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437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础,尤其是一种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电站建设及市政、交通等多个行业建设领域(围栏、旗杆、广告牌、交 通指示牌等)在做地下基础时通常是在现场挖掘基坑、夯基、绑扎钢筋笼并支护模板、现浇 混凝土,或埋设预制水泥桩然后回填原土,因而程序繁琐,施工现场脏乱,且公知技术的施 工周期漫长、需长期养护混凝土,因物料品种多,组织不便,物流成本加大、部分野外环境施 工困难、作业面积大,严重破坏植被,在部分地区受季节及天气影响无法施工,受限于特殊 地质条件而无法施工,增加建设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桩基础,来简化桩基础施 工程序。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建设施工程序繁琐的缺陷,提供了 一种法兰不连 续式螺旋桩基础,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柱状,所述管体的一端呈锥形、多齿形、十字形、一字 形、斜切口形或平切口形钻头式金属结构,且所述管体另一端固连有接驳件;管体的外侧部 分设有间隔设置的螺旋形叶片。优选的,所述接驳件为法兰盘。优选的,所述螺旋形叶片间隔围绕管体。优选的,所述管身外侧还设有防腐层。优选的,所述管体的一端呈多齿形、十字形、一字形、斜切口形或平切口形钻头式 金属结构。本发明方案提供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通过管体上的螺旋形叶片3改变了 传统桩基础断面的构造形状,调整了土壤与桩基础之间的作用力分布,桩基础侧的土体应 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基础端荷载减少,使桩基础本体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 改变了桩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桩与土界面构成了机械型咬合,使其更牢固的特点 得以实现,打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挤压、挤密作用,打桩后桩侧土体形成螺母,螺旋形叶 片3与桩基础侧紧密咬合,调整了土与桩之间的作用力分布,桩侧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 扩散度提高,桩端荷载减少,使桩身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桩基础的稳固性 能、抗沉性能及抗拉拔性能。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底面直径为50mm的圆柱形钢管1,该钢管1的管体底端为圆 锥形,钢管1管体顶端焊接有圆形法兰盘2 ;在法兰盘2的下方,还设有两道同样设置的螺 旋形叶片3,该螺旋形叶片3为钢管1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上而下呈螺旋状 设置,且凸起绕管体1. 25周,该两道螺旋形叶片3在钢管1管体上间隔设置。实施例2实施例2同样可参照图1和图2,一底面直径为IOOOmm的圆柱形钢管1,该钢管1 的管体底端为圆锥形,钢管1管体顶端焊接有圆形法兰盘2 ;在法兰盘2的下方,还设有三 道同样设置的螺旋形叶片3,该螺旋形叶片3为钢管1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 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凸起绕管体1. 25周,该三道螺旋形叶片3在钢管1管体上间隔设置。实施例3一底面直径为1500mm的圆柱形钢管1,该钢管1的管体底端为圆锥形,钢管1管体 顶端焊接有圆形法兰盘2 ;在法兰盘2的下方,还设有三道同样设置的螺旋形叶片3,该螺旋 形叶片3为钢管1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凸起绕管体 1. 25周,该三道螺旋形叶片3在钢管1管体上间隔设置。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管体的底端呈锥形、多齿形、十字形、一字 形、斜切口形或平切口形钻头式金属结构。采用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因采用了变截面的构造形状, 满足了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应力分担比及刚度变化的要求,调整了土壤与桩基础之间的 作用力分布,桩基础侧的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基础端荷载减少,使桩基础 本体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改变了桩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桩与土界面构成了 机械型咬合,使其更牢固的特点得以实现,打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挤压、挤密作用,打桩 后桩侧土体形成螺母,桩体螺纹(螺旋形叶片幻与桩侧土螺母紧密咬合,调整了土与桩之 间的作用力分布,桩侧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端荷载减少,使桩身受力与土 体受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桩基础的稳固性能、抗沉性能及抗拉拔性能。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 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 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柱状,所述管体的底端呈锥形,且所述管体另一端固连有接 驳件;管体的外侧部分设有间隔设置的螺旋形叶片(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驳件为法兰盘(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形叶片(3)间隔围绕管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身外侧还设有防腐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底端呈多齿形、十字形、一字形、斜切口形或平切口形钻头式金属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法兰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柱状,所述管体的底端呈锥形,且所述管体另一端固连有接驳件;管体的外侧部分设有间隔设置的螺旋形叶片。通过管体上的螺旋形叶片3改变了传统桩基础断面的构造形状,改变了桩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桩与土界面构成了机械型咬合,使其更牢固的特点得以实现,打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挤压、挤密作用,打桩后桩侧土体形成螺母,螺旋形叶片3与桩基础侧紧密咬合,调整了土与桩之间的作用力分布,桩侧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端荷载减少,使桩身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桩基础的稳固性能、抗沉性能及抗拉拔性能。
文档编号E02D27/12GK201850557SQ20102055344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杨 申请人:李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