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径桩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031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变径桩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径桩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建筑物中,普遍使用桩基础。常用的桩基础为多棱的柱体结构,该柱体结构的前端截面与后端截面相同,而其前端部则具有尖端,以便于打桩时伸入地下。当将该种桩基础打入地下后,由于其前端截面与后端截面相同,因此,仅其前端会 受到土壤的束缚力,其后端则由于土壤已被充分开拓,从而失去了对后端的束缚力。若要保证后端受到土壤的束缚力,则需另行夯实土壤,此不仅工程量大,且效果并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新型变径桩基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包括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为桩基头,所述桩基主体为平顶圆锥体,所述桩基头形成于该平顶圆锥体的平顶处,所述平顶圆锥体的轴线与其圆周面的夹角为5 10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中,所述桩基头为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即为所述平顶圆锥体的平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中,所述圆锥体的轴线与其圆周面的夹角为30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中,通过将桩基主体设置为具有渐变截面的圆锥体,使得桩基在打入地下后,其前端和后端都能充分受到土壤的束缚力,一次打桩即可实现牢靠固定,操作简便且固定效果明显。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变径桩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包括桩基主体1,所述桩基主体I的前端为桩基头2,所述桩基主体I为平顶圆锥体,该平顶圆锥体的底面7的面积大于其平顶6的面积,且该平顶圆锥体的轴线4与其圆周面5的夹角为5 10度,本实施例中以5度为例进行说明,此种具有渐变截面的结构可保证桩基打入地下后,其前端和后端都能充分受到土壤的束缚力,且此种结构也便于加工制造。所述桩基头2形成于该平顶圆锥体的平顶6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桩基头2可为圆锥体,进一步的,令该圆锥体的底面的面积与所述平顶圆锥体的平顶6面积一致,即所述圆锥体的底面即为所述平顶圆锥体的平顶。为便于打桩、以及从制造等角度综合考虑,本实施例中,所述圆锥体的轴线4与其圆周面3的夹角为30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中,通过将桩基主体设置为具有渐变截面的圆锥体,使得桩基在打入地下后,其前端和后端都能充分受到土壤的束缚力,一次打桩即可实现牢靠固定,操作简便且固定效果明显。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 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变径桩基结构,包括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为桩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主体为平顶圆锥体,所述桩基头形成于该平顶圆锥体的平顶处,所述平顶圆锥体的轴线与其圆周面的夹角为5 10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径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头为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即为所述平顶圆锥体的平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径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体的轴线与其圆周面的 夹角为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变径桩基结构,包括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为桩基头,所述桩基主体为平顶圆锥体,所述桩基头形成于该平顶圆锥体的平顶处,所述平顶圆锥体的轴线与其圆周面的夹角为5~10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变径桩基结构中,通过将桩基主体设置为具有渐变截面的圆锥体,使得桩基在打入地下后,其前端和后端都能充分受到土壤的束缚力,一次打桩即可实现牢靠固定,操作简便且固定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E02D5/72GK202658599SQ201220338289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樊俊丽, 刘山 申请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