满足较大设计抗拔要求。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保证桩基础的施工安全、工期要求、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02D5/34GK201722685SQ20102030233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张明, 李毅, 王光禄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