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220发布日期:2018-06-30 04:3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修井作业磨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鞋。



背景技术:

磨鞋是一种常用的修井工具,用于磨铣井下落物。现有技术中的磨鞋在磨铣落物的过程中,常常是磨鞋的磨铣底面与落物的横截面积完全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大,在钻压和扭矩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碎屑,修井液无法将其携带上升,停留在磨鞋大直径部位与套管环空之间,容易造成卡钻事故。特别是对于厚壁落物,卡钻事故的风险尤其高。

因此,如何降低磨鞋磨铣时产生的碎屑引发卡钻事故的概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鞋,以降低磨鞋磨铣时产生的碎屑引发卡钻事故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磨鞋,包括主体和刀片,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沿着所述主体的轴心线依次设置,且所述安装座距所述轴心线的距离沿着所述主体的底端到所述主体的顶端依次减小;

所述刀片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刀片的磨铣底面的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所述主体的侧壁上开有横向孔,所述横向孔为盲孔;

所述安装座上开有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盲孔导通,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组成的内孔导通。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多个所述安装座呈阶梯状分布在所述主体的内侧壁。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还包括引鞋;

所述引鞋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底端。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还包括上接头;

所述上接头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端,用于连接钻具。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主体为一体式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还包括安装套筒;

所述安装套筒外套所述主体,且所述安装套筒能够将所述待磨铣落物引入所述安装套筒内。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主体螺纹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所述刀片为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复合片PCBN或硬质合金的刀片。

优选地,在上述磨鞋中,所述安装座的个数为2-6个,所述安装座的宽度为5mm-10mm,所述安装座的宽度是指所述安装座沿着垂直所述轴心线方向的长度;

所述安装座上均布6-8个所述刀片;

所述刀片的负前角为3°-5°;

所述纵向孔的个数为3-5个。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鞋,施工过程中,将该磨鞋与钻具连接,旋转钻具,当待磨铣落物的顶面接触到刀片时,先由最下面(最下面是指沿着主体的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安装座上的刀片对落物进行磨铣,由于刀片的磨铣底面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刀片将对待磨铣落物的外壁进行磨铣,不同时磨铣整个待磨铣落物的壁厚,使得磨铣产生的颗粒较小,其产生的碎屑也较小,碎屑容易上返且不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

最下面安装座上的刀片继续向下磨铣,由于装座距轴心线的距离沿着主体的底端到主体的顶端依次减小,使得与该安装座相邻的安装座上的刀片底面接触到该落物外壁时,开始磨铣落物,由于刀片的磨铣底面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刀片将对待磨铣落物的外壁进行磨铣,不同时磨铣整个待磨铣落物的壁厚,使得磨铣产生的颗粒较小,其产生的碎屑也较小,碎屑容易上返且不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依次类推,直到用不同安装座上的刀片将整个落物磨铣完毕。整个施工过程,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即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磨鞋,降低了磨铣时产生的碎屑引发卡钻事故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

主体1、刀片2、安装座3、横向孔4、纵向通孔5、引鞋6、上接头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磨鞋,其中,磨鞋包括主体1和刀片2,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3,其中,安装座3可以是与主体1一体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以安装座3与主体1为一体连接为例。

多个安装座3沿着主体1的轴心线依次设置在主体1的内侧壁上,且安装座3距轴心线的距离沿着主体1的底端到主体1的顶端依次减小。

刀片2安装在安装座3上,刀片2到轴心线的距离沿着主体1的底端到主体1的顶端依次减小,且刀片2的磨铣底面的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刀片2的个数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鞋,施工过程中,将该磨鞋与钻具连接,旋转钻具,当待磨铣落物的顶面接触到刀片2时,先由最下面(最下面是指沿着主体1的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安装座3上的刀片2对落物进行磨铣,由于刀片2的磨铣底面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刀片2将对待磨铣落物的外壁进行磨铣,不同时磨铣整个待磨铣落物的壁厚,使得磨铣产生的颗粒较小,其产生的碎屑也较小,碎屑容易上返且不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

最下面安装座3上的刀片2继续向下磨铣,由于装座距轴心线的距离沿着主体1的底端到主体1的顶端依次减小,使得与该安装座3相邻的安装座3上的刀片2底面接触到该落物外壁时,开始磨铣落物,由于刀片2的磨铣底面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刀片2将对待磨铣落物的外壁进行磨铣,不同时磨铣整个待磨铣落物的壁厚,使得磨铣产生的颗粒较小,其产生的碎屑也较小,碎屑容易上返且不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依次类推,直到用不同安装座3上的刀片2将整个落物磨铣完毕。整个施工过程,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即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磨鞋,降低了磨铣时产生的碎屑引发卡钻事故的概率。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磨鞋和实施例一中的磨鞋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主体1的侧壁上开有横向孔4,横向孔4为盲孔,盲孔为从主体1的外部向内部打通,并在其外侧一端焊接密封形成。

安装座3上开有纵向通孔5,纵向通孔5与盲孔垂直设置,纵向通孔5与盲孔导通,且纵向通孔5与主体1的内侧壁组成的内孔导通。即横向孔4、纵向通孔5与内孔组成了循环井液的通道。开泵循环修井液时,井液通过横向孔4连通每个纵向孔流出,用来冷却刀片2并携带磨屑。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多个安装座3呈阶梯状分布在主体1的内侧壁,且每层阶梯环布本体内侧壁,每层阶梯的轴心线与主体1的轴心线重合。刀片2焊接在每层阶梯的底面。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磨鞋还包括引鞋6,引鞋6安装在主体1的底端。引鞋6主要是用以防止主体1的底端碰刮或插入井壁,引导磨鞋顺利下至井内。

为了便于连接钻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磨鞋还包括上接头7,上接头7设置在主体1的顶端,用于连接钻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接头7与主体1为一体式连接。上接头7和主体1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焊接固定等,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满足上接头7与主体1能够连接在一起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将待磨铣落物引入磨鞋内,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磨鞋还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外套主体1,且安装套筒能够将待磨铣落物引入安装套筒内。在主体1的底端设置安装套筒,能够将待磨铣落物引入安装套筒内,再进行磨铣,防止偏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安装套筒与主体1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套筒也可以与主体1焊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刀片2为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复合片PCBN或硬质合金的刀片2,便于对待磨铣落物进行磨铣。

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安装座3的个数为2-6个,安装座3的宽度为5mm-10mm,以适应不同壁厚的落物,安装座3的宽度是指安装座3沿着垂直轴心线方向的长度,安装座3上均布6-8个刀片2,刀片2的负前角为3°-5°,使得刀片2增加抗冲击性能。纵向孔的个数为3-5个,增加了循环井液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磨鞋,具有以下优点:

(1)多个安装座3呈阶梯状分布在主体1的内侧壁,且刀片2的磨铣底面的宽度小于待磨铣落物的壁厚,使得磨铣产生的颗粒较小,其产生的碎屑也较小,碎屑容易上返且不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避免了卡钻事故的发生;

(2)磨鞋还包括引鞋6,引鞋6能够防止主体1的底端碰刮或插入井壁,引导磨鞋顺利下至井内;

(3)磨鞋还包括安装套筒,能够将待磨铣落物引入安装套筒内,再进行磨铣,防止偏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的顶端和底端均以图1中的方向命名。所描述“顶端”、“底端”仅为图示描述所需,并无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