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9792阅读:1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拱形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挡边坡的结构物,具体是指一种由预制构件组装的拱形挡土墙。
背景技术
在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过程中,保持边坡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修建挡土墙用于支挡边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现有挡土墙的形式及种类众多,如浆砌块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等,这些挡土墙都存在施工时间长的特点,若工期要求比较短,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所述现有挡土墙的施工将不能满足要求。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挡土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明了一种完全由预制板组装的拱形挡土墙,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受力合理且施工速度快的拱形挡土墙,可避免传统挡土墙工期较长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拱形挡土墙,其包括拱梁、立柱和底梁,该拱梁、立柱和底梁均为预制构件且均有若干个;上述各底梁相互平行且呈等间距水平设置,且该各底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定位槽;上述各立柱的下端部分别定位于上述各定位槽内,且该各立柱上沿上述底梁长度方向上的同一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上述各拱梁的两端均固设在相邻的上述二条形凹槽内,且位于该同一相邻的二条形凹槽间的各拱梁呈上下叠加设置。上述立柱沿上述底梁的长度方向的竖向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状,其竖直方向的直角边对应为上述条形凹槽所在的侧面的横截边。上述底梁埋设在边坡的水平地基处,且该底梁的上表面与上述地基的表面相平齐。上述拱梁、立柱及底梁均为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的预制构件。上述定位槽与立柱间、上述条形凹槽与拱梁间采用水泥砂浆凝固定位。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拱形挡土墙,支挡中,边坡土体水平方向的土压力作用在所述拱梁的背面上,即由拱梁内部来承受水平土压力作用,其比直线形的普通梁能够承担更大的水平土压力;所述拱梁两端所受的土压力,其经由立柱传递至底梁上,其相当于一悬臂梁抵抗立柱传来的水平力,最终底梁所承受的压力经分散后作用在地基土上, 由此能够有效分解压力作用,起到较佳的支挡保护作用;特别地,本新型所采用的各材料均为工厂预制的构件,现场只需平整场地、吊车吊装和注入少量水泥砂浆即可;由此,本新型拱形挡土墙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且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堤坝、河岸、公路和铁路等边坡工程的支护。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标号说明底梁 I定位槽11立柱 2条形凹槽21拱梁 3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拱形挡土墙,其包括底梁I、立柱2及拱梁3,该底梁I、立柱2及拱梁3均包括有若干个且均为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的预制构件;其中所述底梁1,其呈长方体结构,各底梁I相互平行且呈等间距地水平埋设在边坡的水平地基4处,如图2及图3所示,埋设着的底梁I的上表面与地基4的表面相平齐;所述各底梁I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定位槽11,该定位槽11呈条形状,其沿底梁I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尺寸结构与下述立柱2的下端部相匹配;所述各立柱2,如图2所示,其下端部分别适配定位于所述各定位槽11内,则立柱 2立设在底梁I上;立柱2沿所述底梁I的长度方向的竖向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状,于其竖直方向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立柱2的侧面上开设有一沿该直角边延伸的条形凹槽 21,则该各条形凹槽21位于立柱2的同一向侧面上;所述拱梁3,呈拱形,其横截面呈矩形或方形,各拱梁3的两端均固设在相邻的二条形凹槽21内,且位于该同一相邻的二条形凹槽21间的各拱梁3呈上下叠加设置(如图 3所示)。本新型拱形挡土墙具体施工时,其步骤如下I)首先在边坡坡角处平整场地,在地基4上开挖长方体凹槽,其大小比底梁I的尺寸略大,底部夯实;2)吊车吊起底梁1,其凹槽11朝上,将底梁I平放置到开挖的地面凹槽内,底梁I 的周围孔隙用开挖的土体填塞并压实;3)吊车吊起立柱2,其下端部放入到底梁I的凹槽11内,凹槽11孔隙部分注入水泥砂浆径向凝固定位;4)相同的方法在离底梁I等于拱梁3长度的坡角处,开挖地面凹槽、放置底梁I与立柱2,注入水泥砂浆,所述各立柱2上的条形凹槽21位于同一侧;5)将拱梁3吊起,将其两端部卡在两相邻立柱2的条形凹槽21内,并顺势下滑到条形凹槽21的下端处(与地面平齐);6)同样方法施工相邻的立柱2、底梁I与拱梁3,相邻两根拱梁3的一端部共同卡在同一立柱2的条形凹槽21内后,条形凹槽21的孔隙部分注入水泥砂浆进行凝固定位;7)同样方法依次叠加拱梁3直至挡土墙所需的设计高度,由此简单完成本新型拱形挡土墙的修筑。按照上述施工步骤修筑的本新型拱形挡土墙,其具有以下一些优点(I)支挡中,边坡土体水平方向的土压力作用在所述拱梁3的背面上,其充分利用拱梁3的受力特点,将水平土压力转换为内部压力,即由拱梁3内部来承受水平土压力作用,其比直线形的普通梁能够承担更大的水平土压力;在承受同样压力情况下,本新型拱形设计相比普通梁的截面尺寸要小,故还具有节约材料的优点;(2)所述拱梁3两端所受的土压力,其经由立柱2传递至底梁I上,其相当于一悬臂梁抵抗立柱2传来的水平力,最终底梁I所承受的压力经分散后作用在地基土上,由此能够有效分解压力作用,起到较佳的支挡保护作用;(3)施工修筑后,在拱梁3和立柱2的顶部可铺设水平板,由此在该水平板的下部形成一半封闭空间,其可做储存物品所用;(4)本新型所采用的各材料均为工厂预制的构件,现场只需平整场地、吊车吊装和注入少量水泥砂浆即可。综上所述,本新型拱形挡土墙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且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堤坝、河岸、公路和铁路等边坡工程的支护。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拱形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拱梁、立柱和底梁,该拱梁、立柱和底梁均为预制构件且均有若干个;上述各底梁相互平行且呈等间距水平设置,且该各底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定位槽;上述各立柱的下端部分别定位于上述各定位槽内,且该各立柱上沿上述底梁长度方向上的同一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上述各拱梁的两端均固设在相邻的上述二条形凹槽内,且位于该同一相邻的二条形凹槽间的各拱梁呈上下叠加设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拱形挡土墙,其特征在于上述立柱沿上述底梁的长度方向的竖向横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状,其竖直方向的直角边对应为上述条形凹槽所在的侧面的横截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拱形挡土墙,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梁埋设在边坡的水平地基处,且该底梁的上表面与上述地基的表面相平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拱形挡土墙,其特征在于上述拱梁、立柱及底梁均为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的预制构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拱形挡土墙,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槽与立柱间、上述条形凹槽与拱梁间采用水泥砂浆凝固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拱形挡土墙,其包括拱梁、立柱和底梁,该拱梁、立柱和底梁均为预制构件且均有若干个;上述各底梁相互平行且呈等间距水平设置,且该各底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定位槽;上述各立柱的下端部分别定位于上述各定位槽内,且该各立柱上沿上述底梁长度方向上的同一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上述各拱梁的两端均固设在相邻的上述二条形凹槽内,且位于该同一相邻的二条形凹槽间的各拱梁呈上下叠加设置;本新型拱形挡土墙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且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堤坝、河岸、公路和铁路等边坡工程的支护。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2298650SQ2011204128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常方强 申请人:华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