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525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救生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使得井下作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而推动了井下避险救生装置生产工业的发展,现有的煤矿井下避险救生装置又以井下救生舱为主,在煤矿事故发生后,利用其密封防爆的外部结构保证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救生舱生产工业的发展,其内部环境调节设备与外部环境检测设备不断改进,救生舱内的舒适度与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其移动性能上却没有得到改进,而救生舱的作用为暂时 供煤矿作业人员避险,以便外部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展开救援行动,目前大部分井下救生舱的移动性能较差或无移动性,需要避险人员在外部人员到达后,从救生舱中撤离,而煤矿事故发生后井下一般都充斥着各种有害气体,环境较为恶劣,直接撤离容易受有害气体影响,甚至发生爆炸,因此为避免前述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对煤矿井下救生舱移动性能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外部结构。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的救生舱本体上设有密封门与紧急逃生口,所述的救生舱本体内部也安装有密封门,且密封门将救生舱本体内部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救生舱本体内侧预埋金属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均设有环境设备安装口 ;所述的救生舱本体顶部还设置有起吊装置,至少一侧设置有
牵引装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救生舱本体上还设置有密封观察窗口,且救生舱本体的任意一侧上均开有密封观察窗口。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救生舱本体外侧还安装有气体浓度检测器,其接入救生舱本体内部的控制系统。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救生舱本体外侧还安装有外界电源接口、外界通讯接口与压风系统接口。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救生舱本体上设置有颜色指示灯与紧急按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救生舱本体整体形状呈矩形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救生舱本体上设置起吊装置与牵引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可将救生舱本体整体吊起或牵引至地面安全地方后,避险人员在行撤离,提高煤矿事故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在救生舱本体内部设置密封门,将避险区域与设备区域分离开,使救生舱本体内部环境调节设备运行空间独立,不对避险区域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救生舱本体内部的舒适度,且将救生舱本体设置为矩形体内部空间较大,可供6-8人同时避险。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外部机构可在各种规格类型的避险救生仓上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1,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上设有密封门2与紧急逃生口 3,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内部也安装有密封门2,且密封门2将救生舱本体I内部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救生舱本体I内侧预埋金属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均设有环境设备安装口 ;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顶部还设置有起吊装置4,其一侧设置有牵引装置5,而起吊装置4与牵引装置5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是挂钩,也可采用与挂钩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例如挂环、起吊杆等。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整体形状,最好设置为矩形体,这样可以保证救生舱的稳定性,当然也不排除稳定性同样优异的其它形状的救生舱本体I。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认为前述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第一区域具体命名为设备舱,第二区域命名为生活舱,此处顾名思义,则将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的所有用电设备安装在设备舱中,生活舱中设置各种生活设置,供避险人员休息。针对前述内容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发明人对上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具体命名,并不是对救生舱本体I内该两个区域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完全可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命名为其他名称或者安装其他的设备与设施,例如设置为可将第一区域命名为标准舱段,将第二区域分别命名为逃生舱段、观察舱段与过渡舱段,通过前述命名后,在各个舱段中设置供逃生、观察以及过渡所需的设备和设施。作为上述移动式井下救生舱的优选,也为进一步的增加救生舱的功能,还可以在救生舱本体I上增设密封观察窗口 6,且救生舱本体I的任意一侧上均开有密封观察窗口6。另外,发明人还认为如果要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能,还可以对上述结构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作如下的改进,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外侧还安装有气体浓度检测器,其接入救生舱本体I内部的控制系统。还可以改进的是在救生舱本体I外侧安装外界电源接口、外界通讯接口与压风系统接口。根据前述内容,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同时在救生舱本体I的外侧安装颜色指示灯与紧急按钮。按照上述结构制作而成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即能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部件等值替换,或毫无技术效果的增减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I),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上设有密封门(2)与紧急逃生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内部也安装有密封门(2),且密封门(2)将救生舱本体(I)内部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救生舱本体(I)内侧预埋金属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均设有环境设备安装口 ;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顶部还设置有起吊装置(4),至少一侧设置有牵引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上还设置有密封观察窗口 ¢),且救生舱本体(I)的任意一侧上均开有密封观察窗口(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外侧还安装有气体浓度检测器,其接入救生舱本体(I)内部的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外 侧还安装有外界电源接口、外界通讯接口与压风系统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上设置有颜色指示灯与紧急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舱本体(I)整体形状呈矩形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井下救生舱,属一种煤矿井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的救生舱本体上设有密封门与紧急逃生口,所述的救生舱本体内部也安装有密封门,且密封门将救生舱本体内部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救生舱本体内侧预埋金属板,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均设有环境设备安装口;所述的救生舱本体顶部还设置有起吊装置,至少一侧设置有牵引装置。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外部机构可在各种规格类型的避险救生仓上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417582SQ2011205560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党建波, 张帆, 曾强, 王飞, 谭奎, 郑宜强 申请人: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