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87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在地下连续墙两侧设有搅拌桩体系,支护桩设置在搅拌桩体系外侧,地下连续墙顶部与支护桩顶部通过混泥土连接梁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加劲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连接板组合形成大刚度、高强度的悬臂支护体系,具有良好的挡土和止水效果,无须设内支撑梁,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节约工期,不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水泥土内插钢管加固土台依靠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具有挡土和止水双重功能,在搅拌桩中插入钢管,增加了地下连续墙或围护桩的刚度,确保了基坑安全,减少了墙(桩)身和土体的位移。
【专利说明】一种粧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的施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工程中,城市中大部分建筑地处狭窄的城区,周边建筑物和 道路较密集,地质差,深基坑面积较小时一般采取排桩支护+水泥土止水幕,中间设置对撑 砼梁方法解决,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对撑梁的使用制约了工程的流水施工,因为要拆除支撑 梁才能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且成本较高,由于城市在房屋和管线较密集,也无法在支护桩 或地下连续墙上部设置锚索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 施工安全、质量好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施工结构,该结构可有效地控制基础开挖过程 中基坑边土体及周边建筑物位移和沉降,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 -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在地下连续墙两侧设有搅拌 桩体系,支护桩设置在搅拌桩体系外侧,地下连续墙顶部与支护桩顶部通过混泥土连接梁 板连接。
[0006] 前述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中,该搅拌桩体系为外侧搅拌桩体系,中部搅 拌桩体系和内侧搅拌桩体系,外侧搅拌桩体系顶部与地面对齐,内侧搅拌桩体系的顶部与 基坑底对齐,中部搅拌桩体系的顶部距离基坑底高度为基坑底至地面距离的1/3?1/4。
[0007] 前述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中,在中部搅拌桩体系和内侧搅拌桩体系内设 有钢管。
[0008]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加劲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连接板组合形成大刚度、高强度的悬臂支护体系,具有良好 的挡土和止水效果,无须设内支撑梁,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节约工期,不影响下道工序的 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水泥土内插钢管加固土台依靠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具有 挡土和止水双重功能,在搅拌桩中插入钢管,增加了地下连续墙或围护桩的刚度,确保了基 坑安全,减少了墙(桩)身和土体的位移。
[0009] 该结构解决了在旧城改造建设中,房屋建筑地下大基坑的支护无法进行对撑梁及 锚索施工的难题,通过技术人员探讨和多方专家咨询,同时进行经济、安全、工期对比,选用 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既提高了地下结构施工的速度,保证基坑的安全,既降低 了工程施工成本,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0010]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保障基坑安 全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节约成本、工程质量好的优点,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1为本发明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体系示意立面图;
[0012] 附图2为附图1中A-A剖面图;
[0013] 附图3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0014] 附图4为连续墙施工中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图;
[0015] 附图5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图一;
[0016] 附图6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图二;
[0017] 附图7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图三。
[0018] 附图中的标记为:1-水泥搅拌桩体系、2-地下连续墙、3-支护桩、4-混泥土连接 梁板、5-内侧搅拌桩体系、6-中部搅拌桩体系、7-外侧搅拌桩体系、8-冠梁、-9-安全护栏、 10-坡顶排水沟、11-坡底排水暗沟、12-地下室外墙、13-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 制。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在进行开挖基坑前, 通过地下连续墙、支护桩的连接与水泥搅拌桩内插钢管组成基坑支护体系,然后再开挖基 坑。

【权利要求】
1. 一种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2),其特征在于:在地下连续墙 (2)两侧设有搅拌桩体系(1),支护桩(3)设置在搅拌桩体系(1)外侧,地下连续墙(2)顶部 与支护桩(3 )顶部通过混凝土连接梁板(4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搅拌桩体系(1) 为外侧搅拌桩体系(7),中部搅拌桩体系(6)和内侧搅拌桩体系(5),外侧搅拌桩体系(7)顶 部与地面对齐,内侧搅拌桩体系(5)的顶部与基坑底对齐,中部搅拌桩体系(6)的顶部距离 基坑底高度为基坑底至地面距离的1/3?1/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墙叠合悬臂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中部搅拌桩体 系(6)和内侧搅拌桩体系(5)内设有钢管(13)。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4174625SQ20142041779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刘松忠, 张明, 罗盈洲, 王潇锋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