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9092发布日期:2019-01-08 20:1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采高综采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在国内外被广泛地采用,现己成为国内外厚煤层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采高综采技术中通过液压支架来支撑和移动工作面,目前国内使用的液压支架通常包括由底座、顶梁、立柱、液压缸、护帮板及控制系统组成,工作面顶板的支撑主要依靠顶梁、立柱和液压缸;底座主要用来稳定液压支架;支架的操作主要通过电液控制系统实现。

降柱移架过程中,顶煤破碎形成的粉尘会从两液压支架侧护板的缝隙处洒落,在工作面横向风流的作用下很快扩散至整个工作面,严重污染了下风侧作业区域。特别是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割煤强度大,支架高度高,降柱移架产尘污染极大,给支架人行道内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针对综采工作面降柱移架产尘的治理,多是在支架前探粱处安装喷雾,并与支架联动,当支架降柱移架时自动开启喷雾,但该方式仅能在下风侧对已经扩散的粉尘进行沉降,对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行道内的作业人员并无实质性防护。此外,也有将喷雾布置在液压支架掩护梁侧护板处,利用喷雾来湿润顶板破碎煤体减少产尘,虽然能够取到一定的降尘效果,但喷雾会造成人行道淋水,恶化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包括半柔性的捕尘帘,所述捕尘帘两侧分别连接到一组吊滑轮上,每组所述吊滑轮的数量为多个,且每组所述吊滑轮设置到一根导轨上,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两根所述导轨分别通过耳板固定设置到液压支架侧护板上,且两根所述导轨相互平行。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捕尘帘用于兜接降柱移架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并向后排出煤尘。捕尘帘采用柔性的,是便于在具体使用过程的降柱移架过程中,两个液压支架侧护板错位时,捕尘帘不会因为移动而产生折损,适应性更强。捕尘帘通过吊滑轮设置在导轨上,并与导轨滑动配合,使得捕尘帘可以沿着导轨移动。

进一步,为了便于设置吊滑轮和捕尘帘,所述导轨为c型直导轨,且c形开口朝下。

进一步,为了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耳板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为了便于设置滑轮,所述吊滑轮由滚轮和吊架组成,吊架呈t字形,t字形的水平段两端设置所述滚轮,t字形的竖直段与所述捕尘帘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滑轮滑脱,所述导轨的两端封闭。

进一步,为了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再减轻自身的重量,所述导轨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为了使得捕尘帘不至于被损坏,所述捕尘帘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相对于现有的支架喷雾降尘方式,能够从源头兜接和封闭粉尘,有效地避免了降柱移架过程中两侧护板缝隙处产生的粉尘从高处洒落时被风流吹扬并扩散至整体工作面,降尘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捕尘帘采用吊装滑轮进行安装设置,在支架移动的时候,捕尘帘自身不会发生扭曲皱裂,实用性极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压支架移动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压支架移动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包括半柔性的捕尘帘2,作为优选,捕尘帘2采用耐磨材料制成。捕尘帘2两侧分别连接到一组吊滑轮3上,每组吊滑轮3的数量为多个,且每组吊滑轮3设置到一根导轨4上,并与导轨4滑动配合,两根导轨4分别通过耳板5固定设置到液压支架侧护板1上,且两根导轨4相互平行。耳板5的数量为多个。导轨4为c型直导轨,且c形开口朝下。导轨4的两端封闭。导轨4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吊滑轮3由滚轮和吊架组成,吊架呈t字形,t字形的水平段两端设置滚轮,t字形的竖直段与捕尘帘2固定连接。

本发明各部分的功能原理为导轨上的耳板5与综采工作面相邻两液压支架的侧护板内侧相互固定起到支撑的作用,捕尘帘用来兜接封闭和向后导出煤尘。捕尘帘2采用柔性的,是便于在降柱移架过程中两根导轨错位时进行调整形状不会因为移动而产生折损,适应性更强。捕尘帘2通过吊滑轮3设置在导轨4上,并与导轨4滑动配合,使得捕尘帘2可以沿着导轨4移动。导轨4设置成c型,且c形开口朝下,是为了便于设置吊滑轮3。吊滑轮3通过滚轮和t字形的吊架组成,t字形的吊架配合c型直导轨,便于安装和使用。为了减轻自身的重量,以及保证结构强度,导轨4采用了轻质且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同时,为了使得捕尘帘2更加耐磨,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使得不易因为反复受力而造成严重的磨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当其中一架液压支架前移时带动一根导轨4前移,相连的捕尘帘2受力扯紧张开,将支架前移形成的间隙封闭,保证移架时产生的粉尘无法扩散出来;同时,捕尘帘2在导轨4内向上滑动,保证自身不会发生扭曲皱裂,而自然沉积于捕尘帘2上的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渐滑落排于支架后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移架闭尘导尘装置,包括半柔性的捕尘帘,所述捕尘帘两侧分别连接到一组吊滑轮上,每组所述吊滑轮的数量为多个,且每组所述吊滑轮设置到一根导轨上,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两根所述导轨分别通过耳板固定设置到液压支架侧护板上,且两根所述导轨相互平行。本发明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相对于现有的支架喷雾降尘方式,能够从源头兜接和封闭粉尘,有效地避免了降柱移架过程中两侧护板缝隙处产生的粉尘从高处洒落时被风流吹扬并扩散至整体工作面,降尘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捕尘帘采用吊装滑轮进行安装设置,在支架移动的时候,捕尘帘自身不会发生扭曲皱裂,实用性极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文;张设计;马威;吴国友;胥奎;杨桐;袁地镜;陈芳;黎志;杨俊磊;庄学安;冉川;王伟黎;陈玉涛;莫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6
技术公布日:2019.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