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383阅读:1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法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



背景技术:

顶管法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通过后背千斤顶将预制管节顶入地层中,进而形成建设所需的隧道。顶管法因其开挖形式的不同又分为人工顶管、机械顶管等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开挖形式,由于管节直接与地层作用,地层与管节间的摩阻力将对管节顶进形成阻碍,因此,触变浆液减阻技术已基本成为顶管法工程的通用做法。

触变浆液减阻技术主要原理为在管节顶进过程中不断对管节周边与地层接触面注入减摩浆液,在管节周边形成摩擦系数较小的“浆套”,不仅减小顶进所需推力,更可减少对地层扰动,提高施工安全性。但由于注浆通常为通过若干个点位注入,点位设置太多,既削弱结构又增加施工难度,点位设置太少,又难以达到均匀并形成“浆套”的效果。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较少注入点位便达到良好的注浆减摩效果是一项对结构安全、对施工便利性均非常有益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以达到仅设置较少注浆点位便实现触变浆液减摩的良好效果,在提高结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注浆孔道,沿管节环向设置,预埋于管节结构之中,连接管节内外壁;汇浆槽道,位于注浆孔道的管节外壁一端,与注浆孔道相连;被动盖板,预埋于管节之中,位于汇浆槽道外侧,与汇浆槽道存在一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管节顶进,减摩浆液不断从管节内通过注浆孔道以较小压力注入,汇于汇浆槽道中,再通过地层的相对移动将减摩浆液全环、均匀带出汇浆槽道与被动盖板之间空隙,在地层接触面形成一层均匀、可靠的“浆套”,从而起到有效减小地层摩阻力,提高施工安全性的功能。另外,由于汇浆槽道的汇通作用,以及被动盖板的稳压作用,相比平常的顶管管节,注浆孔道设置数量可大大减少,对保证管节结构整体性、降低施工繁复程度等均有较好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管节A、地层接触面B、注浆孔道11、汇浆槽道21、被动盖板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包括:注浆孔道11,沿管节A环向设置,预埋于管节A结构之中,连接管节A内外壁;汇浆槽道21位于注浆孔道11的管节外壁一端,与注浆孔道11相连;被动盖板31,预埋于管节A之中,位于汇浆槽道21外侧,与汇浆槽道21存在一定间隙。

当管节A顶进,减摩浆液不断从管节A内通过注浆孔道11以较小压力注入,汇于汇浆槽道21中,再通过地层的相对移动将减摩浆液全环、均匀带出汇浆槽道21与被动盖板31之间空隙,在地层接触面B形成一层均匀、可靠的“浆套”,因此,本实用新型将起到有效减小地层摩阻力,提高施工安全性的功能。另外,由于汇浆槽道21的汇通作用,以及被动盖板31的稳压作用,相比平常的顶管管节A,注浆孔道11设置数量可大大减少,对保证管节A结构整体性、降低施工繁复程度等均有较好效果。

所述注浆孔道11采用管材(钢管、PC管等)预埋锚固管节A内,与管节A结构之间应有可靠止水措施,所述汇浆槽道21可与管节A结构一体预制成型,或采用为钢构件预埋于管节A上。所述被动盖板31可采用电镀钢板或涂刷防腐材料的钢板,及其他具有一定刚度和所需防腐性能的材料。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变动,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参数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