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导向钻井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542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采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导向钻井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标题为“用于导向钻井的套管线圈”且由Michael S.Bittar等人在2014年5月1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61/987,454的优先权。上述优先申请在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油田作业公司寻求使他们的储集层的收益率最大化。通常,这个目标可以鉴于在经受某些成本约束的情况下使提取的烃类的百分比最大化来表述。已经开发了许多回收技术用于改进烃类提取。举例来说,许多公司采用驱油技术,将气体或流体注入到储集层中以使烃类移位,并且将它们扫送到生产井。作为另一实施例,使用蒸汽辅助的重力泄油技术来最有效地生产一些重烃类,其中采用蒸汽来减少烃类的粘度。

这些回收技术在注入的流体与正移位的流体之间产生流体前沿。流体前沿的位置是用于这些回收技术的控制和优化的关键参数,但由于没有可行的且合适地有效的监视系统和方法,通常难以跟踪所述位置。在使用地震勘测的情况下,监视井和/或电缆测井工具是不可行的,操作者可能必须依赖于计算机模拟来估计流体前沿的位置,从而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井间间距、井间监视和/或多边生产控制相关的次最优操作增加了过早穿透的可能性,其中流体前沿的一个部分在所述前沿的其余部分适当扫过储集层体积之前到达生产井。此种过早穿透产生了注入流体将遵循的低阻力路径,且使系统的其余部分失去其工作所需要的电力。

附图说明

因此,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公开一种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以及用于导向钻井、井间层析成像和/或多边生产控制的相关方法和系统。在图中:

图1是示出涉及至少一个交叉传输布置的说明性套管段配置的特征的框图。

图2是采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说明性系统的示意性描绘。

图3是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井间层析成像系统的示意性描绘。

图4A是示出涉及具有感应适配器的传输交叉布置的井下情形的剖视图。

图4B是示出涉及具有基于电极的适配器的传输交叉布置的井下情形的剖视图。

图4C和4D是替代的电极耦接配置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导向钻井系统。

图6A示出了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套封多边控制系统。

图6B示出了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裸眼井多边控制系统。

图7A和7B示出了说明性几何反演参数。

图7C示出了流体前沿的多井监视。

图8示出了说明性多边井配置。

图9A是说明性井间层析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9B是说明性导向钻井方法的流程图。

图9C是说明性多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然而应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中给出的具体实施方案不限制本公开。相反,所述实施方案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认识连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给定实施方案一起涵盖的替代形式、等效物和修改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实施方案。如本文使用,术语“套管段”或“管状套管”指代用以在主要井孔中或在侧向分支中为井孔的任一区段的壁加衬的任何结构(例如,管状)。套管段可以关于材料、厚度、内部直径、外部直径、等级和/或末端连接器而不同,且各种套管段类型在行业中是已知的,例如导体套管、表层套管、中间套管、生产套管、衬管以及衬管回接套管。套管段经常联合或耦接在一起以形成套管柱,所述套管柱保护整个井孔或井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完整性。一些套管柱延伸到地球的表面,而其它套管柱(例如,衬管)从另一套管柱悬挂。

术语“耦接”或“耦接到”在本文指代两个或更多个部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无限制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机械的、电的、磁性的和/或化学的。举例来说,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如果第一部件耦接到第二部件,那么所述连接可以通过直接电连接、通过经由其它部件和连接的间接电连接、通过直接物理连接,或者通过经由其它部件和连接的间接物理连接。此外应了解,耦接两个部件可以导致仅一个类型的连接(机械、电、磁性或化学)或多个类型的连接(机械、电、磁性和/或化学)。

如本文使用,术语“传输交叉布置”对应于在管状套管外部且与适配器通信的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作为一个选择,可以随每一传输交叉布置包括或对其指派控制单元,以支持涉及电磁(EM)信号或传感器数据的受控发射、接收和/或存储的各种操作。因此,短语“与...通信”可以指代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与适配器之间的直接耦接,或者间接耦接(例如,控制单元部件可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与适配器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与适配器之间的间接耦接,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天线、控制单元部件以及适配器之间的电力和/或通信的传递可以按需要为立即的或者延迟的。在操作中,每一传输交叉布置使得能够将电力或通信从相应套管段的内部传递(立即或以延迟方式)到其外部,或反之亦然。

为了实现井下操作,传输交叉布置永久或临时耦接到延伸到地球表面的传导路径。举例来说,所述传导路径可以在一个末端耦接到传输交叉布置的适配器,且在另一末端耦接到地面接口。如本文使用,术语“地面接口”对应于在地球表面处的为井下操作提供电力和/或遥测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地面接口的实施例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力供应器、发射器电路、接收器电路、数据存储部件、换能器、模/数转换器以及数/模转换器。地面接口可耦接到或包括为地面接口部件、传输交叉布置和/或井下工具提供指令的计算机系统。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给定传输交叉布置的适配器对应于感应适配器,其以感应方式耦接到传导路径线圈,其中所述传导路径在管状套管的内部与地球表面之间延伸(例如,到地面接口)。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所述适配器对应于基于电极的适配器,其以电容性方式或流电方式耦接到传导路径电极,其中所述传导路径在管状套管的内部与地球表面之间延伸。作为一个实施例,这些传导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将电缆附接到内部管柱且将内部管柱降低到传输交叉布置的适配器处或附近的位置而在井下部署。替代地,这些传导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将将电缆维修工具降低到传输交叉布置的适配器处或附近的位置而在井下部署。

对于感应耦接,所述传导路径包括感应线圈,其当充分接近于传输交叉布置的感应适配器时使得能够在地球表面与相应传输交叉布置之间传递电力或通信。对于基于电极的耦接,所述传导路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其当在传导路径的电极与传输交叉布置的基于电极的适配器之间发生流电或电容性接触时使得能够在所述传导路径与传输交叉布置之间传递电力或通信。对应于传导路径和传输交叉布置的感应线圈或电极之间的这种耦接可以按需要而缩放。因此应了解,每一套管段可以包括一个传输交叉布置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此外,井下套管柱可以包括多个套管段,所述多个套管段各自采用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此外,传导路径可以被布置成一次耦接到单个传输交叉布置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此外,可以采用多个传导路径,其中每一传导路径可以永久安装或是可移动的。如果是可移动的,那么每一传导路径可以支持一次耦接到一个传输交叉布置或者一次耦接到一组传输交叉布置。如本文描述耦接到传导路径的每一传输交叉布置都可以称为传输交叉单元或模块,无论此耦接是临时的还是永久的。换句话说,传输交叉单元或模块包括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以及向地球表面或从地球表面传递电力或通信所需要的内部传导路径部件。

每一传输交叉布置还可以包括其它特征,包括具有能量存储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内部传感器、外部传感器和/或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这些特征可以促进发射或接收信号,其中可以唯一地识别多个信号(例如,使用寻址、多路复用和/或调制方案)。此外,内部或外部传感器数据可有用于跟踪井下流体性质和/或周围环境的性质(例如,温度、声学活动、地震活动等)。通过能量存储装置,即使到地球表面的传导路径当前不可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也可以执行信号发射、信号接收、感测以及数据存储操作。当传导路径临时耦接到给定的传输交叉布置时,所存储的在进行中或周期性操作(例如,这些操作可以在临时传导路径耦接之前、期间或之后执行)期间收集的数据可以传递到地球表面,和/或可对能量存储装置进行再充电以使得即使在传导路径不再可用之后也实现进行中或周期性操作。

如本文描述,采用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可以是用以执行导向钻井操作、井间层析成像操作和/或多边控制操作的系统的一部分。图1是示出涉及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说明性套管段配置20的特征的框图。如图示,套管段配置2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外部线圈天线和至少一个内部适配器的传输交叉布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外部天线的选择包括倾斜天线和多部件天线。同时,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部适配器的选择包括感应适配器和基于电极的适配器。基于电极的适配器可以支持电容性耦接和/或流电耦接。如果使用感应适配器,那么对应的感应线圈可以在套管段的内部且与其绝缘。替代地,感应适配器可以对应于缠绕在套管段的外部或套管段的外部凹口周围的感应线圈,其中所述套管段包括不导电窗口以允许电磁能量从套管段内的传导路径传送到感应适配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输交叉布置截面可以固定于管状套管的凹口中和/或以保护性材料覆盖。

套管段配置20的其它特征包括能量存储装置、数据存储装置、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或控制电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其它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任选地用以促进发射或接收信号,其中可以唯一地识别多个信号(例如,使用寻址、多路复用和/或调制方案)。此外,内部或外部传感器数据可有用于跟踪井下流体性质和/或周围环境的性质(例如,温度、声学活动、地震活动等)。通过能量存储装置,即使到地球表面的传导路径当前不可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也可以执行信号发射、信号接收、感测以及数据存储操作。当传导路径临时耦接到给定的传输交叉布置时,所存储的在进行中或周期性操作(例如,这些操作可以在临时传导路径耦接之前、期间或之后执行)期间收集的数据可以传递到地球表面,和/或可对能量存储装置进行再充电以使得即使在传导路径不再可用之后也实现进行中或周期性操作。实施例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实施例数据存储装置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实施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地震传感器和/或其它传感器。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光纤用于感测例如温度、压力或声学活动等周围参数。

此外,实施例控制单元可以对应于可执行所存储指令的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如所需要,可将新的或更新的指令提供到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逻辑。通过所述指令,控制单元能够采用寻址方案、调制方案、解调方案、多路复用方案和/或多路分用方案来实现所发射或所接收信号的唯一识别。这些信号可以在地球表面与一个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之间、不同的传输交叉布置之间和/或一个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与井下设备(例如,如本文描述的流入控制装置)之间传递。实施例控制电路包括促进信号发射操作和信号接收操作的驱动器和接收器。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沿着套管柱采用具有配置20的一些或全部特征的套管段以执行操作,例如井间层析成像操作、导向钻井操作(测距)、多边流入控制装置(ICD)、监视或控制操作和/或其它操作。图2是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22的套管段21A的说明性系统10的示意性描绘。如图2中表示,套管段21A是在延伸穿过各种地层14A到14C的井孔12中部署的套管柱11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已知技术钻制和套封井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套管柱11可具有例如使用耦接器18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套管段21。不同的套管柱实施方案是可能的,其中套管段21的数目和/或特性可以变化。此外,套管段21耦接在一起以形成套管柱11的方式可以变化,如本领域中已知。虽然套管柱11和套管段21A在图2中示出为具有垂直定向,但应了解,例如段21A等套管段可以具有另一定向。此外,各自具有自身的传输交叉布置22的多个套管段可以沿着例如套管柱11等套管柱部署。在此情况下,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不同套管段之间的间距和/或其定向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变化。

根据至少一些实施方案,套管段21A的传输交叉布置22包括适配器24、线圈天线26和控制单元28。适配器24例如对应于感应适配器或基于电极的适配器,其沿着套管段21A的内部可接入以实现耦接到沿着套管柱11的内部延行的传导路径30。此外,传导路径30可以包括与适配器24兼容的传导路径适配器32。套管段21A的传输交叉布置22和传导路径适配器32一起可以视为临时可用或永久部署的传输交叉单元或模块。

线圈天线26可用以向另一井孔50中的井下工具52发送信号42和/或从其接收信号44。井下工具52可以对应于具有传输交叉布置、流入控制装置(ICD)、电缆工具、随钻测井(LWD)工具、井底钻具组件或其它井下工具的另一套管段。涉及线圈天线26向井下工具52发送信号42和/或从其接收信号44的实施例操作(在操作框45中表示)包括井间层析成像、导向钻井和/或多边ICD监视或控制。为了执行这些操作,井下工具52可以包括天线54和控制单元56(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另一传输交叉布置的一部分)。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任选地提供传导路径58以实现地球表面与井下工具52之间的电力/通信的更直接传递。替代地,井下工具52向传输交叉布置22发送信号44和/或从其接收信号42而不具有单独的传导路径58。在此情况下,地球表面与井下工具52之间的电力/通信是经由传输交叉布置22和传导路径30来传递。此外,传输交叉布置22可以执行以下任务:选择或过滤信息以从井下工具52提供到地球表面,和/或选择或过滤信息以从地球表面提供到井下工具52。

控制单元28可以包括能量存储装置、处理单元、数据存储装置、传感器和/或控制电路。控制单元28的功能对于不同实施方案可以不同。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控制单元28。由控制单元提供的实施例特征包括引导信号42的周期性或进行中发射和/或引导信号44的周期性或进行中接收。此外,可控制单元28可以采用寻址方案、多路复用方案和/或调制方案来实现多个信号42或44的唯一识别(注意:可能存在多个传输交叉布置22和/或多个井下工具52在彼此范围内)。这些方案可涉及发射器电路、接收器电路、处理单元和/或具有可由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的数据存储装置。此外,内部或外部传感器可跟踪井下流体性质和/或周围环境的性质(例如,温度、声学活动、地震活动等)。通过能量存储装置,即使到地球表面的传导路径当前不可用,控制单元28也可以引导信号发射、信号接收、感测以及数据存储操作。当传导路径临时耦接到传输交叉布置22时,控制单元28可以引导将所存储的在进行中或周期性操作(例如,这些操作可以在临时传导路径耦接之前、期间或之后执行)期间收集的数据传递到地球表面的过程,和/或可以引导能量存储装置的再充电。实施例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实施例数据存储装置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实施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地震传感器和/或其它传感器。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光纤用于感测例如温度、压力或声学活动等周围参数。

在地球表面处,地面接口59为涉及传输交叉布置22的井下操作提供电力和/或遥测。用于地面接口59的实施例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力供应器、发射器电路、接收器电路、数据存储部件、换能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地面接口59可耦接到或包括为地面接口部件、传输交叉布置22和/或井下工具52提供指令的计算机系统60。此外,计算机系统60可以处理从传输交叉布置22和/或井下工具52接收的信息。在不同情形中,计算机系统60可以引导传输交叉布置22和/或井下工具52的操作和/或从其接收测量值。计算机系统60还可以向操作者显示相关信息和/或控制选项。计算机系统60与传输交叉布置22和/或井下工具52的交互可以是自动化的和/或接受用户输入。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计算机系统60包括处理单元62,其通过执行从本地或远程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介68获得的软件或指令而显示测井/控制选项和/或结果。计算机系统6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66(例如,键盘、鼠标、触摸板等)和输出装置64(例如,监视器、打印机等)。这些输入装置66和/或输出装置64提供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使得操作者能够与传输交叉布置22的部件、井下工具52和/或由处理单元62执行的软件进行交互。

对于井间层析成像,从计算机系统60传递到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的信息可以对应于井间层析成像指令或信号。同时,从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传递到计算机60的信息可以对应于井间层析成像测量值或确认信号。对于导向钻井,从计算机系统60传递到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的信息可以对应于测距或钻井指令或信号。同时,从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传递到计算机系统60的信息可以对应于测距或导向钻井测量值或确认信号。对于多边监视/控制操作,从计算机系统60传递到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的信息可以对应于ICD指令或询问。同时,从传输交叉布置22或井下工具52传递到计算机60的信息可以对应于ICD测量值或确认信号。

图3是井间层析成像系统的示意性描绘。在图3中,井间层析成像区域对应于注入井8与生产井9之间的至少一些井下区域或体积。注意:应了解,井间层析成像可以在相同井类型或不同井类型(监视井、生产井、注入井)之间执行,且生产井可以作为注入井而操作,且反之亦然。在图3中,生产井8包括套管柱11B,其具有带传输交叉布置22B的套管段21B。类似地,注入井9包括套管柱11C,其具有带传输交叉布置22C的套管段21C。套管柱11B和11C部署于穿过地球的不同地层14A到14C的井孔12B和12C中。沿着套管柱11B和11C,相应穿孔19B和19B实现通过套管柱11C的流体注入48以及通过套管柱11B的流体生产46。

在操作中,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用以收集井间层析成像信息,其可用以表征注入井8与生产井9之间的至少一些井下区域或体积和/或减少过早穿透的发生(其中流体前沿49的一个部分在前沿49的其余部分适当扫过储集层体积之前到达生产井9)。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具体特征先前已针对图2的传输交叉布置22进行描述且将不再重复。

在图3中,使用剖视图70A和70B表示沿着套管柱11B和11C的内部的两个不同传导路径选项30A和30B。在套管柱11B内部的传导路径30A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电缆74,所述电缆附接(例如,使用带76)到部署于套管柱11B内的内部管柱72(例如,生产管柱)。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电缆74和内部管柱72在地球表面与传输交叉布置22B之间延伸,其中传导路径适配器32实现传导路径30A与传输交叉布置22B的适配器24之间的耦接。所述耦接可以是感应的或基于电极的,如本文描述。此外,电缆74可以在地球表面处退出井口80,且连接到地面接口84以实现地球表面与传输交叉布置22B之间的电力/通信的传递。

同时,在套管柱11C内部的传导路径30B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电缆维修工具31,其使用电缆92在套管柱11C内降低或升高。此处,术语“电缆”当未另外限定时用以指代可以在绝缘导体上运载电流的柔性或硬性电缆,其可以铠装有金属丝编织层或薄金属管,所述金属丝编织层或薄金属管的压缩强度不足以将所述电缆推动任何显著距离。在一些情况下,硬性电缆可具有足够刚性以沿着偏斜、水平或上升井孔推动工具。实际上,硬性电缆可以采取捆绑或另外附接到管柱的柔性电缆的形式,但其它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电缆92可以从卷轴(未图示)延伸,且由地球表面处的钻机或平台90的电缆导引件94A、94B引导。电缆92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地面接口(例如,接口84或计算机系统60)以实现地球表面与传输交叉布置22C之间的电力/通信的传递。当电缆维修工具31在传输交叉布置22C处或附近时,与电缆维修工具31一起提供的传导路径适配器32实现传导路径30B与传输交叉布置22C的适配器24之间的耦接。所述耦接可以是感应的或基于电极的,如本文描述。

虽然图3示出了垂直井,但本文描述的井间层析成像原理也适用于水平和偏斜井。它们也可应用于注入流体并不充当驱动流体的情况。举例来说,在蒸汽辅助的重力泄油(SAGD)操作中,在注入井中将蒸汽循环且注入到周围地层中。由于来自蒸汽的热能减少了地层中的重油的粘度,因此通过重力将重油(和蒸汽冷凝物)向下吸取到平行钻制且低大约5至20英尺的生产井。以此方式,蒸汽形成膨胀“蒸汽腔室”,其将热能递送到越来越多的重油。所述腔室主要在向上方向上增长,但存在朝向生产井逐渐向下移动的前沿。过量的注入率将所述前沿过早地驱动到生产井,从而产生严重降低操作效率的不希望的流动路径。所述井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以配备有外部天线模块以映射地层性质的分布,且进而跟踪所述前沿的距离。(所述前沿是可检测的,因为注入的蒸汽具有与地层和重油不同的电阻和电介质性质。)

公司经常在现场将钻制额外的井,目的仅仅是监视储集层流体的分布以及预测前沿到达生产井。在图3的系统中,在现场和井间层析成像系统的协调操作中可以包括额外的井和井接口。额外的井可以是单用途井(即,仅用于注入、生产或监视),或者它们可以用于多个目的,其中一些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例如,从生产井改变到注入井,或反之亦然)。

在井间层析成像操作期间,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与其它部件组合使用,例如产生或检测EM信号的间隔开的电极、产生或检测EM信号的电线线圈和/或用以检测EM信号的磁力计或其它EM传感器。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相应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不同线圈天线26发射EM信号,而其它线圈天线26获得响应性测量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期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不同线圈天线26仅适合于发射,而其它的仅适合于接收。同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预期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不同线圈天线26可以执行发射和接收两者。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线圈天线26通过发射或接收任意波形而执行井间层析成像操作,所述波形包括瞬态(例如,脉冲)波形、周期性波形和谐波波形。此外,传输交叉布置22B和22C的线圈天线26可以通过测量包括大地电磁和自然电位场的天然EM场来执行井间层析成像操作。无限制的情况下,井间层析成像中的合适EM信号频率包括从1Hz到10kHz的范围。在此频率范围中,模块可预期在高达约200英尺的换能器间距处检测到信号,但当然这随着发射信号强度和地层传导性而变化。在采用大地电磁或自然电位场的情况下,较低(低于1Hz)信号频率可为合适的。较高信号频率也可以适合于某些应用,包括高达500kHz、2MHz或更高的频率。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地面接口84和/或计算机系统(例如,计算机60)获得且处理EM测量数据,且向用户提供所述信息的代表性显示。无限制的情况下,这些计算机系统可采取不同形式,包括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以及虚拟云计算机。无论采用哪种处理器单元实施方案,都包括配置处理器以实行必要处理且使得用户能够查看且优选与所得信息的显示进行交互的软件。所述处理包括至少编译测量值的时间序列以实现对时间演进的监视,但可进一步包括使用储集层的几何模型,其考虑了换能器模块的相对位置和配置且反演测量值以获得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流体前沿距离、方向和定向。额外参数可以包括电阻率分布以及估计的水饱和。

例如计算机系统60等计算机系统可进一步使得用户能够调整换能器的配置,改变例如发射器的发动速率、发射器的发动顺序、发射振幅、发射波形、发射频率、接收滤波器和解调技术等参数。在一些预期的系统实施方案中,可用的计算机系统进一步使得用户能够调整注入和/或生产速率以优化从储集层的生产。

图3的井间层析成像情形仅仅是可如何使用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一个实施例。此外应了解,不同的传输交叉布置和传导路径选项是可能的。图4A是示出涉及具有感应适配器的传输交叉布置的井下情形的剖视图。在图4A中,传输交叉布置包括感应适配器线圈302和外部线圈天线156A。感应适配器线圈302通过管状套管154的壁同轴地缠绕在一个或多个窗口304上。图示的窗口304是可以用不导电材料填充的纵向狭槽。窗口304促进了感应适配器线圈302与传导路径线圈306之间的电磁能量的通过。

传导路径线圈306形成在地面接口与感应适配器线圈302之间延伸的传导路径的一部分。在图4A中,传导路径包括传导路径线圈306和具有一个或多个电导体的电缆158。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电缆158通过条带132附接到内部管柱112。此外,传导路径线圈306环绕内部管柱112,且高渗透率层308可以放置于内部管柱112与传导路径线圈306之间以减少传导内部管柱112另外可能造成的衰减。(类似的高渗透率层310可以上覆于感应适配器线圈302以改善感应适配器线圈302与传导路径线圈306之间的感应耦接。)为了保护,传导路径线圈306可以安置于环形隔壁312或凸缘之间,且密封于不导电盖314下方。可使用树脂或其它填充物材料来填充盖314下方的间隙以保护传导路径线圈306免于井下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处于升高温度和压力下的流体。

不导电窗口304和凹口316中的任何间隙也可以填充有树脂或其它填充物材料以保护外部线圈302免受处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的流体的影响。套筒318为感应适配器线圈302提供机械保护。取决于凹口316的深度以及窗口304的数目和宽度,可能希望由钢或另一种结构上较强的材料制作套筒318,以确保管状套管的结构完整性。如果结构完整性不是问题,那么套筒可以是复合材料。

为了促进传导路径线圈306与感应适配器线圈302的对准,感应适配器线圈302和狭槽304的纵向尺寸可以是大约一到三米,而传到路径线圈306的纵向尺寸可以是大约20到40厘米。

传输交叉布置的感应适配器线圈302耦接到一组一个或多个外部线圈天线156(图4A示出了仅单个外部天线线圈156A)。外部线圈天线环绕管状套管154且它们可以倾斜以提供方位灵敏度。高渗透率层320定位于管状套管154与外部线圈天线156A之间以减少管柱的传导材料另外可能造成的衰减。为了机械保护,例如天线156A等外部线圈天线可安置于凹口322中且由不导电盖324围绕。可以用树脂或其它不导电填充物材料填充凹口322中的任何间隙。

在其中对于传导路径线圈306或外部线圈天线156A需要较大程度的保护的某些替代实施方案中,可用以跨越凹口的一系列钢桥来补充或部分地代替不导电盖314或324,只要所述桥之间存在不导电材料窗口以准许电磁能量通过即可。金属桥的边缘应当大体上垂直于线圈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部线圈天线156A与感应适配器线圈302串联耦接,使得信号在传导路径线圈306与外部线圈天线156A之间直接传送,无论这些信号是发射到地层中还是从地层接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控制单元326调解所述通信。控制单元326可以包括开关以对感应适配器线圈302到外部线圈天线中的选定者的耦接进行多路复用。此外,控制单元326可以包括电池、电容器或其它能量源,以及信号放大器。控制单元326可以另外或替代地包括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以在任一方向上数字化和再发射信号。控制单元326可以再进一步包括用于缓冲数据的存储器以及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响应于经由感应适配器线圈302接收的命令以提供所存储数据、在外部线圈天线上发射信号和/或定制外部天线的使用。

图4B是示出涉及具有基于电极的适配器的传输交叉布置的井下情形的剖视图。在图4B中,基于电极的适配器对应于管状套管154的内壁上的一组电极330。同时,一组传导路径电极332(包括作为内部传导路径的一部分)以电容性方式或流电方式耦接到内壁电极330。如图4C中的横向截面所示,内壁电极330与传导路径电极332之间不需要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图4C中所示的特定配置包括三个内壁电极330A、330B、330C,其各自占据圆周的近似三分之一,且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传导路径电极332A、332B,其各自占据圆周的近似六分之一。包括额外内壁电极防止任何一个内壁电极同时耦接到两个传导路径电极,从而使得无论定向如何传导路径都能够有效地操作。如果需要较宽的传导路径电极,那么可以再进一步增加内壁电极的数目,但这增加了信号转移的复杂性。

额外的内壁电极的使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意味着从传导路径电极到控制单元326的信号转移并非不重要的。可以采用交流(AC)信令,且来自三个电极的信号可以经由二极管耦接到用于控制单元326的两线输入。此方法可尤其有效地用于对能量存储单元进行充电。对于从控制单元326到传导路径电极的通信,可以采用多相(例如,3相)信令技术,从而以不同相位(例如,120°分隔)的信号驱动内壁电极。

对于电容性耦接实施方案,可以在每一传导路径电极332上方放置不导电材料。内壁电极330可以类似地涂覆。所述不导电材料优选地充当钝化层以防止腐蚀,且在可行的情况下,所述钝化层保持为薄的且有高渗透率成分制成以增强电容性耦接。

与电容性耦接相比,流电耦接实施方案在传导路径电极与内壁电极330之间形成导体到导体接触。可以采用弹性支撑件和刮片来清洁电极并提供此接触。图4D示出了具有内部唇缘340的传输交叉布置的横向截面,所述内部唇缘将适配器键342卡合且导引到通道中,所述通道具有电极344以接触键342上的匹配传导路径电极346。所述键可以被弹簧偏置以将电极压在一起。此配置支持流电耦接和电容性耦接技术两者,且一对一的电极对应简化了传导路径电极与控制器326或外部天线156之间的信号传送。

图5示出了用于导向钻井的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的说明性系统。此系统可用以钻制适合于蒸汽辅助的重力泄油(SAGD)、相交井孔或适合于具有多个井的现场中的相交避免的平行井孔。在图5中,第一感应传输交叉布置402响应于沿着内部管柱112的第一传导路径404,从而致使传输交叉布置402的外部天线406发送电磁信号408。另外或替代地,外部天线406从附近井孔455中的钻柱的井底钻具组件(BHA)452接收电磁信号410,且经由传导路径404将接收信号(或其测量值)传送到地表。

图5还示出了具有外部天线416的第二感应传输交叉布置412,所述外部天线用以响应于经由传导路径414传递的通信而发射电磁信号418和/或用以接收电磁信号410并经由传导路径414将它们传送到地表。类似于传导路径404,传导路径414安装到内部管柱1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导路径404和414对应于一个传导路径。然而应了解,通过谨慎控制间距,可提供任何数目的传导路径用于与对应数目的传输交叉布置进行通信。

图6A示出了采用具有传输交叉布置的套管段来提供多边生产控制的说明性系统。图6A中的井具有从母井孔155延伸的两个横向分支的套封井孔502、504。穿孔区506使得地层流体能够进入横向井孔502、504,且在不进一步考虑下,流动到母井孔155且因而流动到地表。

为了控制从横向井孔502、504的流动,对其各自提供流入控制装置(ICD)510、520。ICD配备有封隔器512,除了由内部阀准许通过入口519的流动之外,所述封隔器将横向井孔密封于任何流动。ICD进一步配备有同轴天线514,ICD通过其接收无线命令以调整内部阀设定。在图6A中,同轴天线514放置成与感应传输交叉布置的外部线圈516成感应耦接关系,其促进同轴天线514与外部天线518之间的通信。如同本文描述的其它传输交叉布置,控制单元517可以调解所述通信。

在母井孔155中,一个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530促进了外部天线532与延伸到地面接口的传导路径533之间的通信。所述地面接口因此能够采用外部天线532将电磁信号534发送到横向井孔的外部天线518(以将所述信号中继到ICD 510、5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ICD是电池供以电力的,且被周期性取出以用于维修和再充电。另一选择可以是通过在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与ICD之间传递EM能量来对ICD电池进行再充电。ICD可以配备有用于温度、压力、流动速率和流体性质的各种传感器,其传感器测量值经由传输交叉布置和外部天线传送到传导路径533且因而传送到地面接口。处理所述传感器测量值的计算机可以确定适当的阀设定且将其传送回到个别的ICD。

图6B中针对横向裸眼井示出了类似的多边生产控制系统。所述横向井孔是未套封的,因此ICD密封了井孔壁且调节到母井孔套管154中的端口552和554的流动。

为了阐释目的而简化了图7A和7B中的多边系统。同时,图8示出了更典型的多边“鱼骨”配置,其中以大部分垂直方式钻制母井孔702直到到达所需深度,且随后沿着地层床近似水平地导引。从此近似水平的区,在每一方向上在远离母井孔的每一方向上水平地钻制横向“肋”704。对于SAGD应用,以基本上平行的布置在第一配置上方或下方钻制第二个此类配置。

返回到图7A和7B,界定有用于层析成像反演和流体前沿跟踪的某些几何参数。图7A示出了沿着向下导向的套管轴线(Z轴线)延伸的套管602的侧视图。流体前沿604示出为距接收器位置处于距离D。前沿604不需要平行于套管轴线,且事实上图7A示出了处于相对倾角θ(从正Z轴线测得)的前沿。图7B示出了套管602的端视图,其中X轴线界定零方位角,其可为井孔的高侧或对于垂直井来说可为北方。从X轴线逆时针测量前沿604的方位角或“攻角”。类似地,也可以在天线轴线的倾斜角(相对倾角)θ和方位角方面来指定外部天线的倾斜。

当通过来自多个井的多组外部天线的测量值进行组合时,可获得对井间区的更完整理解。可采用时域和/或频域电磁信号来执行用于流体前沿跟踪的实施反演,或者通过来自多个换能器和阵列的足够数据来执行注入区的准确成像和层析成像。可重复测量以获得注入过程的随时间推移的监视。另外,用于附近钻柱的传导管柱将经由电磁信号使那些钻柱可检测,从而使得相对于现有的井来对它们进行导向。

图7C示出了具有从注入井606向外朝向生产井602传播的注入流体前沿604的现场的顶视透视图。可以提供监视井608、610以实现对在注入井和生产井中间的区中的前沿的更好监视。可经由数值模拟和/或在钻井过程期间来自LWD和电缆工具的测量值,使用优化来选择井和EM换能器的位置以及例如发射信号频率等操作参数。选择设计参数以用最小成本获得足够的范围和分辨率。

用于从多部件发射器和接收器布置获取测量值的倾斜天线的使用使得能够以较少组的天线执行显著更准确的层析成像和导向操作。在至少一些预期实施方案中,每一组外部天线包括三个倾斜线圈天线,每一者倾斜相同的量,但在不同方位角方向上偏斜。方位角方向优选为120°间隔开。倾斜量可以变化,只要天线轴线与工具轴线之间的角度大于零即可。无限制的情况下,预期倾斜包括30°、45°和54.7°。(后一种倾斜使三个天线彼此正交。)这些倾斜线圈天线已经示出为实现大的横向灵敏度。其它合适的倾斜角是可能的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图9A是说明性井间层析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其在初始设置步骤之后可至少部分地由与一个或多个地面接口系统通信的处理器实行。在框802中,工作人员钻制初始井孔。在框804中,工作人员将套管柱与至少一组传输交叉布置进行组装且将其插入在井孔中。一些系统可以采用多个传输交叉布置,各自具有相应组的外部天线。工作人员可以用水泥将套管柱固定于适当位置以用于永久安装。

在框806中,工作人员在套管柱内部署传导路径(例如,沿着内部管柱的电缆或电缆维修工具)。如本文描述,沿着传导路径采用感应线圈或电极以沿着套管柱耦接到传输交叉布置适配器。因此,传导路径支持电力和/或遥测向每一传输交叉布置的递送。可调整内部管柱或电缆的定位(以调整沿着传导路径的感应线圈或电极)直到对于每一传输交叉布置适配器已实现合适的耦接为止。

在框808中,工作人员钻制一个或多个额外井孔,且在框810中,工作人员为每一个额外井孔配备一组或多组天线。这些天线可以是如初始井孔中使用的外部套管天线,或者它们可以采取例如裸眼井电缆探头等某种其它形式。也可以在地表部署额外天线。

在框812中,处理器采用传导路径和传输交叉布置来获取对来自每一指定发射天线的信号的指定接收天线响应的测量值。对应于传输交叉布置的外部天线可在任一容量上或在两个容量上起作用。除了对测量时间以及相关联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某种识别外,信号测量值可以包括信号强度(例如,电压)、衰减、相位、行进时间和/或接收信号波形。处理器单元任选地触发发射器,但在任一事件中从接收器获得响应性测量值。一些系统实施方案可以采用瞬态或超宽带信号。

在框814中,处理单元执行初始处理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改善测量值的信噪比:丢弃含噪声或明显错误的测量值,组合测量值以补偿校准误差,对信号波形进行解调或另外滤波以筛除带外噪声,和/或将多个测量值一起平均化。

另外,处理器可以对测量值应用校准操作。校准操作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确定在两个不同接收器处获得的复合电压或电流的比率,或等效地确定信号相位差或振幅比率。

在框816中,处理器单元执行反演以使测量值与来自层析成像地层模型的合成测量值匹配。模型参数可以包括随着距选定发射器或接收器的距离、倾角和方位角而变的地层电阻率R和/或渗透率的分布。在足够数目的独立测量值可用(例如,在额外接收器、频率处和/或来自不同井的测量值)的情况下,模型参数可以包括附近管柱的相对位置和定向,例如不同井的钻柱或套管。

在框818中,处理器单元向用户提供具有所导出模型参数值的表示的显示。所述显示可以包括贯穿二维或三维体积的电阻率和/或渗透率分布的图形表示。替代的表示包括数值参数值,或每一参数值随着时间而变的二维日志。

在框820中,处理器单元将当前参数值与过去参数值进行组合以导出电阻率或渗透率分布的改变,其可指示流体前沿的运动。这些参数值可以类似地向用户显示。

在框822中,处理器单元可以自动调整控制信号,或者在替代实施方案中向用户显示控制设定推荐。举例来说,如果流体前沿已经接近于比所需程度更靠近生产井,那么处理器单元可以使流量阀节流或推荐使流量阀节流以减少生产速率或注入速率。在多个注入或生产区可用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在适当阀调整的情况下再分布可用的生产和注入容量以保持前沿的接近尽可能均匀。重复框812到822以周期性地获得和处理新测量值。

图9B是说明性导向钻井方法的流程图。表示先前方法中的类似操作的框类似地标号且此处不再进一步描述。在框824中,以任选地具有井底钻具组件的可导引的钻柱钻制额外井孔,所述井底钻具组件具有天线以发射或接收来自对应于初始井中的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外部套管天线的信号。在框826中,使用距离或方向测量值来三角测量位置,且与先前测量值组合而导出轨迹。框822中的设定调整表示导引操作,其响应于位置和轨迹测量值而进行以沿着相对于初始井孔的所需路线导引钻柱。

在某些替代实施方案中,采用传输交叉布置来产生用于每一外部套管天线的信标信号。钻柱BHA测量信标信号且任选地确定到每一信标的距离和方向,据此可以导出位置和所需方向。在其它实施方案中,BHA采用永久磁体,其旋转以产生可由外部套管天线感测的电磁信号。在再其它实施方案中,外部套管天线仅从传导钻柱在初始井周围的电阻率分布中造成的改变来检测传导钻柱的存在。

图9C是说明性多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表示先前方法中的类似操作的框类似地标号且此处不再进一步描述。在框830中,工作人员钻制从母井孔延伸的横向井孔。在任选的框832中,工作人员将横向套管柱与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进行组装且将其插入在横向井孔中。

在框834中,工作人员在每一横向井孔中部署ICD,用一个或多个封隔器对其进行设定以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每一ICD包括内部阀,所述内部阀可经由到同轴ICD天线线圈的无线命令来调整。框830、832、834优选地处于框806中的内部管柱或电缆适配器的部署之前。

在框836中,处理器单元经由传导路径和一个或多个传输交叉布置与每一ICD通信以建立合适的阀设定。在框838中,处理器单元收集且处理各种传感器测量值,任选地包括来自ICD自身中的传感器的测量值。在任一情况下,应当测量在井口处的流动速率和流体组成。在框822中,处理器单元确定任何调整是否为必要的,且如果是这样,那么将其传送到个别ICD。框836、838和822可以形成周期性重复的循环。

本文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

A:一种导向钻井方法,其包括钻制第一井孔且以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管状套管套封所述第一井孔,每一传输交叉布置具有与环绕所述管状套管的线圈天线通信的适配器。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管状套管内部署从地面接口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传导路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具有井底钻具组件的钻柱钻制第二井孔。所述方法还包括从使用所述井底钻具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获取的EM场测量值获得距离或方向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获得的距离或方向信息而导引所述钻柱。

B:一种导向钻井系统,其包括:井下管状套管,其部署于第一井孔中且具有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每一传输交叉布置具有与环绕所述管状套管的外部的线圈天线通信的适配器。所述系统还包括:传导路径,其部署于所述管状套管内,所述传导路径从地面接口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所述系统还包括具有井底钻具组件的钻柱,其部署于第二井孔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单元,其从使用所述井底钻具组件和所述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获得的EM场测量值确定距离或方向信息,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确定的距离或方向信息而导引所述钻柱。

实施方案A和B中的每一者可以任何组合方式具有以下额外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1:其进一步包括通过由所述井底钻具组件产生EM场且通过经由所述传导路径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响应传递到所述地面接口而获取所述EM场测量值。要素2:其进一步包括通过由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产生EM场且以所述井底钻具组件获得对所述产生的EM场的响应而获取所述EM场测量值。要素3: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获得的距离或方向信息而确定所述井底钻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井孔的位置;以及显示所述位置的视觉表示。要素4:其中每一传输交叉布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每一控制单元具有用以处置相应线圈天线的EM发射的电路且具有能量存储装置,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经由所述传导路径和相应适配器从所述地面接口接收电力。要素5:其中每一传输交叉布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每一控制单元具有用以处置由相应线圈天线获取的EM测量值的电路、用以存储所述EM测量值的数据存储单元、以及用以对所述数据存储单元提供电力的能量存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经由所述传导路径和相应适配器从所述地面接口接收电力。要素6:其中所述管状套管具有多个轴向间隔的传输交叉布置。要素7: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包括具有不同定向的多个线圈天线。要素8:其中部署所述传导路径包括将电缆附接到内部管柱且将所述内部管柱降低到所述管状套管中。要素9:其中部署所述传导路径包括将电缆维修工具降低到所述管状套管中。要素10:其中每一适配器经由感应耦接而耦接到所述传导路径。要素11:其中所述每一适配器经由流电耦接或电容性耦接而耦接到所述传导路径。

要素12:其中获得所述EM场测量值涉及所述井底钻具组件产生EM场,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获取对所述产生的EM场的一个或多个响应,以及所述传导路径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响应传递到所述地面接口。要素13:其中获得所述EM场测量值涉及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的至少一个线圈天线产生EM场,以及所述井底钻具组件获得对产生的EM场的响应。要素14:其进一步包括监视器,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确定的距离或方向信息而确定所述井底钻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井孔的位置,且其中所述位置显示于所述监视器上。要素15:其中每一传输交叉布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每一控制单元具有用以处置相应线圈天线的EM发射的电路且具有能量存储装置,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经由所述传导路径和相应适配器从所述地面接口接收电力。要素16:其中每一传输交叉布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每一控制单元具有用以处置由相应线圈天线获取的EM测量值的电路、用以存储所述EM测量值的数据存储单元、以及用以对所述数据存储单元提供电力的能量存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经由所述传导路径和相应适配器从所述地面接口接收电力。要素17:其中所述管状套管具有多个轴向间隔的传输交叉布置。要素18: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交叉布置包括具有不同定向的多个线圈天线。要素19:其中所述传导路径包括附接到内部管柱且降低到所述管状套管中的电缆。要素20:其中所述传导路径包括降低到所述管状套管中的电缆维修工具。要素21:其中每一适配器经由感应耦接而耦接到所述传导路径。要素22:其中每一适配器经由流电耦接或电容性耦接而耦接到所述传导路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完全理解以上公开后将明白许多变化和修改。举例来说,前述公开集中于倾斜和未倾斜磁性偶极天线的使用,但所公开原理适用于采用其它换能器类型的外部套管元件,包括多部件电偶极且进一步包括各种磁场传感器,例如光纤传感器、MEMS传感器和原子磁力计。作为另一实施例,管状套管不需要为每一外部元件提供传输交叉布置,而是可以具有耦接到共享控制单元和/或适配器的纵向间隔外部元件的阵列。可以使用外部电缆或无线近场通信来提供阵列通信。

作为又另一实施例,传输交叉布置的使用不限于套管,而是可以经部署用于任何管中管系统,包括采用多个同心生产管柱的那些井以及采用同心钻井管柱的那些钻井系统。此外,应了解地面接口部件不需要处于地球表面处来起作用。举例来说,一个或多个地面接口部件可以在地球表面下方且相对于正使用的传输交叉布置在井上。在海底情形中,可以例如沿着海床部署地面接口部件(或对应单元)以提供用于部署于在海床下方延伸的井中的传输交叉布置的接口。希望在适用的情况下,将权利要求书解释为涵盖所有此类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