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脚手架连墙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1041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边坡脚手架连墙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脚手架支护【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包括与脚手架大横杆固定连接、插设于孔桩、用以将所述大横杆连接于边坡坡面的锚杆,分别与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置于所述孔桩的内部、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用以对中所述锚杆的对中支架,将周壁焊接有3~4个对中支架的所述锚杆一端置于所述孔桩内,往所述孔桩内注浆,在所述孔桩内围绕所述锚杆形成注浆体,将各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锚杆另一端的周壁和所述大横杆双面焊接,解决了边坡脚手架搭设的安全隐患,克服了边坡坡面表层岩石破碎、易松动、滚落等情况的影响,满足了边坡脚手架抗倾覆的要求,且工艺简捷、造价不高,适于中小型边坡治理工程的边坡脚手架。
【专利说明】边坡脚手架连墙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脚手架支护【技术领域】,涉及脚手架部件,尤其涉及边坡脚手架连墙件。
【背景技术】
[0002]边坡脚手架是边坡施工中人员、设备、材料等的主要载体,成为了边坡施工的重要辅助措施。在边坡施工前,需将脚手架搭设到边坡施工的高度,为边坡施工提供施工平台,因此边坡脚手架搭设的高度、稳定性、安全性成为边坡施工的关键。其中,边坡脚手架连墙件主要用来连接边坡脚手架和坡面,因此其也尤为关键。
[0003]因边坡的高度和坡度不一、治理方式多样、施工条件千差万别,因此,边坡脚手架的形式比较多样。现有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通常为螺栓形式的刚性连墙件,或柔性连墙件。然而,需治理的边坡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其表层岩石破碎,易发生松动、滚落等情况,因此现有的螺栓形式的刚性连墙件难以满足边坡脚手架抗倾覆要求;而柔性连墙件采用钢丝绳锚杆和拉锚钢丝绳,比较适于大型的高边坡脚手架,其工艺较复杂,造价较高,因而不太适于中小型边坡治理工程的边坡脚手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于中小型边坡治理工程、满足抗倾覆要求、工艺简单、造价低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包括与脚手架大横杆固定连接、插设于边坡坡面开设的孔桩内、用以将所述大横杆连接于边坡坡面的锚杆,分别与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置于所述孔桩的内部、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用以对中所述锚杆的对中支架;
[0006]所述锚杆与位于所述孔桩内、围绕所述锚杆和所述对中支架形成的注浆体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边坡脚手架连墙件至少设有一所述连接件用以限制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间的相对运动,各所述连接件围绕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的连接部位的周边布置。
[0008]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锚杆和所述大横杆的焊接。
[0009]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锚杆和所述大横杆的焊接部位的焊缝长度都大于所述连接件的直径的8倍。
[0010]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件由直径为Φ25的钢筋折弯而成且呈“L”型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支架沿所述锚杆外周呈轴向设置,其中部具有圆弧凸起,两端部与所述锚杆的周壁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支架由直径为Φ8的钢筋弯成。
[0013]进一步地,围绕所述锚杆的周壁焊接有3?4个所述对中支架。[0014]进一步地,所述锚杆由Φ25的钢筋按设计长度切割成段而成,所述锚杆的长度为1.0m ?2.0m0
[0015]进一步地,所述孔桩为直径为Φ 130的圆孔,孔深比设计孔深长0.5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锚杆锚固在边坡坡面的孔桩内,通过采用锚杆的锚固技术,加强了连墙件与周围边坡坡面的连接,从而克服了边坡表层岩石易松动、滚落等情况,进而满足边坡脚手架抗倾覆要求。另外,通过在锚杆与大横杆的连接部位的周壁的两侧,用至少一个连接件分别与锚杆和大横杆双面满焊,从而将大横杆有效地固定在锚杆上,进而使得大横杆与坡面固定连接,因本技术方案的工艺简单,而且采用的是边坡支护施工的常用机具、材料等,因而节约了造价和工期,比较适合中小型边坡治理工程的边坡脚手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手架沿坡面垂直方向上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手架坡面截面上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坡脚手架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0021]10脚手架、100立杆、200大横杆、300小横杆、400连墙件、410锚杆、412固定端、414对中端、420连接件、470对中支架、480孔桩、490注浆体、500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墙件400实施例中所需要连接的通用脚手架10的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脚手架10的大横杆200和小横杆300相互垂直,立杆100与大横杆200相互垂直;实际上,大横杆200在小横杆300和立杆100的交接处分别与小横杆300和立杆100固定连接,因此,图2所示的小横杆300与立杆100的交接点为大横杆200。如图2所示,在边坡施工前,搭设的边坡脚手架10的立杆100和大横杆200分别与坡面500平行,小横杆300垂直于坡面500 ;从整体来看,本实用新型的连墙件400垂直于坡面500,且与大横杆200的周壁垂直并固定连接,以实现对边坡脚手架10的连接固定,并承担边坡脚手架10的自重、施工载荷和风载荷等。
[0025]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墙件400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边坡脚手架连墙件400,包括与脚手架10的大横杆200固定连接、插设于边坡坡面500开设的孔桩480内、用以将大横杆200连接于边坡坡面500的锚杆410。具体地,锚杆410的一端端面与大横杆200的径向垂直且相抵,但没有连接,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将锚杆410与大横杆200固定连接的该端称为“固定端”,其中,固定端412位于孔桩480外;将锚杆410位于孔桩480内的一端称为“对中端”,其中对中端414插在孔桩480的底部并与下述对中支架470固定连接。分别与大横杆200和锚杆410固定连接的连接件420,可以理解地,采用连接件420固定连接大横杆200和锚杆410是为了限制大横杆200和锚杆410间有相对运动,确保整个边坡脚手架10的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
[0026]置于孔桩480内,优选地,置于孔桩480的靠近底部并围绕锚杆410的位置上,与锚杆410固定连接用以对中锚杆410的对中支架470。具体地,让对中支架470固定连接在对中端414的周壁上,可以理解地,使得锚杆410可以位于孔桩480的中央不至于偏移,进而使得锚杆410最大可能地支撑边坡脚手架10。
[0027]锚杆410与位于孔桩480内、围绕锚杆410和对中支架470形成的注浆体49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在边坡坡面500需设置连墙件400的位置处成孔,优选地,该孔桩480垂直于大横杆200,实际上,孔桩480可为圆形、方形等形状,孔深依设计时的孔深而定。
[0028]具体地,往孔桩480注入浆液,在孔桩480内围绕锚杆410和对中支架470形成注浆体490。可以理解地,因边坡坡面500存在表层岩石破碎,易松动、滚落等状况,采用锚杆锚固注浆的方式,使得连墙件400与其周围的坡面500有效地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边坡脚手架10的抗倾覆能力,确保了边坡脚手架10的稳定和施工安全,而且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边坡支护施工的机具、材料等,工艺比较简单,因为节约了造价,缩短了工期。
[0029]再如图3所示,边坡脚手架连墙件400至少设有一连接件420用以限制大横杆200和锚杆410间的相对运动,各连接件420围绕大横杆200和锚杆410的连接部位的周边布置。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连接件420,两连接件420对称布置于锚杆410周壁的两侧,且各连接件420的不同部位分别在大横杆200和锚杆固定端412的同侧且相互垂直的位置与它们固定连接。
[0030]可以理解地,还可以采用一个或者更多个连接件420将大横杆200固定在连墙件的锚杆410上,各连接件420在形状、大小、材料等特征上可以不同,各连接件420与锚杆410固定位置可以是均匀布置,或不均匀布置,实际上,只需满足整个边坡脚手架的抗倾覆要求,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在此不再赘述。
[0031]再如图3所示,各连接件420分别与锚杆410和大横杆200的焊接。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双面满焊的固定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边坡脚手架10与连墙件400的连接,增强边坡脚手架10的抗倾覆能力。实际上,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
[003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各连接件420的截面为圆形,实际上还可为其他的形状,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件420与锚杆410和大横杆200的焊接部位的焊缝长度都大于连接件420的直径的8倍,具体地,为保证边坡脚手架10与连墙件400的有效连接,且因各连接件420均相同,各连接件与锚杆410和大横杆200的焊缝的长度均小于各连接件420的直径的8倍。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件,各焊缝的长度也可以互不相同。
[0033]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件420由直径为Φ25的钢筋折弯而成,优选地折弯成呈“L”型结构,可以理解地,各连接件都由直径为Φ25的钢筋折弯而成,但并不局限于各连接件呈“L”型结构。具体地,通过将连接件420的两端折弯,让其两端互相垂直,并分别与锚杆410的固定端412和大横杆200相切接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420的各端部分别对应地对称布置。
[0034]如图3所示,对中支架470沿锚杆410外周轴向设置,其中部具有圆弧凸起,两端部与锚杆410的周壁固定连接。具体地,对中支架470的两端部平直且在同一直线上,且该两平直端与锚杆410的固定部412的周壁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
[0035]本实施例中,对中支架470由直径为Φ8的钢筋弯成,通过将钢筋的中部弯折呈圆弧状,钢筋的两端平直,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0036]实际上,为保证锚杆410很好地对中到孔桩480的中央,围绕锚杆的对中端414的周壁固定有3?4个对中支架470,具体地,将3?4个对中支架470围绕对中端414的周壁均匀布置,在注浆到孔桩480并形成注浆体490的过程中,通过对中支架470中部圆弧凸起对锚杆410的平衡作用,使得锚杆410对中到孔桩480的中央,从而确保锚杆410保持与大横杆200的垂直,进而使得整个连墙件400最大可能地为边坡脚手架10提供有效的支撑力。
[0037]本实施例中,锚杆410由Φ 25的钢筋按设计长度切割成段而成,具体地,锚杆410呈直条状,更具体地,锚杆410的长度为1.0m?2.0m,锚杆410的一端伸出孔桩480与最贴近边坡坡面500上的大横杆200垂直相抵,另一端位于孔桩480最底部的上方。
[0038]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孔桩480的直径为Φ 130的圆孔,其中孔桩480的孔深比设计孔深长0.5m。可以理解地,孔桩480的形状、大小可依实际需求而定。
[0039]本实施例中连墙件400具体的安装实施方式为:在边坡坡面500连墙件400的位置成孔,其中孔深比设计孔深长0.5m,成孔直径为130mm,将钢筋按设计的长度切割成段作为锚杆410,在锚杆410的一端的四周焊接3?4个由Φ 8的钢筋折弯而成的中部为圆弧状的对中支架470,将锚杆410焊接有对中支架470的一端及注浆管一同放入孔桩480,注意在将锚杆410放入孔桩480之间,要清除锚杆410上的泥皮、锈等污物,以保证锚杆410与注浆液完好地锚固,将锚杆410的另一端与最贴近坡面500的大横杆200的周壁垂直相抵,然后将配置好的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到孔桩480内,浆液在孔桩480内将围绕锚杆410和对中支架470形成注浆体490,再后将两根Φ 25的钢筋的两端折弯,使得钢筋的两端相互垂直分别作为连接件420,让两连接件420分别位于锚杆410的两侧并分别与锚杆410和大横杆200满焊,其中焊缝的长度都不应小于钢筋连接件420的直径的8倍。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脚手架大横杆固定连接、插设于边坡坡面开设的孔桩内、用以将所述大横杆连接于边坡坡面的锚杆,分别与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置于所述孔桩内、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用以对中所述锚杆的对中支架; 所述锚杆与位于所述孔桩内、围绕所述锚杆和所述对中支架形成的注浆体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脚手架连墙件至少设有一所述连接件用以限制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间的相对运动,各所述连接件围绕所述大横杆和所述锚杆的连接部位的周边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锚杆和所述大横杆的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锚杆和所述大横杆的焊接部位的焊缝长度都大于所述连接件的直径的8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由直径为Φ25的钢筋折弯而成且呈“L”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架沿所述锚杆外周呈轴向设置,其中部具有圆弧凸起,两端部与所述锚杆的周壁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架由直径为Φ8的钢筋弯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锚杆的周壁焊接有3?4个所述对中支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由Φ25的钢筋按设计长度切割成段而成,所述锚杆的长度为1.0m?2.0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桩为直径为Φ130的圆孔,孔深比设计孔深长0.5m。
【文档编号】E02D5/74GK203654709SQ20132077868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莫莉, 王贤能, 钟世英, 叶坤, 何珊珊 申请人: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