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324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富水土层四周的隔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和多个抽水泵,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内部相交接通,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外部的端口分别接多个所述抽水泵,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双层套圆管,均包括内管、外管、管盖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分别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和所述外管外围,所述管盖置于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材料代替原有塑料制品,使排水系统适应高原地区的温差变化,避免排水管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增加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且可防止诱发新的冻土。
【专利说明】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湿地处理的防冻土层破坏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真空预压技术是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抽真空在地基中产生负压,使土体孔隙中的水分排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是由于堆载产生正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通过孔压的消散而使强度得到提高,两者联合作用,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压差增大,造成孔压消散更快,加固效果更好。尽管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小,但由于高原独特地理气候等原因,在高海拔地区仍存在湿地、水草地等。海拔3000米?5000米高原地区,项目沿线经常会出现季节性冻土甚至多年冻土,若采用常规处理措施,如若处理不当破坏了冻土结构反而加重路基不稳定性。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可不进行开挖换填等措施,保持原冻土原有稳定状态,进行软基处理保障路基稳定性。
[0003]该法于1952年有瑞典皇家地质学院W.Kjellman教授提出,后经多国进行试验,直到1958年才在美国费城国际机场跑道的软基加固中获得成功运用。我国1957年?1961年期间先后在天津、上海及哈尔滨等地开展试验研究。1980年在天津新港又继续进行一系列试验。1983年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直到1985年12月7日通过国家鉴定后才予以推广应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分布大量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低,易出现塑性流变现象因此为保障地基整体稳定性,防止施工红线外土质影响施工区域,这一技术在公路、铁路以及房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4]现有技术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沿海地区,与高原施工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环境。由于拟建项目地处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研究重点是针对在已成熟的真空预压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如何适应高原地区温差变化,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在常规地区所使用的真空预压中,主要材料为塑料排水板及横纵向主滤管,但是这些材料均有塑料制成。以上材料如若在温差较大地区使用,则会减少其使用寿命,且可能出现诱发新的冻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种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富水土层四周的隔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和多个抽水泵,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内部相交接通,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外部的端口分别接多个所述抽水泵。
[0008]具体地,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双层套圆管,均包括内管、外管、管盖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分别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和所述外管外围,所述管盖置于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两端。
[0009]土工布层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和所述外管外围,管盖置于竖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的两端可避免竖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被淤泥堵塞。
[0010]具体地,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管盖上都均匀设置有透水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孔直径为2.5_。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管盖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3]使用铝合金内管、外管和管盖,竖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可适应高原地区温差变化,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裂。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直径为3cm,所述外管直径为5cm。
[0015]进一步地,两根相邻的所述竖向排水管之间和两根相邻的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均设置有塑料排水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排水管未与所述竖向排水管连接的位置每隔一端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管。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采用金属材料代替原有塑料制品,使排水系统适应高原地区的温差变化,避免排水管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增加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且可防止诱发新的冻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向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内管,2-外管,3-土工布层,4-管盖,5-透水孔,6-竖向排水管,7-横向排水管,8-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富水土层四周的隔水墙(图中画出未示出)、横向排水管7、竖向排水管6和多个抽水泵8,横向排水管7和竖向排水管6位于隔水墙内部相交接通,横向排水管7和竖向排水管6位于隔水墙外部的端口分别接多个抽水泵8。竖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均为双层套圆管,均包括内管1、外管2、管盖4和土工布层3,土工布层3分别置于内管I与外管2之间和外管2外围,管盖4置于竖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的两端。土工布层3置于内管I与外管2之间和外管2外围,管盖4置于竖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的两端可避免竖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被淤泥堵塞。内管1、外管2和管盖4上都均匀设置有透水孔5。透水孔5直径为2.5mm。内管1、外管2和管盖4均为招合金材料制成。使用招合金内管1、外管2和管盖4,竖向排水管6和横向排水管7可适应高原地区温差变化,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内管I直径为3cm,外管2直径为5cm。两根相邻的竖向排水管6之间和两根相邻的横向排水管7之间均设置有塑料排水板(图中画出未示出)。横向排水管7未与竖向排水管6连接的位置每隔一端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管(图中画出未示出)。
[0027]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它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或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富水土层四周的隔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和多个抽水泵,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内部相交接通,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隔水墙外部的端口分别接多个所述抽水泵。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均为双层套圆管,均包括内管、外管、管盖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分别置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和所述外管外围,所述管盖置于所述竖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的两端。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管盖上都均匀设置有透水孔。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直径为2.5mmο
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管盖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6.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直径为3cm,所述外管直径为5cm。
7.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相邻的所述竖向排水管之间和两根相邻的所述横向排水管之间均设置有塑料排水板。
8.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地处理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未与所述竖向排水管连接的位置每隔一端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管。
【文档编号】E02D3/10GK203782679SQ20142012956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齐心, 徐云龙, 李炳轩, 张业生 申请人:北京中交通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