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696发布日期:2018-09-11 20:30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



背景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中,洞内施工方向控制一般分为人工导线测量和盾构机自带导向系统(简称“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指导盾构施工。因而目前盾构法施工测量过程中,人工洞内导线测量与导向系统自动测量为两项主要任务,一般盾构生产厂家不提供导向系统安装架等硬件设备,也对安装架不进行有效地改进,因而不能满足实际测量需求,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精度。日本小松盾构机虽提供了安装架的设计图,但此种安装架安装困难,工序繁多,安装工作时间长,且使用工具种类多,已不能满足目前盾构高效施工的要求。

现如今,对盾构机自带导向系统中的激光站(具体包括全站仪、后视靶等)进行安装时,所采取的通用安装方式是先用冲击电钻在混凝土管片上打孔,之后再使用膨胀螺丝将用于安装盾构机自带导向系统激光站的吊篮固定在混凝土管片上。此种方式冲击电钻打孔过多,不仅对管片破坏过大,而且经常与管片内部钢筋发生位置碰撞,导致施工效率低,无法预知管片内部钢筋位置的布置。

现有的盾构导向激光站吊篮稳定性不足,重量过大,在操作过程中不便携带。且现有的激光站吊篮设计时并未对现有激光站结构模式和激光站全站仪的操作考虑完全,激光站全站仪所配套设施无安装、悬挂位置,全站仪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通过将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和X形连接杆组成吊装架,并在X形连接杆的交叉处开设有一个供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之间连接螺栓安装的安装孔,不仅操作便捷、稳定性高、对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的损伤小,而且能大幅提高激光站前移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的吊装架和固定在所述吊装架下方供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的激光站水平安装的底板,所述吊装架包括由后至前逐渐向下倾斜的X形连接杆和连接在所述X形连接杆与底板之间的多个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与底板呈垂直布设,所述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所述X形连接杆的交叉处开设有一个供所述连接螺栓安装的安装孔;

所述X形连接杆包括两根对称布设的连接杆,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包括两根前支撑杆和两根后支撑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前支撑杆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后支撑杆进行连接;

两根所述后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供所述激光站用数据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安装的安装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对所述激光站进行安装固定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位于所述安装孔的正下方。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侧或后侧焊接有由圆钢弯折而成的手提把手,所述手提把手与所述底板相平行。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用矩形钢板加工制作而成的带有多个圆形通孔的平直面板,所述平直面板的宽度为190mm~210mm,所述平直面板的长度为345mm~375mm。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均为角钢,所述前支撑杆的长度为350mm~390mm。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X形连接杆所在平面与所述底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47°。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为固定螺栓。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矩形钢板且其与底板呈垂直布设,所述安装座的宽度为45mm~55mm,所述安装座的长度为90mm~110mm,所述安装座底部距所述底板顶面的距离为140mm~160mm。

上述的一种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激光站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所述后支撑杆与安装座之间以及所述X形连接杆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均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在X形连接杆与底板之间的竖向支撑杆设置为四根,使所述激光站吊篮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并为所述激光站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之间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安装时,只需要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用冲击钻打一个孔,之后再使用膨胀螺丝将所述激光站吊篮固定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节省施工时间及材料,减小了对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的损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进行镂空加工使重量减轻,并通过在底板的前侧或后侧安装手提把手,便于携带。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根后支撑杆之间焊接一个安装座,便于激光站的数据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安装固定。

5、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加工效率高,适用面广且能重复多次使用,能有效推广到其它盾构隧道的施工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和X形连接杆组成吊装架,并在X形连接杆的交叉处开设有一个供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之间连接螺栓安装的安装孔,不仅操作便捷、稳定性高、对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的损伤小,而且能大幅提高激光站前移时间。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2—前支撑杆; 3—后支撑杆;

4—X形连接杆; 5—安装座; 6—手提把手;

7—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吊装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的吊装架和固定在所述吊装架下方供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的激光站水平安装的底板1,所述吊装架包括由后至前逐渐向下倾斜的X形连接杆4和连接在所述X形连接杆4与底板1之间的多个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与底板1呈垂直布设,所述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所述X形连接杆4的交叉处开设有一个供所述连接螺栓安装的安装孔;

所述X形连接杆4包括两根对称布设的连接杆,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杆包括两根前支撑杆2和两根后支撑杆3,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前支撑杆2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后支撑杆3进行连接;

两根所述后支撑杆3之间连接有供所述激光站用数据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安装的安装座5,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对所述激光站进行安装固定的安装柱7,所述安装柱7位于所述安装孔的正下方。

实际使用时,将所述吊装架与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之间设置为螺栓连接,在安装时,只需要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用冲击钻打一个孔,之后再使用膨胀螺丝将所述激光站吊篮固定在所施工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上,节省施工时间及材料,减小了对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的损伤。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连接在所述X形连接杆4与底板1之间的竖向支撑杆设置为四根,使所述激光站吊篮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并为所述激光站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两根所述后支撑杆3之间连接有供所述激光站用数据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安装的安装座5,便于所述激光站的数据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安装固定。

实际使用时,所述X形连接杆4是由两根尺寸相同的圆钢焊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前侧或后侧焊接有由圆钢弯折而成的手提把手6,所述手提把手6与所述底板1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为用矩形钢板加工制作而成的带有多个圆形通孔的平直面板,所述平直面板的宽度为190mm~210mm,所述平直面板的长度为345mm~375mm。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所述底板1为用矩形钢板加工制作而成的带有多个圆形通孔的平直面板,使吊篮自身重量减轻,并通过在底板1的左侧或右侧安装手提把手6,便于携带。

实际使用时,所述平直面板的宽度优选为200mm,所述平直面板的长度优选为36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杆2和后支撑杆3均为角钢,所述前支撑杆2的长度为350mm~390mm。

实际使用时,所述前支撑杆2和后支撑杆3采用一整根50mm×50mm×5mm角钢切割而成,所述前支撑杆2的长度优选为37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X形连接杆4所在平面与所述底板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47°。

实际使用时,所述X形连接杆4所在平面与所述底板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6°。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柱7为固定螺栓。

实际使用时,所述安装柱7为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嵌入于底板1上,所述固定螺栓的底面与底板1相平齐,用于所述激光站全站仪、后视靶的固定,操作便捷,安装拆卸简单。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5为矩形钢板且其与底板1呈垂直布设,所述安装座的宽度为45mm~55mm,所述安装座的长度为90mm~110mm,所述安装座5底部距所述底板1顶面的距离为140mm~160mm。

实际使用时,所述矩形钢板的宽度优选为50mm,所述安装座的长度优选为100mm,所述安装座5底部距所述底板1顶面的距离优选为1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与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所述后支撑杆3与安装座5之间以及所述X形连接杆4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均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实际加工过程中,采用一整片钢板进行成批加工会提高制作效率,首先准备一张8mm厚钢板,再在钢板上绘好切割轮廓,进行底板1和安装座5的成型切割;然后再将底板1与预先加工成的前支撑杆2、后支撑杆3和X形连接杆4按照设计要求焊接固定为一体;最后在底板1上安装固定安装柱7,并在两根所述后支撑杆3之间焊接安装座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