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525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地下空间的墙体,特别是一种超大整体地下空间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規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随之而来的居住区停车问题己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ー矛 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由于上部住宅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有时对地下停车库的布局造成不利,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必须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更大,常常把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大大降低,库内车道也不易简洁通畅。因此,在设计构思初期就必须把地上住宅楼的总体布局与地下车库的设置作为ー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该在完成地上住宅部分的规划编排后简单地把地下车库加插在其下面。根据停车库容量越大车道所占比例最小,即停车库的使用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尽可能地把地下停车空间集中在ー块以形成整体的停车空间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但是由此带来的地下超长结构不设缝的等问题急待解決。超长混凝土结构极易出现温度收缩裂缝,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カ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我国设计人员对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问题多參照已建エ程得到的经验,有时甚至照搬别的工程作法,设计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对各种裂缝控制措施不能准确把握。有时设计者采用的裂缝控制措施不合理,结构不但不能达到裂缝控制的要求,反而会出现较严重的开裂现象。另外,国内外规范、规程乃至各种设计參考书中都很难找到这类结构公认的、完善的设计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解决地下空间车库集中设置带来地下超长结构不设变形缝即可消除温度带来的变形应力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包括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之间的后浇带,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中央位置向土体方向凸出形成墙垛,所述墙垛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开ロ朝向地下空间内。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为平板或弧型板。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的宽度30 50m。所述凹槽的开ロ处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扩充形成填塞槽,所述填塞槽的宽度大于凹槽宽度。[0011]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00 mm。所述墙垛的厚度为750mm,宽度为600 mm。所述填塞槽的宽度为90 100 mm,厚度为240 300 mm。所述后烧带宽度为900 11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在现浇混凝土墙体本体之间设置后浇带,消除前期混凝土温度造成的变形应力,另外,通过在板体中央设置带凹槽的墙垛,使其承受部分变形而不发生破坏,消除后期外界温度带来的变形应力,从而实现在不设置变形缝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墙体形状和结构形式,对裂缝控制实现有效控制。通过上述结构墙体的改进,可克服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必须延伸至地下 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对地下车库的影响而造成的地下空间分割零碎,带来的利用率低,停车数量少的缺点,可实现地下停车空间集中在ー块以形成整体的停车空间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整体超大地下空间的围护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本体的背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现浇混凝土本体的正面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现烧钢筋混凝土本体、2 —墙垛、3 —凹槽、4 一填塞槽、5 —后烧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參见图I至图4所示,ー种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包括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还包括设置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之间的后浇带5,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中央位置向土体方向凸出形成墙垛2,所述墙垛2内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开ロ朝向地下空间内。在图2中,填塞槽4所在面为地下空间的内侧面,墙垛2所在位置为土体位置。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为平板或弧型板。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的宽度30 50m。所述凹槽3的开ロ处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扩充形成填塞槽4,所述填塞槽4的宽度大于凹槽宽度。所述凹槽3的宽度为100 mm,厚度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与墙垛2厚度之和减去墙垛2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和填塞槽的厚度之和。所述墙垛2的厚度为750mm,宽度为600 mm。所述填塞槽的宽度为90 100 mm,厚度为240 300 mm。所述后浇带5宽度为900 1100mm。一般为1000m。其中,图3中显示的现浇混凝土本体和墙垛的配筋是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设计软件ANSYS计算出的温度应カ云图在应力较大的位置通过设置构造钢筋増大配筋率。
权利要求1.ー种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包括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之间的后浇带(5),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中央位置向土体方向凸出形成墙垛(2),所述墙垛(2)内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开ロ朝向地下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为平板或弧型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的宽度30 50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开ロ处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I)扩充形成填塞槽(4),所述填塞槽(4)的宽度大于凹槽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宽度为100 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垛(2)的厚度为750mm,宽度为 600 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槽的宽度为90 100 mm,厚度为 240 300 mm。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5)宽度为.900 IlOOmm0
专利摘要一种居住区地下大空间墙体,包括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之间的后浇带,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本体中央位置向土体方向凸出形成墙垛,所述墙垛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开口朝向地下空间内。通过采用在现浇混凝土墙体本体之间设置后浇带,消除前期混凝土温度造成的变形应力,另外,通过在板体中央设置带凹槽的墙垛,使其承受部分变形而不发生破坏,消除后期外界温度带来的变形应力,从而实现在不设置变形缝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墙体形状和结构形式,对裂缝控制实现有效控制。可广泛应用于超大整体地下空间结构。
文档编号E02D29/045GK202450547SQ20112055702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左长安, 潘锋, 王平, 辛同升 申请人: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