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5175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沉井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沉井工程施工,包括地基处理、安装承垫木、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工艺过程,其中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为三个关键工序。其中沉井工程中沉井下沉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特别是在流塑态软土条件下进行沉井施工,存在很好现实的施工问题,除了施工安全、操作稳定性外,还有无法解决沉井最终高程的控制问题,实际沉井最终高程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最终高程控制的准确性造成一系列的后续问题,甚至影响沉井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本发明目是提供一种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性高、可控性好、终沉准和施工效率高等特点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本发明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其特征是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为I.打设沉井支撑在沉井预安装位置打设支撑,用于沉井下沉时对沉井进行支撑;2.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将沉井放置于步骤(I)打设的沉井支撑之上,或在沉井支撑上进行沉井制作;3.沉井下沉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完成后,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下沉一段,然后,再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再下沉一段,如此反复直到沉井下沉到所需位置,完成平稳可控沉井下沉施工。本发明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打设沉井支撑时,打设的是水泥土搅拌桩,待水泥土搅拌桩凝固后,再进行下一步沉井的制作和下沉施工。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时,是采用剔除方式将水泥土搅拌桩一段顶端去除的。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剔除水泥土搅拌桩一段顶端时,剔除过程进行到在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土搅拌桩支撑力度不够时,沉井压碎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土搅拌桩实现下沉。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打设沉井支撑时,在沉井预安装或沉井制作的位置打设定位支撑;定位支撑处的水泥土搅拌柱的强度为O. 3-0. 8MPa。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沉井下沉时,每次去剔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高度为50_300mm。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打设沉井支撑时,在沉井支撑外侧设置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沉井支撑外侧设置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为打设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沉井底部设有支撑梁时,打设的沉井支撑位于沉井底梁位置,沉井下沉时对沉井底梁进行支撑。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方案,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 安全性高、沉井下沉均匀平稳、沉井制作时地基加固简单、可控性好、终沉高程准确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吹填等流塑态软土条件下的沉井施工。


图I是本发明沉井下沉施工结构示意图(图I中的沉井结构示意图为图2的A —A剖视图);图2是图I中的沉井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支撑梁B — 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沉井、沉井支撑和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布局示意图;图5是沉井、沉井支撑和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在施工时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沉井支撑用于支撑沉井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沉井,2_支撑梁,3-内墙,4_底板,5 —刃脚,6 —沉井支撑,7_沉井,8_隔挡,9-沉井支撑,10-沉井,11-支撑梁,12-隔挡,13-沉井支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照附图I至图6。实施例I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其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为I.打设沉井支撑在沉井预安装位置的四个对称角位置打设沉井支撑6水泥土搅拌桩,待水泥土搅拌桩凝固后,用于沉井I下沉时对沉井刃脚5进行支撑;2.沉井就位将沉井I放置于步骤(I)打设的沉井支撑6水泥土搅拌桩之上;参见图I和图2。3.沉井下沉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完成后,副除水泥土揽祥粧顶端200mm,在副除的过程中,待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搅拌桩的强度不够时,沉井就会压碎所剩水泥土搅拌桩使沉井下沉200mm,然后,再去除剔除水泥土搅拌桩顶端200mm,使沉井再下沉200mm,如此反复,最后一次,可根据需要的控制高程确定所需剔除的准确高度,将沉井下沉所需准确位置,实现安全、平稳、精确和可控沉井下沉。实施例2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其流塑态软土条件下的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为I.打设沉井支撑在沉井预安装或制作沉井平面的适当位置打设水泥土搅拌桩,待水泥土搅拌桩凝固后,用于沉井7下沉时对沉井刃脚进行支撑;2.沉井支撑外侧打设隔挡8 :打设沉井支撑9时,在沉井支撑外侧打设一圈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水泥土搅拌桩。参见图4和图5所示。3.沉井就位将沉井放置或沉井制作于步骤(I)打设的沉井支撑水泥土搅拌桩之上;
4.沉井下沉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后,副除水泥土揽祥粧顶端300mm,在副除的过程中,待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搅拌桩的强度不够时,沉井就会压碎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土搅拌桩使沉井下沉300mm,然后,再去除剔除水泥土搅拌桩顶端300mm,使沉井再下沉300mm,如此反复,最后一次,可根据需要的控制高程确定所需剔除的准确高度,将沉井下沉所需准确位置,完成沉井安全、平稳、精确和可控施工过程。5.沉井封底最后进行沉井封底,完成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全部过程。实施例3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沉井10底部设有在支撑梁11,其在流塑态软土条件下的沉井10下沉施工过程为I.打设沉井支撑13 :沉井支撑打设在沉井支撑梁外侧位置,打设的沉井支撑为水泥土搅拌桩,待水泥土搅拌桩凝固后,用于沉井下沉时对沉井支撑梁11进行支撑;2.沉井支撑外侧打设隔挡打设沉井支撑水泥土搅拌桩时,在沉井支撑水泥土搅拌桩外侧打设一圈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水泥土搅拌桩做为隔挡12。3.沉井就位将沉井放置于步骤(I)打设的沉井支撑13水泥土搅拌桩之上;沉井支撑13水泥土搅拌桩支撑住沉井的支撑梁11。参见图6所示。4.沉井下沉沉井就位后,剔除水泥土搅拌桩顶端100_,在剔除的过程中,待所剩水泥搅拌桩的强度不够时,沉井支撑梁就会压碎所剩水泥土搅拌桩使沉井下沉100_,然后,再去除剔除水泥土搅拌桩顶端100mm,使沉井再下沉100mm,如此反复,最后一次,可根据需要的控制高程确定所需剔除的准确高度,将沉井下沉所需准确位置,完成沉井安全、平稳、精确和可控下沉,实现流塑态软土条件下的沉井施工目的。以上实施例具有所述的施工方便、安全性高、沉井下沉均匀平稳、沉井制作时地基加固简单、可控性好、终沉高程准确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流塑态软土条件下的沉井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其特征是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为 (1)打设沉井支撑在沉井预安装位置打设支撑,用于沉井下沉时对沉井进行支撑; (2)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将沉井放置于步骤(I)打设的沉井支撑之上,或在沉井支撑上进行沉井制作; (3)沉井下沉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完成后,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下沉一段,然后,再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再下沉一段,如此反复直到沉井下沉到所需位置,完成平稳可控沉井下沉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打设沉井支撑时,打设的是水泥土搅拌桩,待水泥土搅拌桩凝固后,再进行下一步沉井的制作和下沉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时,是采用剔除方式将水泥土搅拌桩一段顶端去除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剔除水泥土搅拌桩一段顶端时,剔除过程进行到在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土搅拌桩支撑力度不够时,沉井压碎定位支撑处所剩水泥土搅拌桩实现下沉。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打设沉井支撑时,在沉井预安装或沉井制作的位置打设定位支撑;定位支撑处的水泥土搅拌柱的强度为O.3_0· 8MPaο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沉井下沉时,每次去剔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高度为50 - 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打设沉井支撑时,在沉井支撑外侧设置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沉井支撑外侧设置防流塑态软土流入沉井的隔挡为打设的水泥土搅拌桩。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沉井底部设有支撑梁时,打设的沉井支撑位于沉井底梁位置,沉井下沉时对沉井底梁进行支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本发明属于沉井工程技术领域。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包括沉井制做、沉井下沉、沉井封底施工过程;其特征是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为(1)打设沉井支撑在沉井预安装位置打设支撑,用于沉井下沉时对沉井进行支撑;(2)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将沉井放置于沉井支撑之上,或在沉井支撑上进行沉井制作;(3)沉井下沉沉井就位或沉井制作完成后,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下沉一段,然后,再去除沉井支撑顶端部分,使沉井再下沉一段,如此反复直到沉井下沉到所需位置。本发明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性高、沉井下沉均匀平稳、沉井制作时地基加固简单、可控性好、终沉高程准确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D23/08GK102926395SQ20121047686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福林, 于洪涛, 江春, 高阳, 解明杰, 任晓亮, 韩颖 申请人:天津华悦土木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