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1184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方法及油田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具体地说是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油藏普遍具有边底水,一般按照水体大小划分,又可为弱边底水稠油油藏(水油体积比≤1.5)、中等强弱边底水稠油油藏(1.5<水油体积比<5)和强边底水稠油油藏(水油体积比≥5)。活跃的边底水为稠油油藏初期开发提供了充足能量,但同时,由于稠油油藏油水粘度比高,边底水容易沿高渗透通道快速向生产井流动,造成边底水入侵,影响生产效果,生产井含水上升、蒸汽波及体积减小、采收率降低,水侵严重的能够导致油井水淹,被迫关井。

稠油油藏主要采用注蒸汽热采的开发方式。一般是先蒸汽吞吐再转蒸汽驱或直接蒸汽驱。稠油油藏蒸汽驱的最佳油藏压力3MPa~5MPa。对于弱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目前的开发技术水平可以实现先吞吐降压再转蒸汽驱开发,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30%~60%;对于强边底水稠油油藏,由于水体体积大,油藏压力下降慢,很难降到5MPa以下,高压汽驱时蒸汽超覆和汽窜矛盾更加突出,难以达到经济开发效果,一般最终采收率只有10%~20%。

经过检索,没有发现相同技术的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集合油藏降压、开发方式及参数优化、地层水处理和综合利用,有效动用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并实现顺利汽驱,最终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选定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区块进行油藏降压的步骤;

对上述油藏地块的目标井组确定开发方式以及参数优化的步骤;

对上述油藏地块的地层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步骤。

所述油藏降压,是指在边底水的底部钻取水井,通过水井取水至地面,经过水质处理后,用于地面现有用水措施,直至降低水层压力至4.5MPa以下,达到适宜汽驱的油藏条件;所述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是指边底水能量充足的稠油油藏,或者具有强边底水的普通稠油油藏。

在选定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区块进行油藏降压的步骤,具体表现为,在选定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区块,分析水侵方向,确定水侵边缘,在水侵边缘的油水过渡带部署回注井,在回注井外侧打新井或利用一线水淹井作为采水井,采水井射孔段必须位于水层底部,最后在选定的油藏地块部署汽驱井和采油井。

所述开发方式包括蒸汽驱、SAGD,所述参数优化包括注汽速度优化、采注比优化。

所述地层水处理和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建站处理地层水达标后,用于油田替代清水或农田灌溉、城区绿化用水,包括低渗透油藏注水、热采锅炉给水、三采注聚配水、配制压裂液用水。

所述注汽井、采油井、回注井和采水井为直井或者水平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水降压与吞吐降压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高压转驱的开发难题,思路简单,油藏管理便利;

通过采水井抑制边底水入侵,降低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堵调工作量和堵调成本;

地层水处理后综合利用,降低油田回注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转驱的多元化利用开发方法的井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层水和采油污水综合利用流程示意图。

图中:注汽井1、采油井2、水侵边缘3、回注井4、水侵方向5、采水井6。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在选定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区块,根据油藏分析确定的水侵方向5和水侵边缘3,在水侵边缘3的油水过渡带部署回注井4,打新井或利用一线水淹井作为采水井6,采水井射孔段必须位于水层底部,根据油藏方案部署注汽井1和采油井2。

注汽井1、采油井2、回注井4和采水井6可以是直井,也可以是水平井。

如图2所示,在区块原有井网、管网基础上系统设计,通过经济评估后,建设污水处理站并完善相应井网、管网,污水处理站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化验检测系统、二次处理系统和配注系统等组成。采水井采出的地层水通过输水管网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采油井采出液经计量站油水分离后,采油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污水处理系统去油、除硬、杀菌处理后,进入化验检测系统。达标水进入配注系统,再按照配注计划分流到注汽站、注聚站等油田单位替代清水,其余分流到水利、环保部门指定水库和农田灌溉渠。不达标水二次处理或回注地层油水过渡带。

1)选定稠油油藏满足以下条件:具有边底水的稠油油藏,水油体积比<7;其它油藏条件满足蒸汽驱筛选标准;具备开展蒸汽驱井网条件。

2)打新井或利用一线水淹井作为采水井开采地层水降压,井区内热采生产井正常吞吐生产降压,直至达到适宜汽驱地层压力(目标油层压力小于4.5MPa)。

3)根据地层水矿化度建设大规模污水处理站或利用已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开采出的地层水,用于油田替代清水和农田灌溉、城区绿化用水等。对于地层水矿化度小于7000mg/L的井区,选择或新建离子交换法为主的污水处理站;对于矿化度范围在7000mg/L到15000mg/L的井区,选择或新建反渗透法为主的污水处理站;对于矿化度大于30000mg/L的井区,选择或新建蒸馏法为主的污水处理站。

4)采水井与处理站之间,处理站与水利设施(水库、灌溉渠等)、注汽站、注聚站、水井、回注井等之间,建立集输管网,采水井井口按需配套加药装置(加阻垢剂)。

5)达标水配注,用于油田替代清水、农田灌溉等;不达标水回注地层油水过渡带。

6)汽驱井组按油藏方案实施蒸汽驱(或SAGD,即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并动态调整,汽驱过程中可按方案实施整体化学堵调,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筛选油田用化学药剂应考虑到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不影响污水处理设备性能的化学剂方可大规模使用;

②动态调整注汽速度和采注比应兼顾污水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保证汽驱过程中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最佳范围(3MPa~5MPa)。

7)经济评估、汽驱井网和输油输水管网设计、地层水综合利用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考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