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480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液压支 架回撤牵引机,是一种用于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支架拆卸的牵引装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采用的是提升葫芦配合绞车拆卸,矿 车和其它设备接力运输的方式,工作面支架回撤效率非常低,一般需要4 6周的时间才能 撤完一个工作面,而且全过程机械化程度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近几年,国内采 用多通道支架搬运车液压支架回撤工艺,采用液压支架搬运车对拆卸完成的液压支架进行 运输,实现了液压支架运输的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支架回撤效率。但液压支架的工作面拆卸 仍然采用提升葫芦配合绞车的拆卸工艺。本实用新型就是要实现液压支架的工作面拆卸的 机械化作业,利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的回转、提升及自行走功能,替代传统的提升葫芦配 合绞车的拆卸工艺,实现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高效、安全的机械化拆卸。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支架回撤过程绞车牵引,存在效率低、安全 性差的问题,提供了 一种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弓I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工作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 的工作机构包括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伸缩筒、升降体以及摆动油缸,升降体一端与机架连 接并形成上下转动铰点,升降体另一端与伸缩筒连接并形成左右转动铰点,摆动油缸相对 伸缩筒对称设置两个,每个摆动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筒和升降体连接,升降体的底部连 接升降油缸的一端,升降油缸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伸缩筒包括与升降体连接的固定筒,固定筒内安装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活塞 杆端连接可相对固定筒滑动的滑移筒的一端,滑移筒的另一端连接有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 起吊环。固定筒内设置有从外到内依次互相连接防尘座、套I、距离套以及套II。机架为分体式,包括前机架和后机架,前、后机架通过定位键连接。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前支 撑机构包括对称分布在机器前部的两个前支撑腿,前支撑腿一端与升降体铰接,另一端与 前支撑油缸的一端铰接,前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升降体铰接;后支撑机构包括对称分布在 机器后部的两个后支撑腿,后支撑腿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油缸的一端铰接,后 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本实用新型以电为动力,采用液压驱动,通过履带行走机构实现自行走及支架拖 动功能;工作机构具有伸缩、回转以及升降等牵引功能,解决了液压支架拆卸过程各种动作 的牵引问题;采用前后独立支撑方式,解决了液压支架拆卸过程中的机身扭动问题;机架 分为前后两部分,通过定位键及螺栓连接,减小了长度方向尺寸,解决了拆卸下井及井下运输过程中尺寸过大的问题。另外操作系统采用本机双向操控系统和离机遥控系统,解决了 狭窄空间往返运动的操控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在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本实用新 型可作为牵引装备实现液压支架在工作面拆卸及短距离的运输,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液 压支架拆卸效率及安全性,形成新的支架回撤工艺。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牵引装备实现液压支架在工作面拆 卸及短距离的运输,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液压支架拆卸效率及安全性,解决了综采工作 面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的支架拆卸的机械化作业技术难题,形成了新的液压支架回撤工 艺;2、本实用新型以电为动力,采用液压驱动,通过履带行走机构实现自行走及支架 拖动功能;工作机构具有伸缩、回转以及升降等牵引功能,解决了液压支架拆卸过程各种动 作的牵引问题;3、操作系统采用本机双向操控系统和离机遥控系统,解决了狭窄空间往返运动的 操控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4、采用前后独立支撑方式,解决了液压支架拆卸过程中的机身扭动问题。5、机架分为前后两部分,通过定位键及螺栓连接,减小了长度方向尺寸,解决了拆 卸下井及井下运输过程中尺寸过大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工作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伸缩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图7为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前后支撑机构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液压操纵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机构,2-行走机构,3-驾驶室,4-起吊环,5-油箱,6-电控箱,7_护 板总成,8-电机,9-液压操纵台,10-伸缩筒,11-摆动油缸,12-销轴,13-升降体,14-滑 移筒,15-防尘座,16-套I,17-距离套,18-套II,19-固定筒,20-伸缩油缸,21-前机架, 22-定位键,23-后机架,24-前支撑腿,25-前支撑油缸,26-后支撑腿,27-后支撑油缸, 28-前行走操作手柄,29-后行走操作手柄,30-旋转司机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工作机构、机架、左右行走机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组成(如 图1所示),采用液压驱动,具有升降、回摆、自行行走等功能,可实现拖拽物的横向、纵向及转向运动。工作机构由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伸缩筒、升降体和摆动油缸等组成(如图2所示), 伸缩筒10与升降体13通过销轴12连接,并形成转动铰点,摆动油缸11的两端分别与伸缩 筒10、升降体13连接,通过摆动油缸11的伸或缩,实现伸缩筒的左右摆动。伸缩筒有滑移筒14、固定筒19、伸缩油缸20等组成(如图3所示),伸缩油缸20的 两端分别与滑移筒14、固定筒19连接,通过伸缩油缸20伸或缩,实现滑移筒14在套I 16 和套II 18上的滑动,防尘座15、套I 16、距离套17、套II 18通过螺栓联接,被固定在固定 筒19上。滑移筒10的端部连接有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起吊环4。机架为分体式,主要有前机架21、后机架23和定位键22等组成(如图4所示),前 机架21通过螺栓和4个定位键22与后机架23牢固的联接在一起,键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机 架23上,从而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剪力。为提高整机的稳定性,防止机身扭动,设计有独立的前后支撑机构,具体结构和分 布如图5所示,两个前支撑腿M对称分布在机器的前部,并通过销轴与机身连接,形成转动 铰点,两个后支撑腿26对称分布在机器的后部,通过销轴与机身连接,形成转动铰点,通过 前支撑油缸25和后支撑油缸27的伸或缩,来实现整个机器的抬起和落地。为方便操控,设计有双向操控系统的液压操纵台,这种操纵台在满足传统操纵台 的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了前行走操作手柄观、后行走操作手柄四和旋转司机座椅30,如图 6所示,当操作人员面向机器前方时,可以操纵前行走操作手柄观来调动机器前进或后退, 当操作人员面向机器后方时,可以旋转司机座椅,并操纵后行走操作手柄四来调动机器前 进或后退。为方便操控和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计了遥控操作系统,机器所有动 作都可以通过远距离遥控来实现。整个遥控系统有电磁阀、遥控发射机和遥控接收机等组 成。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摆动、伸缩、自行走等功能,实现液压支架安全、快速拆卸,并运 送出工作面撤,提高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拆卸的效率及安全性,形成新型的液压支架回撤 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工作机构以及 行走机构,所述的工作机构包括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伸缩筒(10)、升降体(13)以及摆动油 缸(11),升降体(13)—端与机架连接并形成上下转动铰点,升降体(13)另一端与伸缩筒连 接并形成左右转动铰点,摆动油缸(11)相对伸缩筒对称设置两个,每个摆动油缸(11)的两 端分别与伸缩筒和升降体(13)连接,升降体(13)的底部连接升降油缸的一端,升降油缸的 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筒包括 与升降体(13)连接的固定筒(19),固定筒(19)内安装有伸缩油缸(20),伸缩油缸(20)的 活塞杆端连接可相对固定筒(19)滑动的滑移筒(10)的一端,滑移筒(10)的另一端连接有 可与液压支架连接的起吊环(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固定筒(19)内设置 有从外到内依次互相连接防尘座(15)、套I (16)、距离套(17)以及套II (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 架为分体式,包括前机架(21)和后机架(23),前、后机架通过定位键(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其前、后分别设置 有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前支撑机构包括对称分布在机器前部的两个前支撑腿(24), 前支撑腿(24)—端与升降体(13)铰接,另一端与前支撑油缸(25)的一端铰接,前支撑油缸(25)的另一端与升降体(13)铰接;后支撑机构包括对称分布在机器后部的两个后支撑腿(26),后支撑腿(26)—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油缸(27)的一端铰接,后支撑油缸(27)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解决了现有液压支架回撤过程绞车牵引,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煤矿用液压支架回撤牵引机,包括机架、工作机构以及行走机构,工作机构包括伸缩筒、升降体以及摆动油缸,升降体一端与机架连接并形成上下转动铰点,升降体另一端与伸缩筒连接并形成左右转动铰点,摆动油缸相对伸缩筒对称设置两个,每个摆动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筒和升降体连接,升降体的底部连接升降油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液压支架拆卸效率及安全性,解决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过程中的支架拆卸的机械化作业技术难题,形成了新的液压支架回撤工艺。
文档编号E21D15/60GK201843626SQ20102057645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权钰云, 杨春海, 王传武, 王喜胜, 王学成, 马健康, 马昭, 高伟 申请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