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794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时间短,长期运行风险小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包括压力钢管,压力钢管外壁在圆周方向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混凝土层、岩石层,岩石层内壁顶端与混凝土层外壁顶端之间设有回填灌浆管,回填灌浆管沿压力钢管长度方向设置,回填灌浆管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回填灌浆孔;混凝土层内壁底端与压力钢管外壁底端之间设有接触灌浆管,接触灌浆管沿压力钢管长度方向设置,接触灌浆管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接触灌浆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回填灌浆管和接触灌浆管来进行灌浆,灌浆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封堵灌浆孔,施工时间短,由于不存在焊缝等连接关系,长期运行风险小。
【专利说明】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压力钢管的施工过程中,需在压力钢管外壁和岩石层之间回填混凝土,为了使埋藏于地下的压力钢管与混凝土层之间、混凝土层与岩石层之间紧密接触,需要在混凝土层与岩石层之间的上部进行回填灌浆,并在压力钢管与混凝土层之间的下部进行接触灌浆。
[0003]对压力钢管进行回填灌浆、接触灌浆时,目前采用在压力钢管上设置灌浆孔的方案,在压力钢管上设置补强板,补强板与压力钢管焊接,在补强板上设置灌浆孔,采用钢制堵头封堵灌浆孔,钢制堵头与补强板连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焊接方式,一是采用粘合剂。现有技术在回填灌浆和接触灌浆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封堵灌浆孔,施工时间长。另外,采用焊接时,由于灌浆孔尺寸小,不便贴合可控制加热温度的远红外电加热片,而是采用人工控制温度的火焰加热法,从而导致各个部位加热、冷却不均匀,因冷却收缩不均匀,易导致焊缝开裂;采用粘合剂时,由于粘合剂与压力钢管材料不同,在温度、水压作用下的变形量不同,长期运行中,补强板与钢制堵头间易出现缝隙,均存在长期运行风险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时间短,长期运行风险小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包括压力钢管,压力钢管外壁在圆周方向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混凝土层、岩石层,岩石层内壁顶端与混凝土层外壁顶端之间设有回填灌浆管,回填灌浆管沿压力钢管长度方向设置,回填灌浆管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回填灌浆孔;混凝土层内壁底端与压力钢管外壁底端之间设有接触灌浆管,接触灌浆管沿压力钢管长度方向设置,接触灌浆管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接触灌浆孔。
[0006]进一步的是:回填灌浆孔包括设于回填灌浆管顶端中心的上回填灌浆孔、设于回填灌浆管底端中心的下回填灌浆孔,上回填灌浆孔、下回填灌浆孔在回填灌浆管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
[0007]进一步的是:接触灌浆孔包括设于接触灌浆管顶端中心的上接触灌浆孔、设于接触灌浆管底端中心的下接触灌浆孔,上接触灌浆孔、下接触灌浆孔在接触灌浆管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
[0008]进一步的是:回填灌浆管数量为至少3件,回填灌浆管之间相互平行,且在混凝土层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0009]进一步的是:接触灌浆管数量为至少3件,接触灌浆管之间相互平行,且在压力钢管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回填灌浆管和接触灌浆管来进行灌浆,灌浆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封堵灌浆孔,施工时间短,由于不存在焊缝等连接关系,长期运行风险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0013]图3是回填灌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接触灌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压力钢管、2-混凝土层、3-岩石层、4-回填灌浆管、5-回填灌浆孔、51-上回填灌浆孔、52-下回填灌浆孔、6-接触灌浆管、7-接触灌浆孔、71-上接触灌浆孔、72-下接触灌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压力钢管I,压力钢管I外壁在圆周方向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混凝土层2、岩石层3,岩石层3内壁顶端与混凝土层2外壁顶端之间设有回填灌浆管4,回填灌浆管4沿压力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回填灌浆管4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回填灌浆孔5 ;混凝土层2内壁底端与压力钢管I外壁底端之间设有接触灌浆管6,接触灌浆管6沿压力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接触灌浆管6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接触灌浆孔7。
[0018]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在混凝土层2施工前,先铺设回填灌浆管4和接触灌浆管6,混凝土层2施工完成后,通过回填灌浆管4和接触灌浆管6来进行灌浆,灌浆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封堵灌浆孔,施工时间短,由于不存在焊缝等连接关系,长期运行风险小。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项改进,回填灌浆孔5包括设于回填灌浆管4顶端中心的上回填灌浆孔51、设于回填灌浆管4底端中心的下回填灌浆孔52,上回填灌浆孔51、下回填灌浆孔52在回填灌浆管4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可使得岩石层3与混凝土层2之间结构更紧密。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项改进,接触灌浆孔7包括设于接触灌浆管6顶端中心的上接触灌浆孔71、设于接触灌浆管6底端中心的下接触灌浆孔72,上接触灌浆孔71、下接触灌浆孔72在接触灌浆管6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可使得压力钢管I与混凝土层2之间结构更紧密。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项改进,回填灌浆管4数量为至少3件,回填灌浆管4之间相互平行,且在混凝土层2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可使得岩石层3与混凝土层2之间结构更紧密。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项改进,接触灌浆管6数量为至少3件,接触灌浆管6之间相互平行,且在压力钢管I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可使得压力钢管I与混凝土层2之间结构更紧密。
【权利要求】
1.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包括压力钢管(I),所述压力钢管(I)外壁在圆周方向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混凝土层(2)、岩石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3)内壁顶端与混凝土层(2)外壁顶端之间设有回填灌浆管(4),所述回填灌浆管(4)沿压力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回填灌浆管⑷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回填灌浆孔(5);所述混凝土层(2)内壁底端与压力钢管(I)外壁底端之间设有接触灌浆管¢),所述接触灌浆管(6)沿压力钢管(I)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接触灌浆管(6)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接触灌浆孔(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灌浆孔(5)包括设于回填灌浆管(4)顶端中心的上回填灌浆孔(51)、设于回填灌浆管(4)底端中心的下回填灌浆孔(52),所述上回填灌浆孔(51)、下回填灌浆孔(52)在回填灌浆管(4)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灌浆孔(7)包括设于接触灌浆管(6)顶端中心的上接触灌浆孔(71)、设于接触灌浆管(6)底端中心的下接触灌浆孔(72),所述上接触灌浆孔(71)、下接触灌浆孔(72)在接触灌浆管(6)长度方向上呈等间距交错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灌浆管(4)数量为至少3件,所述回填灌浆管(4)之间相互平行,且在混凝土层(2)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预埋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灌浆管(6)数量为至少3件,所述接触灌浆管(6)之间相互平行,且在压力钢管(I)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文档编号】E02D15/02GK204185861SQ201420659317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陈绍英, 陈子海, 刘宇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