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245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所述降尘车具有移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上至少设置有压力设备、水箱、围幕体、喷雾杆、喷雾头以及废水过滤箱,所述压力设备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喷雾杆底部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其顶部出水口与所述喷雾头连通,所述围幕体为一上部敞开的开口腔体,其底部具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与所述废水过滤箱进水口连通,所述废水过滤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喷雾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围幕体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喷雾降水在围幕体两侧侧板的阻挡下可回流至废水过滤箱内,废水经过滤后可输送至水箱内再次循环使用,耗水量低,降尘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降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
【背景技术】
[0002]在隧道内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爆破、开挖以及运输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扬尘,这些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降低了隧道内的能见度,以致工程施工的难度加大,危险性上升,且严重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呼吸道健康。
[0003]目前常用的消除粉尘方法是在隧道内布设风管,用高压风机对粉尘进行吹除,但隧道较长时,此方法散尘效果极差,且布设风管成本较高,适用场合较少。
[0004]此外,还有一些工地则利用水管在隧道内进行洒水作业,以对扬尘进行压制,但是降尘完后的场地湿滑,隧洞内环境受到污染,加大了作业人员在施工时的危险隐患。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该降尘车通过将喷雾杆设置于围幕体内以使喷雾降水在围幕体侧板阻挡下回流至废水过滤箱内,经过滤后再输送至水箱使用,达到干式降尘和循环用水的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所述降尘车具有移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上至少设置有压力设备、水箱、围幕体、喷雾杆、喷雾头以及废水过滤箱,所述压力设备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喷雾杆底部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其顶部出水口与所述喷雾头连通,所述围幕体为一上部敞开的开口腔体,其底部具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与所述废水过滤箱进水口连通,所述废水过滤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喷雾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围幕体中。
[0008]所述围幕体由底板、两侧的侧板以及前、后端的端板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前、后端板的下部分与所述底板封闭连接,所述前、后端板的上部分与所述侧板之间采用柔性不透水幕布封闭连接,所述幕布具有一定的冗余宽度。
[0009]所述侧板外侧与一液压油缸的顶推端连接固定,所述液压油缸固定于所述移动车体,在所述液压油缸顶推端控制所述侧板以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铰接轴为转轴向外展开或向内合拢。
[0010]所述围幕体呈倾斜设置状态,以使所述围幕体具有回流槽的一端位置最低。
[0011]所述围幕体底板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移动导轨,所述喷雾杆底端与所述移动导轨活动配合,所述的活动配合是滑动配合,或者是滚动配合。
[0012]所述喷雾杆为可升降式喷雾杆,由相互套接的基杆、中杆以及高杆组合而成。
[0013]所述嗔雾头旋转式嗔雾头。
[0014]所述喷雾头上开设有喷雾孔。[0015]设置于所述围幕体中的喷雾杆和喷雾头数量不少于一套。
[0016]所述废水过滤箱的出水口具有过滤器。
[00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用于隧道中的降尘车具有可移动的车体,位于其上的喷雾杆高度可调并可沿移动导轨作横向位置调节,位于喷雾杆顶部的喷雾头可进行360°环向喷雾,此外喷雾头的喷雾降水在围幕体两侧侧板的阻挡下可回流至废水过滤箱内,使隧道地面免受污水影响,废水过滤箱内的废水经过滤后可输送至水箱内再次循环使用,并且围幕体两侧侧板可向外展开或向内合拢,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隧道,降尘效果显著,耗水量低,可适用于各种不同长度、高度及宽度的隧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宽式隧道降尘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围幕体与喷雾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1]如图1-2,图中标记1-16分别为:移动车体1、压力设备2、水箱3、围幕体4、软管
5、喷雾杆6、喷雾头7、高杆8、中杆9、基杆10、移动导轨11、回流槽12、废水过滤箱13、侧板14、底板15、液压油缸16。
[0022]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该降尘车利用既有的喷雾器功能,结合移动车体1,以移动车体I的动力为喷雾器提供动力,并利用喷雾器外围的围幕体4阻挡喷雾降水将其引流至废水过滤箱13内,经其内的过滤器过滤后再重复利用,以达到移动干式降尘和循环用水的目的。
[0023]如图1所示,移动车体I的后部为一平板台,在平板台上从前往后依次安装有压力设备2、水箱3、围幕体4、位于围幕体4内的喷雾器(即喷雾杆6和喷雾头7)以及废水过滤箱13。
[0024]如图1所示,水箱3为内部灌装有大量水的圆柱形或方形腔体,压力设备2同水箱3的内部相连通,用于为其内部的水提供向外输送的压力,其中压力设备2由移动车体I提供动力。
[0025]如图1、2所示,喷雾杆6位于围幕体4的内部,在围幕体4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一移动导轨11,喷雾杆6呈竖向姿态设置于该移动导轨11上,两者活动配合连接(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均可),喷雾杆6可在该移动导轨11上作横向滑动,喷雾杆5的底部经软管5与水箱3的底部连通,软管5在长度上具有一定冗余,以适应喷雾杆6移动时与水箱3之间的距离变化;喷雾头7经喷雾杆6内部管路及软管5与水箱3相连通,以获取喷雾用水,即水箱3内的水在压力设备2的增压作用下向外输出,经软管5和喷雾杆6内部管路后输出至喷雾头7并向外喷雾。
[0026]其中,喷雾杆6是可升降的杆体,具体由底部的基杆10、套接于基杆10上的中杆9以及套接于中杆9上的高杆8组成,各杆体之间无缝套接以防止水体外溢,喷雾杆6的升降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人工调节的,亦可通过机械或液压的方式驱动其进行自主升降;此外,位于喷雾杆6顶部的喷雾头7上具有旋转机构,以使喷雾头7可进行360°无死角旋喷作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亦可使喷雾头7采用球形状,在其球面上均布若干细小孔洞,以使喷雾头7在不具有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同样能使喷雾范围覆盖四周,并且喷雾头7的喷雾距离可通过调节压力设备2对水箱3的增压压力进行控制。
[0027]如图1所示,围幕体4的后端底部经回流槽12与废水过滤箱13的进水口相连通,废水过滤箱13的出口设置有一污水过滤器并与水箱3相连通,该废水过滤箱13用于回收从围幕体4内回流下来的喷雾降水并经污水过滤器过滤后引流至水箱3内重复使用。围幕体4的整体呈前高后低的倾斜设置状,即,与废水过滤箱13相连通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这种倾斜设置的方式可有利于喷雾降水被及时引流至废水过滤箱13内部。
[0028]如图1、2所示,围幕体4的整体为一上部敞开的开口腔体,具体由底部的底板15、两侧的侧板14以及前、后端的端板组成。其底板15呈V字型构造,可利于喷雾降水汇流至V型底槽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沿V型底槽被引流至废水过滤箱13的内部,加速了喷雾降水回收的速度。其两侧侧板14的底边与底板15的两侧边采用铰接装置连接,同时在侧板14和平板台之间设置有液压油缸16,该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与侧板14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16的驱动下侧板14可作倾角变换,即,在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顶出或收缩的过程中,侧板14可将铰接装置作为旋转轴做出相应的向内合拢或向外展开的动作;围幕体4两侧的侧板14的最佳倾角范围介于30°?90°之间,此处所述的倾角具体是指侧板14与平板台之间的夹角大小,其初始倾角为90°,当降尘车使用于宽度较大的隧道中时,为扩大喷雾头7的喷雾降尘范围,通过液压油缸16使其两侧侧板14向外展开,随着两侧侧板14向外展开,侧板14与围幕体4前、后端板之间必然出现间隙,为了避免喷雾从这些间隙中下落至隧道地面,在侧板与端板之间采用柔性不透水幕布连接以封堵这些间隙,并且该幕布具有较大的冗余长度,以适应两侧侧板14的倾角变化。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力设备2和液压油缸16通过通讯电缆与移动车体I驾驶室内的控制面板相连,驾驶员可通过控制面板来实时调节压力设备2对水箱3内的增压压力大小以及控制围幕体4两侧侧板14的展开角度;此外,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围幕体中的喷雾杆和喷雾头数量并不限于一套,可根据隧道实际尺寸,设置多个喷雾杆和喷雾头,以使喷雾范围更广。
[0030]如图1、2所示,当隧道内粉尘较大时,将该干式宽幅降尘车驶入隧道内,根据隧道高度,将可升降的喷雾杆6调到贴近隧道顶部的高度,同时根据隧道宽度,将围幕体4两侧的挡水侧板14展开至相应的倾角,以使其宽度尽量接近隧道宽度,扩大喷雾范围;之后,开启压力设备2对水箱3内增压,以使水位上压至喷雾头7内并经细小孔洞雾化后向外喷出,根据需要驾驶降尘车缓慢行进;在隧道宽度较大时,使喷雾杆6在移动导轨11上作往复横向移动,在其横向移动的过程中,侧板14可作出相应的倾角变化进行挡水,以在横向上覆盖更广的范围,保持喷雾,直至粉尘含量达到隧道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喷雾过程中,喷雾在两侧侧板14阻挡下汇流至底板15的V形底槽内,并最终流入废水过滤箱13内回收,经其内的污水过滤器过滤后,污水水质达到使用标准,引流至水箱3内再次使用,以达到循环用水、降低水耗的目的。
[0031]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2](I)将喷雾装置集成于移动车体上,可在较长隧道内移动降尘,避免了以往在隧道内排布风管时的高成本和低效能,本降尘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经济性;
[0033](2)该喷雾装置的喷雾杆为可升降杆,可适应不同高度的隧道,同时其喷雾头在喷雾时可覆盖环向360°范围,喷雾范围广,无死角;
[0034](3)横向设置于降尘车上的移动导轨可使喷雾杆在横向上作位置调节,以使其可用于宽度较大的隧道内进行降尘;
[0035](4)设置于喷雾装置四周的围幕体可将喷雾装置所喷出的雾水阻挡并引流至废水过滤箱内回收,防止雾水造成地面湿滑,影响施工安全性;此外,围幕体两侧用于挡水的侧板可向外展开或向内合拢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隧道,灵活性较佳,使其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0036](5)废水过滤箱所收集到的污水在经过其内的污水过滤器过滤后可再次引流至水箱内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耗水量,避免了在长大隧道中给水箱加水的诸多不便之处。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所述降尘车具有移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上至少设置有压力设备、水箱、围幕体、喷雾杆、喷雾头以及废水过滤箱,所述压力设备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喷雾杆底部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其顶部出水口与所述喷雾头连通,所述围幕体为一上部敞开的开口腔体,其底部具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与所述废水过滤箱进水口连通,所述废水过滤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喷雾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围幕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幕体由底板、两侧的侧板以及前、后端的端板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前、后端板的下部分与所述底板封闭连接,所述前、后端板的上部分与所述侧板之间采用柔性不透水幕布封闭连接,所述幕布具有一定的冗余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外侧与一液压油缸的顶推端连接固定,所述液压油缸固定于所述移动车体,在所述液压油缸顶推端控制所述侧板以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铰接轴为转轴向外展开或向内合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幕体呈倾斜设置状态,以使所述围幕体具有回流槽的一端位置最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幕体底板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移动导轨,所述喷雾杆底端与所述移动导轨活动配合,所述的活动配合是滑动配合,或者是滚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杆为可升降式喷雾杆,由相互套接的基杆、中杆以及高杆组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旋转式嗔雾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上开设有喷雾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围幕体中的喷雾杆和喷雾头数量不少于一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用水的干式宽幅隧道降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过滤箱的出水口具有过滤器。
【文档编号】E21F5/04GK203685265SQ20132088041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钱寅星, 张安, 肖方锦 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