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小件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531发布日期:2018-07-20 20:2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小件打捞筒。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会有一些小件落物散落在井下,目前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打捞工具单一,尤其是打捞筒外径固定,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径,这样在井下打捞或通井过程中有卡钻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径小件打捞筒,实现了水平井打捞小件落物功能的基础上,使外筒体、内筒体和下接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径,不仅解决了井下小件落物打捞问题,还降低了卡钻风险,打捞可靠性高,现场操作简单,地面检修后可重复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径小件打捞筒,包括打捞管、上接头、外筒体、内筒体、变径缝和下接头,所述打捞管与上接头内部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外筒体与上接头外壁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内部连接,所述内筒体下端连接有下接头,所述外筒体外壁上均匀设有六个变径缝,且变径缝贯穿了内筒体和下接头。

优选的,所述变径缝端部设有圆柱孔。

优选的,所述变径缝收拢后,外筒体的直径可以收缩6mm。

优选的,所述下接头前端为喇叭口型。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变径小件打捞筒,实现了水平井打捞小件落物功能的基础上,使外筒体、内筒体和下接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径,不仅解决了井下小件落物打捞问题,还降低了卡钻风险,打捞可靠性高,现场操作简单,地面检修后可重复利用;适合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打捞,尤其是小件落物不规则、分散的情况下,其打捞效果更好;降低了水平井打捞卡钻的风险,变径打捞筒现在下放和上提过程中,对于轻微套变可根据套管变点调整外径;变径打捞筒外径与水平段生产套管内径紧密配合,有利于水平井通井。

所述变径缝端部设有圆柱孔,避免了外筒体在变径过程中,变径缝端部的应力集中;所述变径缝收拢后,外筒体的直径可以收缩,适应生产套管内径的不一致,避免了卡钻的风险;所述下接头前端为喇叭口型方便捕捉小件落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变径小件打捞筒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打捞管;2、上接头;3、外筒体;4、内筒体;5、变径缝;6、下接头;50、圆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变径小件打捞筒,实现了水平井打捞小件落物功能的基础上,使外筒体、内筒体和下接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径,不仅解决了井下小件落物打捞问题,还降低了卡钻风险,打捞可靠性高,现场操作简单,地面检修后可重复利用。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包括打捞管1、上接头2、外筒体3、内筒体4、变径缝5和下接头6,所述打捞管1与上接头2内部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外筒体3与上接头2外壁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内筒体4与外筒体3内部连接,所述内筒体4下端连接有下接头6,所述外筒体3外壁上均匀设有六个变径缝5,且变径缝5贯穿了内筒体4和下接头6。

如图1所示,所述变径缝5端部设有圆柱孔50。

所述变径缝5收拢后,外筒体3的直径可以收缩6mm。

如图1所示,所述下接头6前端为喇叭口型。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该变径小件打捞筒,在水平井水平段打捞散落的小件落物时,先将外筒体3的外径调整到与生产套管内径一致,然后外筒体3、内筒体4和下接头6在变径缝5弹性伸缩作用下,使得外筒体3紧贴着生产套管内壁往水平井内推进,在打捞筒推进过程中,部分小件落物通过下接头6和内筒体4被收集在外筒体3内部,部分小件落物被推到人工井的井底后收集到外筒体3内部,然后往上提打捞管1,将小件,落物打捞上来,实现了水平井打捞小件落物功能的基础上,使外筒体3、内筒体4和下接头6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径,不仅解决了井下小件落物打捞问题,还降低了卡钻风险,打捞可靠性高,现场操作简单,地面检修后可重复利用;适合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打捞,尤其是小件落物不规则、分散的情况下,其打捞效果更好;降低了水平井打捞卡钻的风险,变径打捞筒现在下放和上提过程中,对于轻微套变可根据套管变点调整外径;变径打捞筒外径与水平段生产套管内径紧密配合,有利于水平井通井。

所述变径缝5端部设有圆柱孔50,避免了外筒体3在变径过程中,变径缝5端部的应力集中;所述变径缝5收拢后,外筒体3的直径可以收缩,适应生产套管内径的不一致,避免了卡钻的风险;所述下接头6前端为喇叭口型方便捕捉小件落物。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