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984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该装置包括钻头、防震保护带、录像仪器、传输线、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结果输出计算机。所述的钻头设置在防震保护带的底部,所述的防震保护带设置在录像仪器的下部,所述的录像仪器设置在传输线的底部,所述的传输线设置在录像仪器、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之间;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通过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自动提取录像过程中有效的图像,实现分析结果的准确高效性,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识别地应力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深部岩石工程的原岩地应力而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进行,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深部岩石工程,例如深部采矿工程、深部石油开采工程等。深部工程的现场地应力是决定钻井设计、施工成败和水力致裂参数的关键因素。识别地应力的现有技术手段有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等,这些常规测试方法经常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实施。在高应力环境中进行岩石取芯过程中,常常发现岩芯存在着饼状的断裂现象,这些岩饼断裂模式及饼化厚度的不同,对应着原岩地应力的不同分布规律,因此人们凭经验通过岩石取芯过程中岩芯破坏的模式来推断原岩应力。但是由于岩芯饼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破坏模式与岩石自身性质和应力环境状态均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原岩应力的推断方法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了克服深部原岩应力监测和识别方法的不足,木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弥补传统的地应力监测方法的不足,对地应力的识别结果准确率高、效果好,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地应力识别效果差、准确率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包括钻头、防震保护带、录像仪器、传输线、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结果输出计算机。所述的钻头设置在防震保护带的底部,用于在岩芯表面进行钻孔。所述的防震保护带设置在录像仪器的下部,用于保护录像仪器避免受到钻孔震动的冲力。所述的录像仪器设置在传输线的底部,录制钻头对岩芯钻孔及岩芯破裂从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所述的传输线设置在录像仪器、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对录像过程具有传输作用。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具有识别、模拟的程序,对录像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程序化地处理分析,能自动提取有效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之间,准确输出地应力的识别结果并自动保存。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钻头对准岩芯,打开录像仪器将岩芯破裂过程全部录制,然后,利用传输线将录像过程传输至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进行对录像过程的处理分析,最后,将结果经传输线传输至结果输出计算机,结果输出计算机把结果显示出来并自动保存。
[000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0006]进一步,所述的录像仪器个数和位置的设置可以灵活自由地确定,个数可以为1、2或3个,位置可以在两侧或四周,保证360度全方位录像。[0007]进一步,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具有识别、模拟的程序,对录像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程序化地处理分析,能自动提取录像过程中有效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更准确。
[0008]进一步,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分开设置,中间用传输线进行连接,保证结果独立清晰地显示并保存,不与处理分析过程混淆。
[0009]进一步,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通过传输线直接与录像仪器连接,可以把录像过程直接传输至结果输出计算机,将分析结果与录像过程进行参照比较,建立对应的逻辑关系并保存在关系库中,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利用录像仪器对岩芯破裂进行全程录像,获得详细准确的处理图像;通过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自动提取录像过程中有效的图像,实现分析结果的准确高效性;独立使用结果输出计算机,保证结果独立清晰地显示并保存;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识别结果准确率高、效果好,易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钻头;2、防震保护带;3、录像仪器4、传输线;5、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6、结果输出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案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4]如图所示,本案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包括钻头1、防震保护带2、录像仪器3、传输线4、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结果输出计算机6。所述的钻头I设置在防震保护带2的底部,用于在岩芯表面进行钻孔。所述的防震保护带2设置在录像仪器3的下部,用于保护录像仪器3避免受到钻孔震动的冲力。所述的录像仪器3设置在传输线4的底部,录制钻头对岩芯钻孔及岩芯破裂从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所述的传输线4设置在录像仪器3、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与结果输出计算机6之间,对录像过程具有传输作用。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设置在传输线4与结果输出计算机6之间,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具有识别、模拟的程序,对录像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程序化地处理分析,能自动提取有效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6设置在传输线4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之间,准确输出地应力的识别结果并自动保存。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钻头I对准岩芯,打开录像仪器3将岩芯破裂过程全部录制,然后,利用传输线4将录像过程传输至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进行对录像过程的处理分析,最后,将结果经传输线4传输至结果输出计算机6,结果输出计算机6把结果显示出来并自动保存。
[001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0016]进一步,所述的录像仪器3个数和位置的设置可以灵活自由地确定,个数可以为
1、2或3个,位置可以在两侧或四周,保证360度全方位录像。
[0017]进一步,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具有识别、模拟的程序,对录像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程序化地处理分析,能自动提取录像过程中有效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更准确。
[0018]进一步,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6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分开设置,中间用传输线4进行连接,保证结果独立清晰地显示并保存,不与处理分析过程混淆。
[0019]进一步,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6通过传输线4直接与录像仪器3连接,可以把录像过程直接传输至结果输出计算机6,将分析结果与录像过程进行参照比较,建立对应的逻辑关系并保存在关系库中,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0020]工作原理
[0021]如图1所示,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包括钻头1、防震保护带2、录像仪器3、传输线4、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结果输出计算机6。所述的钻头I设置在防震保护带2的底部,用于在岩芯表面进行钻孔。所述的防震保护带2设置在录像仪器3的下部,所述的录像仪器3设置在传输线4的底部,所述的传输线4设置在录像仪器3、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与结果输出计算机6之间,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设置在传输线4与结果输出计算机6之间,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具有识别、模拟的程序,能自动提取有效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6设置在传输线4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之间,准确输出地应力的识别结果并自动保存。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在使用时,将钻头I对准岩芯,打开录像仪器3将岩芯破裂过程全部录制,利用传输线4将录像过程传输至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5,进行对录像过程的处理分析,将结果经传输线4传输至结果输出计算机6,结果输出计算机6把结果显示出来并自动保存。
[0022]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钻头、防震保护带、录像仪器、传输线、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结果输出计算机,所述的钻头设置在防震保护带的底部;所述的防震保护带设置在录像仪器的下部;所述的录像仪器设置在传输线的底部;所述的传输线设置在录像仪器、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所述的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结果输出计算机之间;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设置在传输线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录像仪器可以为1、2或3个,位置可以在两侧或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与录像处理分析计算机分开设置,中间用传输线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岩芯饼化识别地应力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果输出计算机通过传输线直接与录像仪器连接。
【文档编号】E21B49/00GK203584422SQ20132060967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樊东红, 郭送军 申请人:钦州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