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井的排屑管缓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8169发布日期:2019-01-02 22:5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井的排屑管缓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的排屑管缓冲设备。



背景技术:

气体钻井技术是指钻进过程中以气体作为循环介质的一种钻井技术,它包括空气钻井、惰性气体钻井、天然气钻井等。气体钻井主要有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延长钻头使用寿命,降低钻井成本,减少地层损害,减少井下复杂情况(井漏或者压差卡钻等),利于环保等优点。因此,气体钻井已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排屑管线是气体钻井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气体钻井的安全要求,排屑管线要离井口100米以上,由于井场地势不平,管线长,管线中的气体携带岩屑的流速很高(大于40m/s),且又不是直线连接,管线因冲刷磨损导致管线(特别是弯头部分)损坏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弯头在使用不到几天的时间就会刺漏。排屑管线一旦泄漏,携带钻屑的大量气体将会从刺漏口喷出,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当钻遇天然气或硫化氢时,易引发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并导致空压机、柴油机的损害;再者,迫使停止正常的钻井作业,对排屑管线进行维修。维修前,首先要冲井排砂,上提钻具,防止埋钻;停空压机等供气设备,排空环空中的气体。工作量大,更换一个弯头往往需要数个小时,降低钻井时效。

目前,排屑管线弯头主要是等璧厚或者变壁厚弯头,耐磨性都比较差,现场应用效果都不好。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99834y,公开日2006年07月26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气体钻井耐冲蚀弯头,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弯头,利用螺旋式的内部结构大大缓冲了钻屑对弯头管壁的冲刷作用。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弯头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也不适合现场加工,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弯头的使用寿命,且加工制造方便的油井的排屑管缓冲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包括一端与上游排屑管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盲板3的进气管1,以及焊接在进气管1侧壁上与下游排屑管线连接的出气管2,且出气管2焊缝底端与盲板3的距离为30~50厘米。

本发明进气管与出气管焊缝底端与盲板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口袋,可以用来容纳岩屑,不仅可以用来对气流改变方向,而且可以大大的缓冲气流在弯头处的冲蚀磨损作用。加工方便,并可以现场加工所需角度的缓冲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进气管1与上游排屑管连接,出气管2与下游排屑管线连接,出气管2焊接在进气管1侧面,进气管1底部用盲板3焊死,进气管1与出气管2焊缝底端与盲板的距离为40厘米,进气管1与出气管2构成的弯头角度为90度。

在钻井过程中,气体携带岩屑,经过上游排屑管到缓冲装置的进气管1,岩屑在进气管1的底部口袋不断沉积,同时气体又将部分岩屑从口袋中冲走,气体流动在口袋处得到缓冲并改变流向,经过出气管2到下游排屑管线到燃烧池。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油井的排屑管缓冲设备,包括一端与上游排屑管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盲板的进气管,以及焊接在进气管侧壁上与下游排屑管线连接的出气管,且出气管焊缝底端与盲板的距离为30~50厘米。本发明进气管与出气管焊缝底端与盲板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口袋,可以用来容纳岩屑,不仅可以用来对气流改变方向,而且可以大大的缓冲气流在弯头处的冲蚀磨损作用;该缓冲装置还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可以现场加工所需角度的缓冲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星辰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2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