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2248发布日期:2019-04-29 14: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的旋挖钻机,尤其涉及一种旋挖钻机的变径筒式钻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建工程中,灌桩是作为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旋挖钻机输出的扭矩和加压力最终都传递给筒钻,灌桩往往桩径较大,在钻孔时,为了提高钻孔质量和钻孔高效,需要进行分段钻孔,先在桩径内钻出多个小尺寸的钻孔,然后再钻出与灌桩相同尺寸的桩孔,依次循环向下钻到所需深度,虽然这样提高了钻孔质量和钻孔高效,但不同尺寸的筒钻需要来回更换,并且每完成一次循环都需要更换成捞渣斗打捞钻料,这样不断的更换钻具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变径筒式钻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断的更换钻具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变径筒式钻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径筒式钻头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部,所述固定杆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调节孔,所述固定杆上贯穿设有销钉,所述销钉插接在调节孔内,将固定杆与调节杆固定;所述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钻盘,所述固定杆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钻盘与固定杆的第一转动座之间沿其周向至少设有两个折叠支撑单元;所述折叠支撑单元包括第二转动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接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与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连接座与第二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所述钻盘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钻挖部,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二钻挖部,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三钻挖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钻挖部包括第一钻板,所述第一钻板焊接在所述钻盘上,所述第一钻板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第一截齿。

进一步,所述第一钻板呈s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钻挖部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外部,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扇形结构的第二钻板,所述第二钻板远离转轴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第二截齿,所述第二钻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钻板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块上贯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钻板围成漏斗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二钻板交错设置,且交错处形成底部进料口。

进一步,所述第三钻挖部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焊接在连接座上,连接块远离连接座的一侧焊接有第三钻板,所述第三钻板远离连接块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第三截齿。

进一步,所述第三钻板围成筒状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三钻板交错设置,且交错处形成上部进料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位于所述连接座内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相互啮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钻孔时,不需要往复更换钻筒,只需要改变本发明筒钻的钻径就可得到不同钻径的钻筒,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更换不同尺寸钻具所带来的强大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变径筒式钻头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固定杆1、第一转动座11、连接部12、调节杆2、调节孔21、连接座3、连接块31、第三钻板32、第三截齿33、钻盘4、第二转动座41、第一钻板5、第一截齿51、第一连杆6、支撑板61、转轴62、第二钻板63、第二截齿64、第一齿盘65、第二连杆7、第二齿盘71、销钉8、固定块91、螺杆92、固定座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变径筒式钻头装置,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部12,固定杆1内设有调节杆2,调节杆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调节孔21,固定杆1上贯穿设置销钉8,销钉8插接在调节孔21内,调节杆2的底部固定设有钻盘4,钻盘4与固定杆1之间沿其周向至少设有两个折叠支撑单元,销钉8可有效固定调节杆2在固定杆1内的位置。

如图4所示,折叠支撑单元包括第二转动座41,第二转动座41沿钻盘4周向固定设置在钻盘4的顶面上,第二转动座41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6,第一连杆6远离第二转动座41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上还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第一转动座11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上,当需要不同筒径的钻筒时,调节固定杆1与调节杆2的总长度,来实现调节折叠支撑单元,当调节杆2从固定杆1内伸出时,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之间的张角增大,此时,钻筒变小,当调节杆2缩进固定杆1内时,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之间的张角减小,此时,钻筒变大,由此实现可变径的钻筒,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钻孔。

如图3所示,钻盘4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钻挖部,第一钻挖部包括第一钻板5,第一钻板5焊接在钻盘4上,第一钻板5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设有第一截齿51,第一钻板5呈s形结构,钻盘4底部的第一截齿51可将钻孔底部中心位置的岩石泥沙钻出。

如图3,4所示,第一连杆6上设有第二钻挖部,第二钻挖部包括长条形的支撑板61,支撑板61焊接在第一连杆6的外部,支撑板61远离第一连杆6的一侧固定设有转轴62,转轴62上固定连接有扇形结构的第二钻板63,第二钻板63远离转轴62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第二截齿64,第二钻板63与支撑板61之间设有固定装置,如图2,4所示,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91和固定座93,固定块91固定连接在第二钻板63上,固定座93固定在支撑板61上,固定块91上贯穿设有螺杆92,螺杆92螺纹连接在固定座93上,第二钻板63围成漏斗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二钻板63交错设置,且交错处形成底部进料口,第二钻板63上的第二截齿64可将钻孔底部的岩石泥沙钻出,在钻挖过程中,随着筒钻的旋转钻入,被钻出的碎岩石泥沙,会顺着相邻的两个第二钻板63交错形成的底部进料口进入到筒钻内,当筒钻内的岩石泥沙聚集满后,打开第二钻板63与支撑板61之间的固定装置,此时,第二钻板63被打开,筒钻内的碎岩石泥沙排出。

如图2,3,4所示,第二连杆7上设有第三钻挖部,第三钻挖部包括连接块31,连接块31焊接在连接座3上,连接块31远离连接座3的一侧的焊接有第三钻板32,第三钻板32远离连接块3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第三截齿33,第三钻板32围成筒状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三钻板32交错设置,且交错处形成上部进料口,第三钻板32上的第三截齿33可将钻孔侧部的岩石泥沙钻出,被钻出的碎岩石泥沙,会顺着相邻的两个第三钻板32交错形成的上部进料口进入到筒钻内,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位于连接座3内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齿盘65和第二齿盘71,第一齿盘65和第二齿盘71相互啮合,第一齿盘65和第二齿盘71确保了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转动时,始终同步转动,这样有效确保了连接座3处于竖直转态,从而有效确保了在筒钻变径过程中的第三钻板32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使整个钻筒在第三钻板32交错放置的状态下进行收缩或扩张,形成尺寸不同的钻筒。

在对筒钻内部碎岩石泥沙排出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第三钻板32与第二钻板63之间的泥沙清除掉,将螺杆92的旋拧部漏出,方可实现对第二钻板63的打开,在卸出筒钻内的碎岩石泥沙时,至少打开一个第二钻板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