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台偏房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443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钻井基础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钻台偏房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钻井作业现场,用于人员休息的钻台偏房支架一般采用片架模式,拆卸安装复杂,在钻台搬家移动时,钻台偏房需完全拆成散件,运输至钻台新位置,重新进行安装,费事费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车载钻机和修井机作业时,一般井场需要配套补给罐,在提钻作业时给井口补给泥浆,常规补给罐在地面上布置,需要到操作人员由钻机平台返回在地面上操作,泥浆补给通常采用电动砂泵实现补给,在钻机移动时相关补给设备拆卸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井口无动力补浆、拆装安全便捷的新型钻台偏房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钻台偏房平台,包括下支架、上支架、运输底座、偏房及补给罐,所述的下支架固定在钻台旁地面上,所述的上支架下部与下支架连接,下支架上部与运输底座连接,所述的偏房安装在运输底座上,偏房上设有防爆空调,所述的补给罐安装在运输底座与偏房相邻位置,补给罐上设有爬梯及液位计。

作为优化,所述的上支架为整体框式结构,运输及安装便捷。

作为优化,所述的下支架设有为整体箱式结构,运输及安装便捷,下支架立柱之间设有隔板,为液压站、回浆管道等附属设备安装提供空间。

作为优化,补给罐通过补浆口与地面高压管汇连接,利用泥浆泵的动力,在补给罐泥浆不足时实现泥浆的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新型钻台偏房平台实现了偏房、补给罐与钻台平台同一工作平面,人员操作方便高效,偏房支架整体式结构设计,拆装便捷高效,运输方便;新型钻台偏房平台补给罐高位布置利用压差为井口泥浆补给作业提供动力,并利用高压管汇管道给补给罐补浆,减少动力补给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支架、2上支架、3运输底座、4偏房、5补给罐、6防爆空调、7爬梯、8补浆口、9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钻台偏房平台,包括下支架1、上支架2、运输底座3、偏房4、补给罐5、防爆空调6、爬梯7、液位计9,下支架1固定在钻台旁的平地上,上支架2下部固定在下支架1的上部,上支架2的上部与运输底座3的底部固定,带有防爆空调6的偏房4固定在运输底座3上,安装有爬梯7及液位计9的补给罐5固定在运输底座3上,偏房4与补给罐5相邻放置,补给罐5设有补浆口8,补浆口8与地面高压管汇连接,在补给罐泥浆不足时,利用管道补充泥浆。

在钻机平台搭建完成后,将下支架1安装在钻机平台侧面地面上,将上支架2下部基础钢架与下支架1的上部基础钢架固定,在地面位置可以先将补给罐5与偏房4固定在运输底座3上,然后整体吊装运输底座3、偏房4及补给罐5组合,将安装有偏房4及补给罐5的运输底座3固定在上支架2的上部平台上。新型钻台偏房平台实现了偏房平台和钻台工作空间的联通,在不占用台面工作空间的基础上为钻井作业提供监督、休息的区域。新型钻台偏房平台充分利用高位布置的补给罐5和井口的高度差为泥浆补给作业提供动力,实现补给罐5无动力补给作业,补给罐5的控制移动到钻台作业台面上,操作人员无需返回地面操作动力设备,操作更简单高效。因为下支架1采用整体箱式结构,上支架2采用整体框式结构,运输及安装方便,并且支架之间的空间为钻台配套的附件(如液压站)等提供空间,同时解决了回浆管线安装空中作业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钻机平台搬家移动时,将新型钻台偏房平台的下支架1、上支架2、运输底座3、偏房4、补给罐5的连接拆除,整体吊装并运输运送至钻机新平台施工作业位置,便可模块化安装搭建新型偏房平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新型钻台偏房平台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