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34031发布日期:2018-12-19 06:2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在隧道衬砌施工出现欠厚、脱空等缺陷,欠厚、脱空的产生会对隧道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在欠厚、脱空产生后,必须要进行处理,消除欠厚、脱空对隧道的不利影响,后期的处理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形成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防止隧道衬砌施工出现欠厚、脱空等缺陷,指导隧道质量缺陷全过程整治作业,确保衬砌质量零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

s1、光面爆破质量的控制,根据测量放样炮眼布置点,现场盯控钻工进行打眼;每循环爆破后采用断面仪量测开挖轮廓线,计算每循环的超挖方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s2、初支断面检测控制,初支完成后进行初支断面检测,存在欠挖部位立即处理;二衬施工前用断面检测仪对初支断面进行复测,局部有凸起部位增加检测断面,对凸起部位进行断面复测;

s3、初支断面欠挖处理,初支断面欠挖采用铣挖头处理方式,保证处理后的初支断面较平顺,土工布、防水板铺设背后不会出现大面积脱空现象;

s4、防水板挂设,照设计要求布设防水板固定点;拱腰及顶部加密,呈梅花型排列;当初支面存在凹坑时,在凹坑中间增加一个热熔垫片,使防水板与初支面密贴,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防水板背后出现脱空现象;控制好防水板松弛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后防水板能够密贴初支基面;

s5、逐窗口投料、逐层振捣、逐板注浆;二衬浇筑混凝土冲顶时不少于2个冲顶孔冲顶;两振:边墙部位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拱部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以插入式振捣器为辅,完成二衬混凝土浇筑;

s6、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个小时进行带模注浆;

s7、带模注浆完成后进行跟管养护,同时完成二衬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

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所述带模注浆采用水泥浆,配比按照水灰重量比0.6:1配制,配制好的浆液随拌随用。

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带模注浆设置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径向排气管,二次注浆管;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排气管,兼作拆模前的注浆管。

进一步的,带模注浆压力:初压0.05~0.08mpa,终压0.2mpa;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用于拆模前注浆(带模注浆),二次注浆管用于拆模后发现的拱顶小型或薄层空隙注浆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的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防止隧道衬砌施工出现欠厚、脱空等缺陷,指导隧道质量缺陷全过程整治作业,确保衬砌质量零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光面爆破质量的控制,根据测量放样炮眼布置点,现场盯控钻工进行打眼;每循环爆破后采用断面仪量测开挖轮廓线,计算每循环的超挖方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s2、初支断面检测控制,初支完成后进行初支断面检测,存在欠挖部位立即处理;二衬施工前用断面检测仪对初支断面进行复测,局部有凸起部位增加检测断面,对凸起部位进行断面复测;

s3、初支断面欠挖处理,初支断面欠挖采用铣挖头处理方式,保证处理后的初支断面较平顺,土工布、防水板铺设背后不会出现大面积脱空现象;

s4、防水板挂设,照设计要求布设防水板固定点;拱腰及顶部加密,呈梅花型排列;当初支面存在凹坑时,在凹坑中间增加一个热熔垫片,使防水板与初支面密贴,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防水板背后出现脱空现象;控制好防水板松弛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后防水板能够密贴初支基面;

s5、逐窗口投料、逐层振捣、逐板注浆;二衬浇筑混凝土冲顶时不少于2个冲顶孔冲顶;两振:边墙部位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拱部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以插入式振捣器为辅,完成二衬混凝土浇筑;

s6、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个小时进行带模注浆;所述带模注浆采用水泥浆,配比按照水灰重量比0.6:1配制,配制好的浆液随拌随用。

带模注浆设置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径向排气管,二次注浆管;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排气管,兼作拆模前的注浆管;

带模注浆压力:初压0.05~0.08mpa,终压0.2mpa;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用于拆模前注浆(带模注浆),二次注浆管用于拆模后发现的拱顶小型或薄层空隙注浆填充;

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个小时进行带模注浆。注浆采用水泥浆,配比按照水灰比0.6:1(重量比),配制好的浆液随拌随用,严禁使用停滞时间过长的浆液。注浆设备固定在台车尾部简易平台上,跟随着台车一起向前移动。注浆管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模板台车设置排气管和注浆管,设置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a),径向排气管(b),二次注浆管(c),具体措施如下:

a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采用φ50双壁打孔波纹管,沿拱顶通长布置,端头距上一施工缝约15cm,伸出端头模板不小于25cm,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排气管,兼作拆模前的注浆管。波纹管顶部及两侧打孔,孔眼大小2mm×3mm,间距10cm设置,打孔侧圆周包裹土工布。采用窄胶带简单固定(不能绑死)。

b径向排气管:采用φ38镀锌钢管(壁厚2.5mm),每模设置3根,中间b1号钢管设置在1号、2号两个注浆孔之间,两端b2、b3号钢管距离施工缝50cm,排气管上部对称设置2cm×2cm溢浆槽。b2、b3号钢管考虑内插二次注浆管,在侧面加大开口。

c二次注浆管:采用φ24可维护注浆管,中间与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a)并排安装,两端分别插入b2、b3号径向排气管内,下端伸出模板台车2cm。

带模注浆压力:初压0.05~0.08mpa,终压0.2mpa。排气管兼纵向注浆管a用于拆模前注浆(带模注浆),二次注浆管c用于拆模后发现的拱顶小型或薄层空隙注浆填充。拆模时应检查拱顶密实情况,并对密实情况进行记录。对大型空腔在拆模后应通过端头立即进行填充处理,不可通过二次注浆管c回填。注浆过程中发现吸浆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采取处理措施。

s7、带模注浆完成后进行跟管养护,同时完成二衬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

跟管养护装置由自动喷淋控制电箱、养护水箱、养护水管组成。

自动喷淋控制电箱控制喷淋时间,原理为液位继电器+时间控制装置,液位继电器控制水箱自动上水,有效的保护了水箱内水泵,避免人工控制水箱内没水时水泵空转而导致水泵烧坏。时间控制装置控制喷淋时间,每间隔30分钟喷淋一次,随时保证二衬混凝土面湿润。

养护水箱为自制,用3mm铁板加工而成,水的储存量为1.5m3左右,置于二衬台车二窗扶梯下,跟随台车向前移动,内设水泵,水泵采用2项或者3项泵。

养护水管采用φ50(内经φ42)ppr管,斜向上30°打双排孔,孔径为2mm,对称布置。每根管长4m,采用热熔焊接,跟管总长度为48m(每板二衬按照12m计算),养护管由膨胀挂钩每3米一道固定于隧道已施作二衬正拱顶,一段用封堵头封死,另一端连接进水软管,并固定于台车操作平台上,跟随台车向前移动。按照每2天施工一板二衬计算,二衬新施作混凝土至少养护6~7天,达到验标新施作混凝土至少养护7天的要求。

工区精测队对二衬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形成自检报告,进一步明确二衬缺陷,对缺陷部位进行敲击、钻孔等验证,明确缺陷范围及大小,根据衬砌缺陷处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隧道二次衬砌零缺陷施工方法,防止隧道衬砌施工出现欠厚、脱空等缺陷,指导隧道质量缺陷全过程整治作业,确保衬砌质量零缺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