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护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5549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水井护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降水井护壁。
背景技术
场地降水井在开挖过程中常遇流砂层或透水层地段,需对降水井井壁采取支护措施,目前一般采用竹架板等简易装置进行支护及透水处理。但是,竹架板不好固定且随意性大,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安装及拆卸不方便,且不能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水井护壁,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竹架板装置固定性不好,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安装及拆卸不方便,且不能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水井护壁,包括至少两层镂空板,围成筒状;以及丝网,设置在相邻的两层镂空板之间。进一步地,降水井护壁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护壁及连接于第一护壁的第二护壁;
镂空板为镂空钢板,丝网为钢丝网; 第一护壁及第二护壁均包括至少两层镂空钢板及钢丝网,其中,至少两层镂空钢板之间相互套叠固定,且至少两层镂空钢板之间留有空隙;钢丝网夹设于至少两层镂空钢板之间的空隙处。进一步地,第一护壁及第二护壁均呈半圆筒状,第一护壁与第二护壁彼此相对地组合形成圆筒状的护壁。进一步地,第一护壁的镂空钢板的第一侧边与相对应的第二护壁的第一侧边之间通过活页铰链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护壁的镂空钢板的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上设置有栓扣;与第一护壁的第二侧边相对应的第二护壁的第二侧边上设置有与栓扣配合连接的栓孔;第一护壁的镂空钢板的第二侧边与相对应的第二护壁的第二侧边通过栓扣及栓孔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护壁的上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吊钩;第二护壁的上侧边设置有第二吊钩。进一步地,第一护壁的至少两层镂空钢板的每层镂空钢板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通孔,将至少两层镂空钢板相互套叠固定,从而形成第一护壁。进一步地,第二护壁的至少两层镂空钢板的每层镂空钢板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通孔,将至少两层镂空钢板的每层镂空钢板相互套叠固定,从而形成
第二护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降水井护壁能够达到安全可靠、拆装方便,成本降低、透水性好及循环利用的效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降水井护壁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护壁的镂空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护壁的镂空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降水井护壁应用于场地降水井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该降水井护壁包括至少两层镂空板,该镂空板围成筒状。降水井护壁还包括丝网,丝网设置有相邻的两层镂空板之间。镂空板为镂空钢板11,丝网为钢丝网13。钢丝网13可以为密目钢丝网。降水井护壁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一护壁15及连接于第一护壁15的第二护壁17。 第一护壁15及第二护壁17均包括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及钢丝网13。其中,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之间相互套叠固定,且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之间有空隙。钢丝网13夹设于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之间的空隙处。第一护壁15及第二护壁17均呈半圆筒状。第一护壁15与第二护壁17彼此相对地组合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请结合参见图2及图3,第一护壁15的镂空钢板11的第一侧边151与相对应的第二护壁17的第一侧边171之间通过活页铰链153连接。第一护壁15的镂空钢板11的与第一侧边151相对的第二侧边155设置有栓扣157。与第一护壁15的第二侧边155相对应的第二护壁17的第二侧边173上设置有与栓扣157配合连接的栓孔177。第一护壁15的镂空钢板11的第二侧边155与相对应的第二护壁17的第二侧边173通过栓扣157及栓孔 177连接。活页铰链153可以安装于最外层的镂空钢板11,也可以安装于最内层的镂空钢板 11。只要能起到连接第一护壁15及第二护壁17的作用,活页铰链153的安装方式及位置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同样,栓扣157及栓孔177可以设置于最外层的镂空钢板11,也可以设置于最内层的镂空钢板11。栓扣157与栓孔177的配合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第一护壁15的上侧边159设置有第一吊钩150。第二护壁17的上侧边175设置有第二吊钩17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护壁15的每层镂空钢板11的边缘处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每层镂空钢板11的通孔,每层镂空钢板11内外套叠相互固定;再将钢丝网13夹设于相邻的镂空钢板11之间,从而形成第一护壁15。同理,第二护壁17的每层镂空钢板11的边缘处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每层镂空钢板11的通孔,每层镂空钢板11内外套叠相互固定;再将钢丝网13夹设于相邻的镂空钢板11之间,从而形成第二护壁17。第一护壁15与第二护壁17彼此相对地组合,从而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请再结合参见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每层镂空钢板11的镂空部位可以为均勻分布的长方形通孔。该通孔的主要作用是对场地降水井起到透水的作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层镂空钢板11的镂空部位不仅可以为长方形通孔,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通孔。只要能起到透水的作用,其它等同的实施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参见图4,降水井护壁的护壁1应用于场地降水井5。具体地,在使用之前,先将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及钢丝网13相互套叠,从而形成半圆筒状的第一护壁15及第二护壁 17,再将第一护壁15及第二护壁17彼此相对地组合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该护壁1的具体尺寸与场地降水井5的直径相匹配。用绳索吊住第一吊钩150及第二吊钩170,将护壁1 放置于场地降水井5的流砂层3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护壁1可以直接由第一护壁15或第二护壁17形成。护壁1的形成过程为将第一护壁15的镂空钢板11形成为圆筒状,将该镂空钢板11 的第一侧边151连接于第二侧边155,从而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同样,也可以将第二护壁 17的镂空钢板11形成为圆筒状,将该镂空钢板11的第一侧边171连接于第二侧边173,从而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镂空板,围成筒状;以及丝网,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所述镂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护壁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护壁(15)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护壁(15)的第二护壁(17);所述镂空板为镂空钢板(11),所述丝网为钢丝网(13);所述第一护壁(15)及所述第二护壁(17)均包括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及所述钢丝网(13),其中,所述至少两层镂空钢板(11)之间相互套叠固定,且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钢丝网(13)夹设于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之间的所述空隙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15)及所述第二护壁(17)均呈半圆筒状,所述第一护壁(15)与所述第二护壁(17)彼此相对地组合形成圆筒状的护壁(1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15)的所述镂空钢板(11)的第一侧边(151)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护壁 (17)的第一侧边(171)之间通过活页铰链(15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15)的所述镂空钢板(11)的与所述第一侧边(151)相对的第二侧边 (155)上设置有栓扣(157);与所述第一护壁(15)的第二侧边(155)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护壁(17)的第二侧边(173) 上设置有与所述栓扣(157)配合连接的栓孔(177);所述第一护壁(15)的所述镂空钢板(11)的第二侧边(155)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护壁 (17)的第二侧边(173)通过所述栓扣(157)及所述栓孔(17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15)的上侧边(159)上设置有第一吊钩(150);所述第二护壁(17)的上侧边(175)设置有第二吊钩(17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15 )的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的每层镂空钢板(11)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将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相互套叠固定,从而形成所述第一护壁(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壁(17)的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的每层镂空钢板(11)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将至少两层所述镂空钢板(11)的所述每层镂空钢板(11)相互套叠固定,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护壁(17)。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水井护壁。降水井护壁包括至少两层镂空板,该镂空板围成筒状。该降水井护壁还包括有丝网,该丝网设置在相邻的两层镂空板之间。采用该降水井护壁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竹架板装置固定性不好,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安装及拆卸不方便,且不能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安全可靠、拆装方便,成本降低、透水性好及循环利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E02D19/10GK202181552SQ20112022823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冯松青, 刘毅, 喻小平, 孙志勇, 戴习东, 梁康, 段银平, 秦跃丰, 陈灿 申请人: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