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370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使锚索孔内注浆饱满的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
背景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支护施工中经常用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就是采用带有护套的钢绞线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成锚索束,锚索束放入钻孔内,先灌注水泥浆,通过灌注纯水泥浆使钢绞线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但是纯水泥浆具有收缩性,一定时间后孔口会出现空腔,一般在锚索张拉完成后进行二次补浆。二次补浆施工,浆液浪费多,而且灌浆饱满度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使锚索孔内注浆饱满的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注浆帽的帽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灌浆管的注浆孔,所述帽体体壁上靠近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所述帽体开口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帽座,所述帽座上设置有安装孔。应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孔安装在钢垫板上,开始注浆时打开阀门,待浆液从排气管管口流出时关闭阀门,保持高压继续注浆,使锚索孔在设计压力下进行循环灌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灌浆结束待凝后再拆除注浆帽即可。具体地,所述注浆孔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安装孔为四个且均勻设置于所述帽座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使锚索孔内注浆饱满并减少了浆液浪费,不需二次补浆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长期重复使用,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的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使用过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使用过程中的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的帽体7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帽体7封口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灌浆管的注浆孔12,帽体7的体壁上靠近帽体7封口一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气管8,排气管8上设置有阀门9 ;帽体7开口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帽座11,帽座11上设置有安装孔13。如图1和图2所示,注浆孔12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帽体7封口一端的端面上;安装孔13为四个且均勻设置于帽座11的圆周上。如图3和图4所示,应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注浆孔12、排气管8、阀门9、帽座11、安装孔13和帽体7提前加工成一个整体,通过安装孔13安装在钢垫板3上。钢垫板3安装在锚墩2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前,螺杆5按照设计好的位置提前焊接在钢垫板3上,将帽体 7放在钢垫板3上,螺杆5通过帽体7的4个安装孔13穿出,帽体7和钢垫板3之间增加一层橡胶垫圈15,然后通过螺母4将帽体7与钢垫板3固定好,锚索束6的两根注浆管10分别通过两个注浆孔12穿出,注浆管10连接到灌浆设备上并封闭好。开始注浆时打开阀门 9,待浆液从排气管8内开始流出时,关闭阀门9,使锚索孔1在设计压力下进行循环灌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即达到孔内注浆饱满的问题。灌浆结束待凝后再拆除本实用新型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帽的帽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灌浆管的注浆孔,所述帽体体壁上靠近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开口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帽座,所述帽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四个且均勻设置于所述帽座的圆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注浆帽,所述注浆帽的帽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灌浆管的注浆孔,所述帽体体壁上靠近所述帽体封口一端的位置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阀门。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注浆帽开口一端安装在钢垫板上,开始注浆时打开阀门,待浆液从排气管管口流出时关闭阀门,保持高压继续注浆,使锚索孔在设计压力下进行循环灌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灌浆结束待凝后再拆除注浆帽即可。本实用新型能使锚索孔内注浆饱满并减少了浆液浪费,不需二次补浆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并可以长期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E02D5/76GK202323944SQ2011204840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杨贵仲, 欧阳韦, 潘福营, 熊海华, 陈钒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