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2879发布日期:2019-01-16 06:4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常规油气资源却在减少,因此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开发困难。水力压裂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全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进程。

水力压裂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效率,保证油气田的开采产量。但是水力压裂也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压裂液的使用导致水力压裂成本过高。水力压裂技术的重点是压裂车使用压裂液压裂低渗透油气储层,其中压裂液为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价格高。随着水力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压裂液用量极大增加,压裂施工成本相应升高。超长水平井压裂费用的构成比例中,超过10%为压裂液及相关费用、压裂施工费用、支撑剂及相关费用、施工准备费用,而这些费用中,压裂液及相关费用占28.8%,是压裂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压裂液的成本高,对施工工艺要求也高,且用量大。

另一方面,采用目前的压裂液进行水力压裂可能带来污染。水力压裂技术大量使用压裂液,由于压裂液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带来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增加风险,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目前的压裂液进行水力压裂,成本过高且可能带来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水平井的水平井段沿径向钻取径向井;

通过所述水平井向所述径向井内注入液氮,直至所述径向井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

封闭所述径向井,进行闷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液氮步骤包括:

向所述水平井内下入工作管柱;

采用封隔器在位于所述径向井远离所述水平井井底一侧将所述工作管柱和所述水平井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封堵;

通过所述工作管柱向所述径向井注入预定温度的液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温度为-19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闷井步骤包括:将桥塞下入至所述工作管柱内远离所述水平井井底一侧的预定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位置与所述封隔器位于同一轴向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注入液氮之前,在所述径向井内设置用于获取所述液氮压力信息的压力传感器;

相应的,所述注入液氮步骤包括:当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的所述液氮压力出现突降时,表示所述径向井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闷井时长至少为3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闷井步骤结束后,打开所述径向井,释放井底氮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距离所述水平井井底由近及远按照预定规则钻取多个沿轴向排布的径向井单元;所述径向井单元包括多个位于所述水平井段的同一轴向位置的径向井;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在钻取相应的径向井单元后对该径向井单元执行所述注入液氮步骤和闷井步骤,然后再在对下一径向井单元执行所述钻取步骤、所述注入液氮步骤、所述闷井步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井单元包括4~6个位于所述水平井段的同一轴向位置的径向井;所述径向井单元的径向井沿所述水平井段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径向井单元之间间隔50米。

一种采用所述方法的造地层裂缝的装置,包括:

钻井组件,用于在水平井的水平井段沿径向钻取径向井;

注入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水平井向所述径向井内注入液氮,直至所述径向井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

桥塞,用于封闭所述径向井,进行闷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水平井内的工作管柱;

封隔器;所述封隔器设于所述径向井远离所述水平井井底的一侧,用于封堵所述工作管柱和所述水平井井筒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

压裂车;所述压裂车通过所述工作管柱向所述径向井注入液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径向井内的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径向井内液氮的压力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桥塞为可取式桥塞。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在水平井中钻取径向井后注液氮的方式,利用液氮低温和气化高压来产生和扩展裂缝,沟通天然裂缝,能有效的增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正常水平井射孔,射孔距离有限,需要用水力压裂来延伸和扩展裂缝。本申请采用径向井,不需要射孔和水力压裂来延伸扩展裂缝。本申请相当于用径向井和注液氮闷井直接替代了射孔和水力压裂,相对于水力压裂的花费,直接打径向井比较低廉。

氮气占地表空气体积的75%,采集方便,造价低廉,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因此相较于水力压裂,造地层裂缝成本极大降低,且不会产生污染。

整体上,本发明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压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及装置,能有效的增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同时降低了低渗透油气藏开采的成本,且不污染环境。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注入液氮步骤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应用图1的方法造地层裂缝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图,即第一径向井单元沿水平井径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裂车;2、水平井;3、人工裂缝;4、封隔器;501、第一径向井单元;502、第二径向井单元;503、第三径向井单元;6、天然裂缝;7、径向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水平井的水平井段沿径向钻取径向井;

步骤s20:通过所述水平井向所述径向井内注入液氮,直至所述径向井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

步骤s30:封闭所述径向井,进行闷井。

在步骤s10中,水平井2有竖直井段和水平井段,在水平井段沿其径向钻取径向井7,径向井7的直径为2厘米,深度为10米。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径向井的参数仅用作参考,本申请对径向井7的直径、径向井7的深度不作限制。

在步骤s20中,水平井2中有井筒,再下入工作管柱,可以用封隔器4把井筒和工作管柱间的环形空间封堵住,通过工作管柱向径向井7内注入液氮,直至所述径向井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可行的方式向径向井7内注入液氮,本申请不作特别的限定。

在步骤s30中,封闭所述径向井7,可以在径向井7和水平井2井筒的相交处封堵,也可以在所述径向井7远离所述水平井2井底的一侧将所述工作管柱封堵,本申请不作限制,只要能使径向井7被封闭即可。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造地层裂缝的方法,通过在水平井2中钻取径向井7后注液氮的方式,利用液氮低温和高压来产生和扩展人工裂缝3,沟通天然裂缝6,能有效的增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正常水平井射孔,射孔距离有限,需要用水力压裂来延伸和扩展裂缝。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径向井,不需要射孔和水力压裂来延伸扩展裂缝。本申请相当于用径向井和注液氮闷井直接替代了射孔和水力压裂,并且相对于水力压裂的花费,直接打径向井比较低廉,同时操作十分方便。

氮气占地表空气体积的75%,采集方便,造价低廉,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因此相较于水力压裂,造地层裂缝成本极大降低。

相比于其他的压裂液,液氮气化后变成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且无毒无污染,即采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造地层裂缝不会产生污染。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应用图1的方法造地层裂缝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图,也即第一径向井单元501沿水平井2径向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液氮步骤(s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向所述水平井内下入工作管柱;

步骤s22:采用封隔器在位于所述径向井远离所述水平井井底一侧将所述工作管柱和所述水平井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封堵;

步骤s23:通过所述工作管柱向所述径向井注入预定温度的液氮。

在步骤s21中,工作管柱是注液氮的通道,工作管柱设于水平井2井筒内。

在步骤s22中,为了把液氮注入到所述径向井7中,用封隔器4封堵工作管柱和水平井2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图4中在径向井7靠近水平井2井底的一侧也设置了封隔器4,相对应的,在其后的同一轴向位置,在工作管柱内设置了桥塞,用于闷井,可以使闷井效果更好,人工裂缝3得到扩展。所述封隔器4能够在超低温和高压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封闭性。

在步骤s23中,所述预定温度优选为-196℃。在常压下,液氮温度为-196℃。液氮注入到径向井7中,由于液氮温度极低,与液氮接触后,地层中的孔隙水结冰膨胀产生压力,岩石降温收缩产生拉力,两种力共同作用产生人工裂缝3。具体的,注液氮的速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地层的温度进行调节。地层的温度越高,液氮气化就越迅速,相应的注液氮的速度就要越快。总体上来说注液氮的速度越快越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注入液氮之前,在所述径向井7内设置用于获取所述液氮压力信息的压力传感器。相应的,所述注入液氮步骤(s20)包括:当压力传感器获取的所述液氮压力出现突降时,表示所述径向井7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

其中,向径向井7内持续注入液氮,使液氮压力不断增大,加压到地层的破裂压力。观察压力监测装置测出的压力曲线,一旦地层破裂产生裂缝,液氮所处空间的体积就会突然增大,压力曲线就会突降,这时的压力就是地层破裂压力。

利用液氮的高压在径向井7中产生新的人工裂缝3,并使得径向井7中由于液氮温度极低产生的人工裂缝3增强扩展,提高了油气的渗流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闷井步骤(s30)包括:将桥塞下入至所述工作管柱内远离所述水平井2井底一侧的预定位置。具体的,所述预定位置与所述封隔器4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将桥塞和封隔器4设于同一轴向位置,便于定位,方便之后取出桥塞。但也可以将桥塞和封隔器4设于不同的轴向位置,只要能实现闷井的效果即可。

所述桥塞能够在超低温和高压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封闭性,用桥塞闷井,使液氮充分与径向井7附近储层继续作用,利用液氮气化产生的高压来扩展已有的人工裂缝3和沟通天然裂缝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闷井时长至少为3天,闷井时液氮气化产生的高压会扩展已有的人工裂缝3和沟通天然裂缝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闷井步骤(s30)结束后,还包括步骤s40:打开所述径向井,释放井底氮气。具体的,取出工作管柱中用于封闭径向井7的桥塞,便可释放井底氮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距离所述水平井2井底由近及远按照预定规则钻取多个沿轴向排布的径向井单元;所述径向井单元包括多个位于所述水平井段的同一轴向位置的径向井;所述预定规则包括:在钻取相应的径向井单元后对该径向井单元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然后再在对下一径向井单元执行钻取步骤(s10)、注入液氮步骤(s20)、闷井步骤(s30)。不能先把所有的径向井单元全部都钻取好,因为全部的径向井单元都钻取好后,如果某一径向井单元所对应的岩石强度较低,它产生的裂缝特别大,而其余径向井单元内产生的裂缝很小,从而开采不均匀导致产量过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径向井单元内的液氮压力来判断所产生裂缝的大小,再调整闷井时长,使每个径向井单元产生的裂缝大小相近,从而开采均匀,增加产量。具体的,压力较大时,产生的裂缝较小,从而增加闷井时长以产生更大的裂缝,使压力降低,趋于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径向井单元的个数不做限制。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共钻取了3个沿轴向排布的径向井单元,分别为靠近水平井2井底的第一径向井单元501、位于中间的第二径向井单元502、远离水平井2井底的第三径向井单元503。

具体的,先钻取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对第一径向井单元501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然后钻取第二径向井单元502,对第二径向井单元502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最后钻取第三径向井单元503,对第三径向井单元503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相邻径向井单元之间的距离为50米。其中,钻取步骤(s10)可以包括:先用开窗钻头在工作管柱和水平井井筒上磨铣开孔;然后使用软管传递扭矩和钻压,借助高压射流的水力喷射作用和小型钻头旋转破碎地层,在水平井2同一轴向位置的周向钻出多个井眼,形成多个径向井7。同一径向井单元的径向井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否则可能会受到剪切作用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水平井2及径向井7的钻取方式不作限制,本申请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工作管柱设于水平井井筒内,工作管柱是注液氮的通道,也是钻井工具下入的通道,在钻取径向井单元时,先在工作管柱磨铣开孔,再在水平井井筒上磨铣开孔。

在注入液氮步骤(s20)中,封隔器4设于径向井单元左右两侧,相邻径向井单元可以共用一个封隔器4。封隔器4用于封堵工作管柱和水平井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

在闷井步骤(s30)中,桥塞设于工作管柱内进行闷井,闷井时长至少为3天,设完桥塞后即可钻取下一径向井单元,无需等待闷井结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闷井的同时,钻取下一径向井单元,不浪费闷井的时间。闷井完成后,再对下一径向井单元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每个径向井单元的闷井时长可以不同,根据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径向井单元内的液氮压力来判断所产生裂缝的大小,再调整闷井时长,使每个径向井单元产生的裂缝大小相近,从而开采均匀,增加产量。

更具体的,每个径向井单元包括4~6个位于所述水平井段的同一轴向位置的径向井7;所述径向井单元的径向井7沿所述水平井段的周向间隔分布。从图4可以看出,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的径向井7位于水平井段的同一轴向位置,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的径向井7沿所述水平井段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中,径向井7的个数为6个,各径向井7之间的夹角为60°,径向井7的直径为2厘米,径向井7的深度为10米。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径向井单元的数量、各单元径向井7的个数、径向井7之间的夹角、径向井7的直径、径向井7的深度以及相邻径向井单元之间的距离不作限制,本申请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每个径向井单元的径向井数量、径向井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继续参考图3、图4,以读者面对图面时的右手方向为右,即图3中水平井井底在最右方。首先,在已钻取好的水平井2的水平井段的右边部分(靠近水平井井底处)钻取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当然,在其他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先下入工作管柱,这时钻取第一径向井单元501时除了要在水平井井筒上磨铣开孔,还要先在工作管柱上磨铣开孔。对于水平井和径向井的钻取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所示,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中,径向井7的个数为6个,各径向井7之间的夹角为60°,径向井7的直径为2厘米,径向井7的深度为10米。

在水平井2内下入工作管柱,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左侧设置封隔器4,封堵工作管柱和水平井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也可以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右侧也设置一封隔器4,对应的,在封隔器4所处轴向位置设一桥塞在工作管柱内。也可以把封隔器4先全部设好,如图3所示,相邻封隔器4之间距离为50米,每两个封隔器之间有一个径向井单元。

先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内设一压力传感器,用压裂车1通过工作管柱向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内注入液氮,由于液氮温度极低,与液氮接触后,地层中的孔隙水结冰膨胀产生压力,岩石降温收缩产生拉力,两种力共同作用产生人工裂缝3。

不断注入液氮,会使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内的液氮压力不断增大,利用液氮的高压在径向井7中产生新的人工裂缝3,并使得径向井7中由于液氮温度极低产生的人工裂缝3增强扩展,提高了油气的渗流面积。

当压力传感器获取的所述液氮压力出现突降时,表示所述径向井7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这是因为一旦地层破裂产生裂缝,液氮所处空间的体积就会突然增大,压力曲线就会突降,这时的压力就是地层破裂压力。

此时停止注入液氮,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的左侧封隔器4所处轴向位置设一桥塞,桥塞位于工作管柱内,和第一径向井单元501右侧的桥塞相对应,实现封闭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的功能。用桥塞闷井,使液氮充分与径向井7附近储层继续作用,利用液氮气化后的高压来扩展已有的人工裂缝3和沟通天然裂缝6。

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闷井的同时,开始钻取第二径向井单元502。先用开窗钻头在工作管柱和水平井井筒上磨铣开孔,具体的钻取方法不做赘述。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的闷井时长至少是3天。闷井结束后,取出桥塞,释放井底氮气。封隔器可以不用取出。

然后对第二径向井单元502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每个径向井单元的闷井时长可以不同,根据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径向井单元内的液氮压力来判断所产生裂缝的大小,再调整闷井时长,使每个径向井单元产生的裂缝大小相近,从而开采均匀,增加产量。

每个径向井单元的径向井数量、径向井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第二径向井单元502闷井的同时,开始钻取第三径向井单元503。第二径向井单元502闷井结束后,取出桥塞,释放井底氮气。然后对第三径向井单元503执行注入液氮步骤(s20)和闷井步骤(s30)。

第三径向井单元503闷井结束后,取出桥塞,释放井底氮气。

以上就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造地层裂缝的方法,实现造地层裂缝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不使用常规的压裂液对油气储层进行压裂,其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利用液氮低温和气化高压来产生和扩展人工裂缝3,沟通天然裂缝6,能有效的增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2、正常水平井射孔,射孔距离有限,需要用水力压裂来延伸和扩展裂缝。本申请采用径向井,不需要射孔和水力压裂来延伸扩展裂缝。本申请相当于用径向井和注液氮闷井直接替代了射孔和水力压裂,相对于水力压裂的花费,直接打径向井比较低廉;

3、氮气占地表空气体积的75%,采集方便,造价低廉,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因此相较于水力压裂,造地层裂缝成本极大降低,且不会产生污染。

整体上,本发明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压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造地层裂缝的方法,能有效的增强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同时降低低渗透油气藏开采的成本,且不污染环境,具有切实意义。

本申请针对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造地层裂缝的方法,还对应提供了一种造地层裂缝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钻井组件、注入组件和桥塞。其中,所述钻井组件用于在水平井2的水平井段沿径向钻取径向井7。钻井组件及钻井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所述注入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水平井2向所述径向井7内注入液氮,直至所述径向井7内的液氮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所述桥塞用于封闭所述径向井7,进行闷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组件包括工作管柱、封隔器4和压裂车1。其中,所述工作管柱设于所述水平井2内。所述封隔器4设于所述径向井7远离水平井2井底的一侧,用于封堵所述工作管柱和水平井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以便于所述液氮能被注入径向井7中,所述封隔器4能够在超低温和高压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封闭性。所述压裂车1位于地面,压裂车1上装有液氮,通过所述工作管柱向所述径向井7快速注入液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径向井7内的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径向井7内液氮的压力信息。具体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径向井单元501、第二径向井单元502和第三径向井单元50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桥塞为可取式桥塞。闷井完成后,可以被取出,以释放井底氮气。所述桥塞能够在超低温和高压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封闭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实施方式与方法实施方式相对应,其能够实现方法实施方式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应的达到方法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