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8502发布日期:2018-11-07 11:22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钻井液录井参数利用集成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属于机电领域石油天然气工业勘探开发范畴随钻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钻井过程中钻遇地层储层及其含流体性质的录井解释方法国内外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分述如下:

国内方面,中石化倾向于新型装备的研发和实践,开展岩石热解、热蒸发烃、罐顶气和核磁共振等新型油气储层识别和发现装备的研究和应用,天然气方面,中石化较为推崇分析常规综合录井探测气组分nc5之外的c8以后的更复杂组分,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在气测数据利用上重视定量脱气器采集、恒温恒压气样传输管路和地化色谱仪(gcms)结合的高灵敏度探测样式,甚至开发了不同于中石油大规模列装的气相色谱和荧光色谱的离子色谱和拉曼色谱,油藏勘探方面,中石化大量采用新型地化技术并在定量荧光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中石油方面,长于天然气藏勘探服务的川庆地研院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综合录井的录井解释方法,既有数值模拟类的“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201210427291.3)、图版法类的“利用判别分析建立气测图版对储层流体进行判断的方法(201210427314.0)”,又有正演范畴的“利用随钻钻井液录井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的判别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806911b)”,此外,也有一批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基于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深度学习解释法,上述方法在利用录井参数进行流体性质识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必须有所改进。

“利用微钻时数据随钻计算录井孔隙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201210427291.3)”基于大量测录井既有井的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系在大量工程和试验基础上的经验方法总结,应用过程中凸显出难以应用到新区块、仅能计算孔隙度对流体表征能力弱的问题;而“利用判别分析建立气测图版对储层流体进行判断的方法(201210427314.0)”基于图版法建立,关注气水关系识别,但对含油储层关注不够,此外,对于新区块、新层系需要大幅更新图版并调整判别区域,判别方式主观性较强,在探井区域资料井较少的情况下适应性较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发明对于计算机编程实现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设计,主要依靠人工统计和更新算法和图版,后期维护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

综上,现将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现有油井录井解释技术方案缺乏曲线法技术,北方油田服务公司长期以来图版法,如气测图版法、轻烃色谱图版法等进行分析,北方油田业主如长庆油田对此并不是很满意,由于录井资料随钻录取、干扰因素多、难以修正的特点,类似图版法的依赖数据具有较强统一性、系统误差较稳定的方法难以充分发挥录井原始资料作用;

2、现在推广大部分曲线法,通过趋势值分析进行定性识别,在川渝、长庆和塔里木取得一定进展,但其适应强、效率高的特性也带来了针对性偏弱、区块优化差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和调整。

3、现有的图版法和曲线法共同的问题在于难以进行计算机应用,图版法需要频繁调整分离区间,曲线法需要人工定性判断,这都制约了录井解释自动化改进的进一步发展。

4、现有技术更多的关注气井或者油井的解释,鲜有油气水干层一体识别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本发明结合曲线法、图版法、自动识别技术和流体一体识别技术,集成度高、人工干预少且便于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对钻井液录井采集到的气测值进行预处理;

b、将预处理后的气测值、钻时、电导率和温度计算变化指数;

c、通过变化指数计算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

d、建立以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相对比值为三边的三角图版;

e、利用建立的三角图版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的初步识别;

f、建立基于三角图版的概率图道,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的最终识别。

所述步骤a中,通过校正气测值,使单根气及频率高于单根气的权重较低或剔除干扰数据。

所述校正气测值为:设钻杆单根长度区间为[8,10],则t单根∈[8,10],f单根>0.125,以此为截止频率ft,

ai=ft/2πni=0.1989,i=1,2,3…j,i∈n

则用迭代公式计算

yi=aixi+(1-ai)yi-1

其中,yi----------当前井深i点校正值;

xi---------当前井深i点读值;

yi-1----------当前井深i点读值;

ai-----------钻具系数,根据钻具长度取值,自然数组,无量纲;

ni-----------钻具长度,m;

其中,ai与单根长度有关。

所述气测值包括全烃组分值tg,单位%或ppm;甲烷组分值c1,单位%或ppm;乙烷组分值c2,单位%或ppm。

所述步骤b中,通过全烃组分值t、甲烷组分值c1、乙烷组分值c2、出口电导率值s、出口温度值t,分别计算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再通过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计算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

所述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分别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tg为色谱检测到的全烃组分值,单位%,c1为色谱检测到的甲烷组分值,单位%,c2为色谱检测到的乙烷组分值,单位%,wob为钻压,单位kn·m,rop为钻时,单位min/m,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甲烷组分平均值,μ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平均值,μ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平均值,μ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平均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δ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标准差,△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标准差。

所述步骤c中,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分别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则含水指数w计算方式如下:

则含气指数g计算方式如下:

则含油指数o计算方式如下: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d1、建立图版框

建立三角图版,边长l代表油oil、气gas、水water组分占钻井液体积理论最大百分含量,即l最大值lmax=1,将边长等分为三段,即有

l=l1+l2+l3

设定有一正圆o1与此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点均相交,其半径:

有与该圆同心另一圆形o2,其半径r2

刻度为顺时针设置(0,1),即按照顺时针方向,oil边自下而上,为零点和1点,water边自上而下,分别为零点和1点,gas边自右及左,依次为零点和1点。

根据w系数、g系数和o系数结果,分别在三角图版各对应边分别标注,分别作过三点与其所在轴零刻度衔接的邻边之平行线,三线必然两两相交,围成一个正三角形,其重心落在图版上对应的区间则判定该异常井段的储层发育情况及流体性质;

d2、igic坐标变换计算

将二维笛卡尔坐标系转换到三角图版设定的三角坐标系,设含水指数为lw,含油指数为lo,含气指数lg,

po(xo,yo):

pw(xw,xw):

pg(xg,yg):

xg=1-lg

yg=0

由于平行于lg边的辅助线必然斜率为0,故pg和pw所在辅助线的交点为三角形顶点,而后三角形中心p(x,y)的坐标分别为:

由此各深度点对应p坐标投影到三角解释集成图版中,或根据图版特征直接判断p点所在的流体识别区,将待解释井段的对应各深度点对应p点值投影到三角图版中根据散点的展布判断出该段可能钻遇某种流体,若散点分布在两个流体识别区则表明可能为两种流体并存。

所述步骤f中,概率图道的建立方法如下:

a、单点概率图道的建立

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对于任意序号为i的深度点,则有:

其中,i=1,2,3,…,n,i∈z

b、组合深度点的某井段概率图道的建立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设某井段内有m个深度点,即该井段长m米,则对应的概率图道建立方法如下:

dw=∑dwi;do=∑doi;dg=∑dgi;

其中,

i=1,2,3,…,m,i∈z

dw:对应井段相对含水可能性,单位%

do:对应井段相对含油可能性,单位%

dg:对应井段相对含气可能性,单位%。

所述步骤f中,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的判别原则如下: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则对应建立的概率图道,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直接比较doi、dwi和dgi的大小关系,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小于16%时,则不参与最终流体性质判别;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大于66%时,判断对应井深赋存对应流体类型的可能性最大,且以其为主进行定名。

所述步骤f中,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的判别模式如下:

1、含油层识别方面:

如doi大于66%,dwi小于16%,dg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oi大于66%,dwi大于25%,dg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o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油层;

如doi大于75%时,且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层;

对于油层考虑到原油的物理性质特性,适当下调66%基准至40%~50%;

2、含气层识别方面:

如dgi大于66%,dw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gi大于66%,dw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水同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

如dg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气层;

如dgi大于75%时,且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层;

对于气层,上浮66%基准至75%~80%;

3、含水层识别方面:

如dwi大于66%,dg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wi大于66%,dg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含气水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考虑气水相渗中的滑脱效应现象,在dwi、dgi同时参与判定时,上调dgi基准10%~15%;

如dwi大于85%时,且dg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水层。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技术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1、本发明基于计算机自动化设计和构建的计算方法和图版架构,集成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以及与其配套的处理方法、计算方法和判定方法都建立在计算机自动识别基础上,从预处理、计算准备、图版构建、判别模式设定到计算机自动化准备和实现的录井解释技术集成解决方案,集成度高、人工干预少以及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

2、本发明集成三角图版系首次提出基于钻井液录井参数流体识别集成图版,从集成程度和信息归纳程度看,目前尚无能够集成电导率、温度、甲烷组分、重组分、钻时和钻压,综合对含油储层、含气储层、含水储层和干层进行综合判断的集成三角图版法。

3、本发明利用数据周期性特征分析对录井参数进行预处理和校正,根据目前文献调研和专利查询情况,目前尚无与本发明类似地利用周期性特征对钻井液录井参数进行预处理和校正的技术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气测值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三角图版建立框架示意图;

图3为三角图版效果图;

图4为三角图版效果(水层)图;

图5为三角图版效果(干层)图;

图6为三角图版效果(气水层)图;

图7为三角图版自动化准备计算坐标变换示意图;

图8为概率图道判别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钻井液录井采集到的气测值进行预处理;

b、将预处理后的气测值、钻时、电导率和温度计算变化指数;

c、通过变化指数计算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

d、建立以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相对比值为三边的三角图版;

e、利用建立的三角图版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的初步识别;

f、建立基于三角图版的概率图道,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的最终识别。

所述步骤a中,通过校正气测值,使单根气及频率高于单根气的权重较低或剔除干扰数据。

所述校正气测值为:设钻杆单根长度区间为[8,10],则t单根∈[8,10],f单根>0.125,以此为截止频率ft,

ai=ft/2πni=0.1989,i=1,2,3…j,i∈n

则用迭代公式计算

yi=aixi+(1-ai)yi-1

其中,yi----------当前井深i点校正值;

xi---------当前井深i点读值;

yi-1----------当前井深i点读值;

ai-----------钻具系数,根据钻具长度取值,自然数组,无量纲;

ni-----------钻具长度,m;

其中,ai与单根长度有关。

所述气测值包括全烃组分值tg,单位%或ppm;甲烷组分值c1,单位%或ppm;乙烷组分值c2,单位%或ppm。

所述步骤b中,通过全烃组分值t、甲烷组分值c1、乙烷组分值c2、出口电导率值s、出口温度值t,分别计算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再通过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计算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

所述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分别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tg为色谱检测到的全烃组分值,单位%,c1为色谱检测到的甲烷组分值,单位%,c2为色谱检测到的乙烷组分值,单位%,wob为钻压,单位kn·m,rop为钻时,单位min/m,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甲烷组分平均值,μ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平均值,μ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平均值,μ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平均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δ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标准差,△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标准差。

所述步骤c中,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和含气指数g分别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则含水指数w计算方式如下:

则含气指数g计算方式如下:

则含油指数o计算方式如下: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d1、建立图版框

建立三角图版,边长l代表油oil、气gas、水water组分占钻井液体积理论最大百分含量,即l最大值lmax=1,将边长等分为三段,即有

l=l1+l2+l3

设定有一正圆o1与此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点均相交,其半径:

有与该圆同心另一圆形o2,其半径r2

刻度为顺时针设置(0,1),即按照顺时针方向,oil边自下而上,为零点和1点,water边自上而下,分别为零点和1点,gas边自右及左,依次为零点和1点。

根据w系数、g系数和o系数结果,分别在三角图版各对应边分别标注,分别作过三点与其所在轴零刻度衔接的邻边之平行线,三线必然两两相交,围成一个正三角形,其重心落在图版上对应的区间则判定该异常井段的储层发育情况及流体性质;

d2、igic坐标变换计算

将二维笛卡尔坐标系转换到三角图版设定的三角坐标系,设含水指数为lw,含油指数为lo,含气指数lg,

po(xo,yo):

pw(xw,xw):

pg(xg,yg):

xg=1-lg

yg=0

由于平行于lg边的辅助线必然斜率为0,故pg和pw所在辅助线的交点为三角形顶点,而后三角形中心p(x,y)的坐标分别为:

由此各深度点对应p坐标投影到三角解释集成图版中,或根据图版特征直接判断p点所在的流体识别区,将待解释井段的对应各深度点对应p点值投影到三角图版中根据散点的展布判断出该段可能钻遇某种流体,若散点分布在两个流体识别区则表明可能为两种流体并存。

所述步骤f中,概率图道的建立方法如下:

a、单点概率图道的建立

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对于任意序号为i的深度点,则有:

其中,i=1,2,3,…,n,i∈z

b、组合深度点的某井段概率图道的建立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设某井段内有m个深度点,即该井段长m米,则对应的概率图道建立方法如下:

dw=∑dwi;do=∑doi;dg=∑dgi;

其中,

i=1,2,3,…,m,i∈z

dw:对应井段相对含水可能性,单位%

do:对应井段相对含油可能性,单位%

dg:对应井段相对含气可能性,单位%。

所述步骤f中,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的判别原则如下: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则对应建立的概率图道,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直接比较doi、dwi和dgi的大小关系,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小于16%时,则不参与最终流体性质判别;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大于66%时,判断对应井深赋存对应流体类型的可能性最大,且以其为主进行定名。

所述步骤f中,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的判别模式如下:

1、含油层识别方面:

如doi大于66%,dwi小于16%,dg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oi大于66%,dwi大于25%,dg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o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油层;

如doi大于75%时,且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层;

对于油层考虑到原油的物理性质特性,适当下调66%基准至40%~50%;

2、含气层识别方面:

如dgi大于66%,dw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gi大于66%,dw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水同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

如dg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气层;

如dgi大于75%时,且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层;

对于气层,上浮66%基准至75%~80%;

3、含水层识别方面:

如dwi大于66%,dg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wi大于66%,dg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含气水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考虑气水相渗中的滑脱效应现象,在dwi、dgi同时参与判定时,上调dgi基准10%~15%;

如dwi大于85%时,且dg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水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利用三角图版和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判识的录井解释方法,包括

1)数据预处理

如图1所示,录井参数采集、传输和输出周期跨度大、受控因素多,造成其难以分析利用。本发明利用随钻接钻具(俗称接单根)这一典型的近似周期地影响因素,引入周期性分析和校正计算方法。下面将以气测值为例进行预处理计算示例。

设钻杆单根长度区间为[8,10],则t单根∈[8,10],f单根>0.125;以此为截止频率ft,

ai=ft/2πni=0.1989,i=1,2,3…j,i∈n

则可用迭代公式计算

yi=aixi+(1-ai)yi-1

其中,yi----------当前井深i点校正值;

xi---------当前井深i点读值;

yi-1----------当前井深i点读值;

ai-----------钻具系数,根据钻具长度取值,自然数组,无量纲;

ni-----------钻具长度,m。

其中,ai与单根长度有关。采用上述算法校正气测值,使单根气及频率高于单根气的权重较低或干扰数据大部分被剔除,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去单根效应和去噪、降噪。

其他录井参数,如温度、电导率均出现类似地与随钻接单根有关的周期性读值重复、跃迁和突变现象,均可使用上述计算方法进行预处理。

2变化指数计算

经过上述预处理计算,分别校正全烃组分值(tg,%或ppm)、甲烷组分值(c1,单位%或者ppm)、乙烷组分值(c2,%或ppm)出口电导率值(s,单位μs/cm或者μs/m)、出口温度值(t,单位℃或者℉),并归一化、标准化;分别计算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将甲烷数据数列、出口电导率数据数列和出口温度数据数列近似看作符合正态分布,显然,对于待求参数甲烷变化指数δc1、出口电导率变化指数δs、出口温度变化指数δt、出口钻井液含烃较重组分权重系数δoil,有如下计算方式实现:

其中,tg为色谱检测到的全烃组分值,单位%,c1为色谱检测到的甲烷组分值,单位%,c2为色谱检测到的乙烷组分值,单位%,wob为钻压,单位kn·m,rop为钻时,单位min/m,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甲烷组分平均值,μ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平均值,μ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平均值,μ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平均值,△c1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δs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电导率标准差,△t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温度标准差,△tg-c1-c2为待求深度点所在井段对应出口c1、c2之外烃重组分标准差。

设若

则含水指数w计算方式如下:

设若

则含气指数g计算方式如下:

设若

则含油指数o计算方式如下:

3)集成三角图版构建和数字化

如图2所示,建立如图正三角形,边长l代表油(oil)、气(gas)、水(water)组分占钻井液体积理论最大百分含量,即l最大值lmax=1,将边长等分为三段,即有

l=l1+l2+l3

本发明设定有一正圆o1与此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点均相交,易知其半径

更有与该圆同心另一圆形o2,其半径r2

如图3,刻度为顺时针(0,1),即按照箭头方向,oil边自下而上,为零点和1点,water边自上而下,分别为零点和1点,gas边自右及左,依次为零点和1点。

如图4-6所示,据w系数、g系数和o系数计算结果,分别在三角图版各对应边分别标注,分别作过三点与其所在轴零刻度衔接的邻边之平行线,三线必然两两相交成一正三角形,其重心(中心)落在图版上对应的区间则可判定该异常井段的储层发育情况及流体性质。

4)坐标变换

将二维笛卡尔坐标系转换到本发明设定的三角坐标系,设含水指数为lw,含油指数为lo,含气指数lg,

po(xo,yo):

pw(xw,xw):

pg(xg,yg):

xg=1-lg

yg=0

如图7所示,由于平行于lg边的辅助线必然斜率为0,故pg和pw所在辅助线的交点为三角形顶点,而后三角形中心p(x,y)的坐标分别为:

由此可以方便将各深度点对应p坐标投影到三角图版中,也可以根据图版特征直接判断p点所在的流体识别区,将待解释井段的对应各深度点对应p点值投影到三角图版中即可根据散点的展布判断出该段可能钻遇某种流体,若散点分布在两个流体识别区则表明可能为两种流体并存。

5)基于含水指数w、含油指数o以及含气指数g的储层含流体概率图道建立

应用含水指数、含气指数和含油指数建立含流体性质相对概率图道,进行最终识别。

该概率图道既可用多点井深组合的深度段进行总体识别,也可逐深度点识别。现分别声明如下:

a、单点概率图道的建立

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对于任意序号为i的深度点,则有:

其中,i=1,2,3,…,n,i∈z

b、组合深度点的某井段概率图道的建立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设某井段内有m个深度点,即该井段长m米,则对应的概率图道建立方法如下:

dw=∑dwi;do=∑doi;dg=∑dgi;

其中,

i=1,2,3,…,m,i∈z

dw:对应井段相对含水可能性,单位%

do:对应井段相对含油可能性,单位%

dg:对应井段相对含气可能性,单位%

7)利用概率图道进行储层含流体性质识别的判别模式,如图8所示:

设wi为某深度点对应含水指数,oi为某深度点含油指数,gi为某深度点含气指数,则对应的概率图道建立方法如下,对于单深度点的情形,直接比较doi、dwi和dgi的大小关系,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小于16%时,则不参与最终流体性质判别;

当doi或者dwi或者dgi其一大于66%时,判断对应井深赋存对应流体类型的可能性最大,且以其为主进行定名;

(1)含油层识别方面:

如doi大于66%,dwi小于16%,dg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oi大于66%,dwi大于25%,dg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o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油层;

如doi大于75%时,且dwi、dg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油层;

对于油层考虑到原油的物理性质特性,可适当下调66%基准至40%~50%。

(2)含气层识别方面:

如dgi大于66%,dw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气同层;

如dgi大于66%,dw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水同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且数值接近,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亦可;

如dgi大于66%且小于75%,同时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差气层;

如dgi大于75%时,且dw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气层;

对于气层,建议上浮66%基准至75%~80%。

(3)含水层识别方面:

如dwi大于66%,dgi小于16%,doi大于25%时,解释该层为油水同层;

如dwi大于66%,dgi大于25%,doi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含气水层;特殊地,当dgi与dwi均未大于66%且数值接近,同时doi小于16%的情形,解释为气水同层;考虑气水相渗中的滑脱效应等现象,在dwi、dgi同时参与判定时,适当上调dgi基准10%~15%。

如dwi大于85%时,且dgi、doi均小于16%时,解释该层为水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