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0235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属于建筑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软弱围岩段挖掘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时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进行开挖,开挖面近似三角形,施工空间狭小。传统侧壁导坑开挖方式为普通挖掘机开挖与人工修凿相结合,这种开挖方式需人工长时间在无任何支护的裸露土质开挖面修凿开挖轮廓线,进度缓慢、危险性较大。由于普通挖掘机挖斗较大,侧壁导坑空间狭小,导坑边角位置挖掘机挖掘不到位,需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工进行修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该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无需人工辅助进行修凿,不仅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隧道土质段施工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包括挖斗底板、挖斗侧板和刮刀;刮刀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挖斗侧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向挖斗底板一侧延伸并超过挖斗底板;所述刮刀与挖斗侧板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刮刀由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连接而成;第一刀片在与第二刀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长条形连接部;第二刀片在与第一刀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部 配合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上端与外部贯通;连接部与第一卡槽滑动套设,并由设置在第二刀片侧壁上的紧固螺钉紧固。

其中,所述第二刀片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贯通的且可与第一卡槽衔接的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上下间距设置;所述连接部底部设置有弹翼;弹翼设置在连接部上开设的凹槽内,并由压缩弹簧驱动弹出;所述弹翼的厚度小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间距。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焊接在挖斗侧板上的相互平行的槽型的第一固定折板和槽型的第二固定折板,第一固定折板贯通,第二固定折板一端设置封板;第二刀片穿过第一固定折板和第二固定折板抵靠封板;第二刀片与第一固定折板和第二固定折板的配合为可拆卸的紧固配合。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刮刀与挖斗侧板的第一伸缩套筒和倾斜设置且连接第一伸缩套筒外壁与挖斗侧板的第二伸缩套筒;第一伸缩套筒垂直于挖斗侧板设置;第二伸缩套筒设置在第一伸缩套筒远离挖斗底板的一侧;第一伸缩套筒和第二伸缩套筒内均设置有弹簧。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无需人工辅助进行修凿,不仅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隧道土质段施工的安全性。

2、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的刮刀由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连接而成,并可实现折叠,可以节约闲置或运输过程中挖斗所占的空间。

3、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设置有连接部和转动部,可以有效实现折叠和拆卸,便于更换刀片。

4、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设置有弹翼,可以实现折叠时的卡合,防止折叠后刀片滑脱。

5、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设置有第一伸缩套筒和第二伸缩套筒,可以实现刮刀角度和位置的自发调节和缓冲,防止刮刀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实施例二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配合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一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连接部底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二刀片与转动部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转动部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配合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一刀片上移并与转动部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挖斗底板、2-挖斗侧板、21-第一固定折板、22-第二固定折板、23-封板、3-刮刀、31-第一刀片、32-第二刀片、33-连接部、34-第一卡槽、35-转动部、36-第二卡槽、37-弹翼、38-紧固螺钉、39-转轴、41-第一伸缩套筒、42-第二伸缩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图4至图11所示,一种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包括挖斗底板1、挖斗侧板2和刮刀3;刮刀3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挖斗侧板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向挖斗底板1一侧延伸并超过挖斗底板1;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挖斗侧板2上的相互平行的槽型的第一固定折板21和第二固定折板22,第一固定折板21贯通,第二固定折板22一端设置封板23;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折板21和第二固定折板22均焊接在挖斗侧板2上,两片固定折板间间距为300mm,且均由同一种普通Q235钢板制成,内外表面均为粗糙面以增加与刮刀3配合的摩擦力,厚度均为20mm;第一固定折板21靠近挖斗底板1一侧,平行于挖斗底板1焊接,与挖斗底板1间距为204mm,与挖斗最低点距离为300mm;第二固定折板22距离第一固定折板21为300mm,平行第一固定折板21焊接于挖斗侧板2上,封板23将第二固定折板22底面封住,防止刮刀滑出第二固定折板22;刮刀3的一端向挖斗底板1一侧延伸并超过挖斗底板1,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折板21和第二固定折板22抵靠封板23;刮刀3与第一固定折板21和第二固定折板22的配合为可拆卸的紧固配合;所述刮刀3侧面与挖斗侧板2平行。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刮刀3由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连接而成;第一刀片31在与第二刀片3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长条形连接部33;第二刀片32在与第一刀片3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部33衔接的第一卡槽34,第一卡槽34上端与外部贯通;连接部33与第一卡槽34滑动套设,并由设置在第二刀片32侧壁上的紧固螺钉38紧固;第一卡槽34底端封住以防止连接部33从第一卡槽34滑脱;将第一刀片31与第二刀片32套接后,扭紧紧固螺钉38使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卡槽34上方设置有转动部35;转动部35通过一转轴39转动连接在第二刀片32的顶端;所述转动部35上开设有贯通的且可与第一卡槽34匹配的第二卡槽36;所述第一卡槽34与第二卡槽36上下间距设置;如图5、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33底部设置有弹翼37;弹翼37设置在连接部33上开设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内,并由压缩弹簧驱动弹出;所述弹翼37的厚度小于第一卡槽34与第二卡槽36的间距;在第一刀片31和第二刀片32套接时,弹翼37由第一卡槽34限制压缩在凹槽内,如图10、图11所示,将第一刀片31上移与转动部35的第二卡槽36卡合,当弹翼37的位置滑动到第一卡槽34与第二卡槽36的间隙时,弹翼37向外弹出,卡在转动部35和第二刀片32之间,防止第一刀片31滑脱;此时转动转动部35,即可将第一刀片31折叠刀第二刀片32上方。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另一连接装置代替实施例一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刮刀3与挖斗侧板2的第一伸缩套筒41和倾斜设置且连接第一伸缩套筒41外壁与挖斗侧板2的第二伸缩套筒42;第一伸缩套筒41垂直于挖斗侧板2设置;第二伸缩套筒42设置在第一伸缩套筒41远离挖斗底板1的一侧;第一伸缩套筒41和第二伸缩套筒42内均设置有弹簧或填充有弹性材料;第一伸缩套筒41在刮刀3受侧面的力过大时,可以伸缩缓冲,防止刮刀3折断,而第二伸缩套筒42可以支撑刮刀3正面的压力,并防止第一伸缩套筒41受过大的侧面力折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将刮刀3套在第一固定折板21和第二固定折板22上,通过敲击增大挤压力紧固,操作挖掘机进行挖掘,刮刀3即可实现折角处的挖掘修凿作业。

实施例二:通过转动部35转动第一刀片31,使第一卡槽34与第二卡槽36正对,压入弹翼37使连接部33卡入第一卡槽34内,扭紧紧固螺钉38,即可操作挖掘机进行挖掘;使用完成或者在运输过程中,拧松紧固螺钉38,将第一刀片31向上提起知道第一刀片31与第一卡槽34脱离,弹翼37向外弹出,卡在转动部35和第二刀片32之间,防止第一刀片31滑脱;此时转动转动部35,即可将第一刀片31折叠刀第二刀片32上方。

该带刮刀的挖掘机挖斗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方便实用:

以某一隧道出口224米V级土质软弱围岩段为例,根据设计要求及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经验,V级软弱土质围岩侧壁导坑一次开挖进尺0.5米。采用带刮刀的挖掘机开挖后,隧道出口土质段一个22㎡断面一次开挖及工人修凿开挖轮廓线由原来4个工人修凿1.5小时降为2个工人修凿0.5小时。

(1)安全效益

未初期支护的裸露土质开挖面的施工工人由4人降为2人,施工时间由1.5小时降为0.5小时,大大降低了工人施工的危险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2)工期效益

侧壁导坑一次开挖人工修凿时间从1.5小时缩短为0.5小时,一次节约1小时,一天开挖3次,节约3小时,224米V级土质软弱围岩段总节约672工时(工期缩短28工天),工期效益可观。

(3)经济效益

隧道施工每月(按30天计)的人工费、机械租赁费等成本63万,工期缩短28天,扣除本装置成本及加工费0.1万元{40锰钢特制刮刀材料费及加工费为800元,固定刮刀的槽形焊片组(Q235普通钢材)材料费及加工费为200元,总成本0.1万元},成本节约58.7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