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285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放坡台阶处的前排桩和设在基坑外侧边线处后排桩,前排桩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后排桩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前排桩压顶梁与后排桩压顶梁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连接。所述放坡高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5~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放坡的形式将前排支护桩设置在放坡台阶处使得前后排桩有一定的高度差,这使得整个支护结构抗倾覆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超大超深基坑,无需加大支护深度,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环保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专利说明】一种放坡式双排粧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特别涉及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双排支护结构是通过前后排桩、压顶梁和连梁形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该种结构大大增加了侧向刚度,能有效控制基坑的侧向变形,且不需要设置内支撑和锚杆,挖土空间大、施工便捷。
[0003]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双排桩支护形式存在以下问题:桩顶易产生较大位移,致使桩后基坑外地面产生较大变形,危及周围环境;对于超深超大基坑,基坑变形往往较难控制,普通支护形式抗倾覆能力无法满足设计和施工安全的目标,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超大超深的基坑中,基坑变形往往较难控制,普通支护形式抗倾覆能力无法满足设计和施工安全的目标,提出了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0005]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放坡台阶处的前排桩和设在基坑外侧边线处后排桩,前排桩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后排桩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前排桩压顶梁与后排桩压顶梁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6)连接;放坡高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5?1/2。
[0006]优选的,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紧靠前排桩设置有止水帷幕;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联系梁呈X型布置。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9]( I)本实用新型通过放坡的形式将前排支护桩设置在放坡台阶处使得前后排桩有一定的高度差,这使得整个支护结构抗倾覆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超大超深基坑,无需加大支护深度,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环保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0010](2)此外,联系梁呈X型布置,可以提高桩与压顶梁连接的可靠性,使前排桩称为压弯构件,提高了前排桩的受弯承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边坡加固作用。相较于传统双排桩基坑支护方法,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基坑开挖深度、减小支护桩桩顶位移、增加支护结构抗倾覆性,能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2本实用新型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止水帷幕2、后排桩3、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压顶梁5、前后排桩联系梁6。所述前排桩I设在放坡平台7上,后排桩3设在基坑外侧边线处,前排桩I和后排桩3之间紧靠前排桩I设置有止水帷幕2。前排桩I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3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5,前排压顶梁4和后排压顶梁5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6连接,联系梁6呈X型布置。
[0015]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1、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最优的放坡系数,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前后排桩1、3的型号、桩长、桩间距、排距以及布置方式,确定前后排桩压顶梁4、5及联系梁6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等,并选择合理可行的止水帷幕2的类型及长度;
[0017]2、施工后排桩3,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静压或锤击;
[0018]3、根据放坡系数进行放坡开挖,放坡高度一般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5-1/2 ;
[0019]4、施工前排桩I,前排桩布置在放坡台阶7处,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静压或锤击;
[0020]5、施工止水帷幕2 (为避免压桩过程中对止水帷幕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先施工矩形粧后施工止水帷眷);
[0021]6、施工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压顶梁5及前后排桩联系梁6,联系梁6呈X型布置;
[0022]7、各成品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后,开挖基坑至坑底,垫层随挖随浇;
[0023]8、施工地下室底板及主体结构;
[0024]9、地下室与支护桩间密实回填。
[002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放坡台阶(7)处的前排桩(I)和设在基坑外侧边线处后排桩(3),前排桩(I)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3 )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5 ),前排桩压顶梁(4 )与后排桩压顶梁(5 )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6)连接,放坡高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1/5?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I)与后排桩(3 )之间紧靠前排桩(I)设置有止水帷幕(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坡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梁(6)呈X型布置。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3768911SQ20142011259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黄广龙, 叶晶晶, 谢超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