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热交换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115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下热交换硐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行业设施,涉及一种矿井下热交换硐室,用于集中机械降温时,在井下热交换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发展,采矿深度逐渐增大,地温逐步升高,深度超过800m以后一般都达到了二级以上热害,原有的通风降温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降温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矿井开始建立机械降温系统。地面集中式冰冷降温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降温方式,主要特点降温制冷主机和冷却水系统及设备设于地面,井下设置融冰池,地面制冷机组制出的冰水混合物通过绝热管道送至井下融冰池,再从融冰池输送至用冷地点。这种降温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①地面集中式运行管理方便,散热效果好。②避免了制冷主机井下泄露冷媒问题,安全性好。③无高压系统环节,设备及管路承压能力要求低,安全性好,投资低。④冰水混合物较用冷水载冷量大,用水量少,系统运行效率高。⑤融冰池有蓄冷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实际运行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体现在融冰池方面的主要有
①金属材料焊制的融冰池容量较小,易发生溢水问题,热量损失大。②金属材料焊制的融冰池耐腐蚀性差,需要定期更换,影响使用。③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流动性略差,接入管道易发生堵管,系统可靠性差。④融冰池出来的冷水没有压力,需要泵送至用冷地点,增加了电耗和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防止溢水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包括融冰池,融冰池上部连接输入管和回水管,下部连接输出管,其特征在于融冰池采用立式融冰池静压向外供冷水,融冰池的池壁采用混凝土围墙支护,内部带有保温层;融冰池内安装有水位监测仪;输入管向下倾斜。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融冰池上部较粗、下部较细,中部有倒锥形过渡段。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设一个或多个。融冰池上部和下部呈圆筒形,中部呈倒圆锥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完善地面集中式冰冷降温系统,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安全性。该产品容量大,不易发生溢水问题,热量损失小,耐腐蚀性好,寿命长,不易堵管,可靠性好,不需要使用泵,节约电能,避免泵的热害。


图I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图中,I融冰池,2输入管、3回水管、4水位监测仪,5围墙支护,6输出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包括融冰池I,融冰池上部连接输入管2和回水管3,下部连接输出管6,融冰池采用立式融冰池静压向外供冷水,融冰池的池壁采用混凝土围墙支护5,内部带有保温层;融冰池内安装有水位监测仪4 ;输入管向下倾斜。融冰池上部较粗、下部较细,中部有倒锥形过渡段。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设一个或多个。融冰池上部和下部呈圆筒形,中部呈倒圆锥形。输入管通往井筒。本发明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具有以下优点
I、采用立式融冰池I内一般有20m以上的静水压力,出水管6出来的水靠静压即可自流到用冷地点,减少了电耗和散热。出水管和入水管可设多个。融冰硐室采用立式布置静压供水,形状不局限于圆柱形,圆锥形、漏斗形、偏漏斗形都可以。2、融冰硐室是在井下围岩中设置的硐室,融冰池采用混凝土支护,可设保温层,避免了采用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3、在井下围岩内做融冰池混凝土支护,可充分增大容量,配合自动监控,完全避免了溢出水的问题。例如800m深的300mm直径的输送管2容量56. 5m3,融冰池6做成30m深3m直径的圆筒,容量2125m3,通过水位监测仪4,发现融冰池内剩余容积将要小于56. 5 m3,且出水管5不出水时,地面自动停止输送,即可避免溢水现象的发生。4、采用圆筒型融冰池,静压向外供冷水,热交换更均匀。通过输送管2输送来的冰水混合物进入融冰池6后,冰密度小于水,浮在上部;冷水向下沉;通过回水管回来的水先与浮在上面的冰接触迅速降温,整个融冰池内冷热对流,热交换更充分。5、输送管2不是水平进入融冰池6,而是有α的仰角,避免了输送管90°转弯处容易堵管的问题,系统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
1.种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包括融冰池,融冰池上部连接输入管和回水管,下部连接输出管,其特征在于融冰池采用立式融冰池静压向外供冷水,融冰池的池壁采用混凝土围墙支护,内部带有保温层;融冰池内安装有水位监测仪;输入管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其特征在于融冰池上部较粗、下部较细,中部有倒锥形过渡段。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其特征在于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设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其特征在于融冰池上部和下部呈圆筒形,中部呈倒圆锥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采矿行业设施,涉及一种矿井下热交换硐室,包括融冰池,融冰池上部连接输入管和回水管,下部连接输出管,其特征在于融冰池采用立式融冰池静压向外供冷水,融冰池的池壁采用混凝土围墙支护,内部带有保温层;融冰池内安装有水位监测仪;输入管向下倾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完善地面集中式冰冷降温系统,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安全性。该产品容量大,不易发生溢水问题,热量损失小,耐腐蚀性好,寿命长,不易堵管,可靠性好,不需要使用泵,节约电能,避免泵的热害。
文档编号E21F17/00GK102943692SQ20121042023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宋国忠, 朱杰, 王继兰, 高秋野, 刘德利 申请人: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