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立井防爆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536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风立井防爆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回风立井用防爆盖,具体地说,是一种矿井通风系统主 扇风机安全保护装置一回风立井防爆井盖。
背景技术
现在煤矿回风立井普遍使用帽式防爆盖,其结构由圆形密闭帽、配重架、配重块、 液态密封槽和密封液组成,整体为一个扣在立井井口上的圆帽。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时,该帽式防爆盖虽然能够及时释放爆炸的冲击波能量,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不能避开冲击波的正面能量(帽式防爆盖是一个整体,无法避开冲击波, 故受冲击波正面作用较大),容易被强大的冲击气流所损坏,或者飞离井口,受配重、形体、 牵引绳的不平衡或当时地面风的作用,井盖很难及时恢复到原位,造成通风系统恢复比较 困难,无法保证矿井的通风稳定可靠。如果井盖飞离原位或变形,则需要动用吊车才能完成 恢复井盖的工作,给立即恢复矿井通风系统造成重大安全隐患;2.井口密封使用液体,对防爆盖有腐蚀并且密封费用大;3.在需要反风时,固定比较困难。从安全角度考虑,煤矿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应达到的作用和要求是1.能够及时释放爆炸能量,保护风机不被瓦斯事故的冲击波所损坏;2.冲击波过后能够及时复位,以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3.当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及时、容易固定井盖,实施反风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通风系统主扇风机安全保护装置——回风立 井防爆井盖,在井下出现强大冲击波能量的情况下,能及时释放冲击波能量保护主扇风机, 同时在冲击波能量消除后,能及时恢复到通风状态,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包括井口、盖子、配重架、配重块套件、钢丝绳,井 口的人字形两面斜坡井口座的座面留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海棉橡胶密封垫,两扇盖子扣 在斜坡上,盖子间的相接处安装有密封垫,两扇盖子旋转轴的固定座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 口基座上,盖子与固定座为铰接,配重架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口基座上,配重架两端的钢丝 绳一端与配重块套件连接,另一端与盖子相连;两扇盖子盖上时,在配重的作用下,盖子呈 悬浮状态。钢丝绳一端与配重块套件的连接是钢丝绳与挂钩连接,挂钩与配重块套件连接, 挂钩上有锁芯,锁芯与限位绳连接,限位绳的另一端连在配重架上。井盖旋转开、闭速度由阻尼器控制,每个盖子安装两个阻尼器,阻尼器固定在井座 前后两侧,与井座和盖子铰接,阻尼器结构为气缸活塞式。井口井座外前后两侧上安装反风搭扣,需用时可方便及时与盖子搭接,实施反风。密封垫有挡风斜边,密封垫的材料为海棉橡胶垫。[0016]防爆井口较大时,为了提高井盖的刚度,减轻重量,可以使用钢网结构。在防爆盖左右两侧可各建一个限位阻止墙,在墙上安装缓冲垫,以控制井盖开启 过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及时释放爆炸的冲击波能量;2、能避开冲击波的正面能量,不易被强大的冲击气流所损坏;3、防爆盖系统可自动恢复到原位,通风系统稳定可靠;4、在需要反风时,固定比较容易;5、不使用液体密封,对设备无腐蚀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回风立井防爆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子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盖子的钢网结构示意图;图5是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挂钩挂着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挂钩脱开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子,2.海棉橡胶垫,3.密封垫,4.钢丝绳,5.配重架,6.限位绳,7.锁 芯,8.挂钩,9.配重块套件,10.固定座,11.搭扣,12.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井口、盖子1、配重架5、配重块套件9、钢丝绳4,井口的人字形两 面斜坡的井口座座面留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海棉橡胶密封垫2,两扇盖子1扣在斜坡上, 盖子间的相接处安装有密封垫3,两扇盖子旋转轴的固定座10安装在左右两侧井口基座 上,盖子1与固定座10为铰接,配重架5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口基座上,在配重架5两端, 钢丝绳4 一端与配重块套件9连接,另一端与盖子1相连;两扇盖子盖上时,在配重的作用 下,盖子呈悬浮状态。当爆炸的冲击波能量到来时,能迅速把井盖向两侧打开,避开冲击波 的正面能量,使盖子不易被强大的冲击气流所损坏,同时保护了主扇风机的安全。防爆井盖 可以自动恢复到原位,保证通风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性。钢丝绳4 一端与配重块套件9的连接是钢丝绳4与挂钩8连接,挂钩8与配重块套 件9连接,挂钩8上有锁芯7,锁芯7与限位绳6连接,限位绳6的另一端连在配重架5上。盖子旋转开、闭速度由阻尼器12控制,每个盖子安装两个阻尼器12,阻尼器12固 定在井座前后两侧,与井座和盖子1铰接,阻尼器12结构为气缸活塞式。井口井座外前后两侧上安装反风搭扣11,需用时可方便及时与盖子1搭接,实施 反风。密封垫3有挡风斜边,密封垫3的材料为海棉橡胶垫。
4[0039]防爆井口较大时,为了提高井盖的刚度减轻重量,可以使用钢网结构。在防爆盖左右两侧可各建一个限位阻止墙,在墙上安装缓冲垫,以控制井盖开启 过位。回风立井防爆井盖的密封采用泡沫橡胶条做井盖的密封,可以消除原设计的防爆 盖用水密封在冬天被冻的现象,同时也消除用水或防冻液密封时对井盖腐蚀。井盖做成斜 坡有两个作用(1)、井下有正压(爆破产生的正压)作用下,容易打开防爆盖;(2)、井盖斜 坡有利于井盖的打开和雨水的排泄。配重块套件9放在配重挂钩8上,配重挂钩8与钢丝绳4之间的连接为挂钩连接, 能自动张开配重块。挂钩8的锁芯7是受限位绳6的长短控制,限位绳6与井盖配重架5 上端连接固定。当限位绳6拽动锁芯7脱落,使挂钩8松开配重块套件9,防爆门失去配重 块的拉力,防爆门靠自重恢复到关闭位置。矿井的通风系统重新恢复通风,保证了冲击波过 后,防爆井盖不受破坏自动恢复到正常通风位置。配重的牵引连接用一种类似汽车牵引钩 的挂钩,当配重向下运动到一定的距离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抽出挂钩的锁芯,使之脱钩,防 爆盖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恢复到正常位置的作用力趋势,待冲击气浪消失后,防爆盖 可自动恢复到原位。配重落地的行程设置一个防护网,以保护配重的稳定,以便再次恢复系 统。在恢复系统时,可用回柱器(煤矿井下使用的手动的)把配重提升到预定的高度。回风立井新型防爆井盖动作流程当井下发生瓦斯事故时,两扇防爆门井盖在两侧配重和冲击波前段正压力作用 下,沿两对固定轴旋转离开井口,阻尼器控制开启速度和位置,冲击波能量被及时释放,起 到保护风机的作用,防爆盖也不会被爆炸的主气浪损坏。在井盖打开的同时配重和挂钩下 降,在井盖接近完全打开位置时,限位绳绷紧抽掉挂钩锁芯,挂钩打开释放配重,当冲击波 气浪消失后,防爆盖两扇门失去配重牵引,在自重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恢复正常通风位置的 作用力,在阻尼器的作用下防爆盖便平稳地恢复到原位。矿井通风系统可及时恢复(风机 不需要停机),矿井通风只出现瞬间性的中断,不会出现较长时间停风,这就能够及时地给 井下人员供给正常的风量。同时井下瓦斯爆炸的有毒气体能及时地得到冲淡,可有效地防 止因瓦斯爆炸而引起大面积人员中毒事故。配重落地的行程设置一个防护网,保护配重的稳定,以便再次恢复系统。在恢复系 统时,可用回柱器(煤矿井下使用的手动的)把配重提升到预定的高度。停风机时,防爆井盖在配重的作用下呈悬浮状态,风机启动时负压把盖子吸紧。回风立井井口较大时,为了提高井盖的刚度减轻重量,可以使用钢网结构。在盖子左右两侧各建一个限位阻止墙,在墙上安装缓冲垫,以控制井盖开启过位。当井下中央变电所发生火灾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行反风。既得到通知后,风机司 机可轻便地扣上防爆盖上的反风搭扣,关停正向通风的风机,打开另一台主扇风机的蝶阀, 并启动该风机反转向井下供风,同时关闭正向通风机的蝶阀。该方案使用了搭扣这一设施, 可以减少原有设施使用四个固定装置或锚链装置,操作比较容易。
权利要求1.一种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包括井口、盖子、配重架、配重块套件、钢丝绳,其特征在于 井口的人字形两面斜坡井口座的座面留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海棉橡胶密封垫,两扇盖子 扣在斜坡上,盖子间的相接处安装有密封垫,两扇盖子旋转轴的固定座安装在左右两侧的 井口基座上,盖子与固定座为铰接,配重架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口基座上,配重架两端的钢 丝绳一端与配重块套件连接,另一端与盖子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绳一端与配重块套 件连接是钢丝绳与挂钩连接,挂钩与配重块套件连接,挂钩上有锁芯,锁芯与限位绳连接, 限位绳的另一端连在配重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盖子与井座间安装有阻尼器, 每个盖子安装两个阻尼器,固定在井座前后两侧,阻尼器与井座和盖子铰接,阻尼器结构为 气缸活塞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井口井座外前后两侧上安装反 风搭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有挡风斜边,密 封垫的材料为海棉橡胶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盖子为钢网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其特征在于在盖子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限 位阻止墙,在墙上安装有缓冲垫。
专利摘要一种回风立井防爆井盖,包括井口、盖子、配重架、配重块套件、钢丝绳,其特征在于井口的人字形两面斜坡井口座的座面留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海棉橡胶密封垫,两扇盖子扣在斜坡上,盖子间的相接处安装有密封垫,两扇盖子旋转轴的固定座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口基座上,盖子与固定座为铰接,配重架安装在左右两侧的井口基座上,配重架两端的钢丝绳一端与配重块套件连接,另一端与盖子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回风立井防爆井盖能够及时释放爆炸的冲击波能量,不易被强大的冲击气流所损坏;防爆盖系统可自动恢复到原位,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需要反风时,固定比较容易;不使用液体密封,对设备无腐蚀现象。
文档编号E21F1/16GK201874601SQ20102060508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张哲 申请人:张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