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简易采区水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3634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简易采区水仓的制作方法

一种井下简易采区水仓,属于矿井采区排水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井采区在布置时,应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目前的采区排水系统往往参照主排水系统设置:布置主、副水仓、水泵房、吸水小井等,这种排水系统的工程量较大,施工困难,清理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实用、易于施工及清理的采区水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简易采区水仓,包括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排水点、采区水仓、吸水井、配水巷;

所述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排水点为采区进风巷道之间的两条联络巷,在所述采区排水点设有排水管以及三个水泵,所述水泵安装于水泵基础;

所述采区水仓包括设置在采区进风巷道之间的第一采区水仓和第二采区水仓,并且第一采区水仓和第二采区水仓均平行于采区进风巷道;同时第一采区水仓和第二采区水仓均开口于采区水仓通道,第一采区水仓和第二采区水仓与采区水仓通道连接处采用台阶式的下山布置;

所述吸水井为开口于采区排水点的三条倾斜巷道,并且在三条倾斜巷道均设有吸水管,每根吸水管分别由采区排水点的一个对应水泵提供动力,所述配水巷将吸水井与采区水仓连通。

在所述配水巷与采区水仓的连接处设置有隔墙。

所述采区水仓通道与采区水仓的连接处坡度不大于24°;

所述吸水井坡度不大于45°;

所述采区水仓有效容量应满足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具有主水仓的使用功能,将水泵布置于联络巷内,节省工程量;将水仓平行布置,避免清理水仓时拐弯提升;将吸水井倾斜布置,便于施工及水泵的检修。如此设计既满足了水仓的容量充足要求,又保证了正常使用功能,同时还节省了工程费用,方便了施工,可满足一般采区排水要求,能广泛应用于井下采区水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本实用新型采区水仓与采区水仓通道连接处采用坡度不宜大于24°的下山布置,并设置台阶,便于清理水仓时的提升,台阶的设置也方便进行检修。

三、本实用新型在配水巷与采区水仓连接处设置隔墙,当第一采区水仓或者第二采区水仓的其中一个采区水仓清理时,可将隔墙封堵,另一个采区水仓涌水仍可通过配水巷进入吸水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水泵布置图。

图中,1为采区水仓通道,2为采区排水点,3为第一采区水仓,4为吸水井,5为配水巷,6为水泵基础,7为水泵,8为吸水管,9为排水管,10为第二采区水仓,11为采区进风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井下简易采区水仓,包括采区水仓通道1、采区排水点2、采区水仓、吸水井4、配水巷5;

所述采区水仓通道1、采区排水点2为采区进风巷道11之间的两条联络巷,在所述采区排水点2设有排水管9以及三个水泵7,所述水泵7安装于水泵基础6;

所述采区水仓包括设置在采区进风巷道之间的第一采区水仓3和第二采区水仓10,并且第一采区水仓3和第二采区水仓10均平行于采区进风巷道11;同时第一采区水仓3和第二采区水仓10均开口于采区水仓通道1,第一采区水仓3和第二采区水仓10与采区水仓通道1连接处采用台阶式的下山布置;

所述吸水井4为开口于采区排水点2的三条倾斜巷道,并且在三条倾斜巷道均设有吸水管8,每根吸水管8分别由采区排水点2的一个对应水泵7提供动力,所述配水巷5将吸水井4与采区水仓连通。

在所述配水巷5与采区水仓的连接处设置有隔墙。

所述采区水仓通道1与采区水仓的连接处坡度不大于24°;

所述吸水井4坡度不大于45°;

所述采区水仓有效容量应满足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所述水泵基础6为现有技术,是混凝土浇筑于采区排水点2地面形成的水泵7安装面。

所述吸水管8、排水管9附带排水及泵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成本、容易施工,可满足水文地质条件不复杂、涌水量不大的采区排水要求的采区水仓。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解释而非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