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7664发布日期:2018-09-07 22:1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工程中尾管悬挂器是尾管固井的关键工具。尾管悬挂器主要包括悬挂本体总成、回接筒、送入工具及密封系统等。回接筒主要作用是尾管回接固井的密封筒,便于后期进行套管回接时候回接插头能够插入回接筒,达到整个管串的有效密封,实现井筒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保护丢手机构防止丢手机构砂卡。为避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内部在尾管固井施工期间进入固项颗粒,防止送入工具总成被固项颗粒卡住,往往在回接筒顶部设计防砂机构与送入工具总成配合使用,该防砂机构通常称之为---“防砂罩”。

目前,常用的防砂罩主要有两类设计形式。第一类如专利号204098833U一种用于旋转尾管悬挂器的防砂帽中所述下塞帽,以及专利号204729042U用于常规尾管悬挂器的分体式防砂罩。其设计原理都是将防砂机构固定在送入工具总成上,尾管悬挂器入井后防砂机构将受到外层管壁向上的摩擦阻力,当外层管壁不光洁时向上的摩擦阻力变大,容易克服锁紧销钉的锁紧力,导致防砂罩与回接筒喇叭口间隙,回接筒喇叭口处于敞开状态,大量固相颗粒进入尾管悬挂器回接筒内部。此外,若摩擦阻力过大还具有使防砂体脱离回接筒的风险。

第二类如专利号204532184U一种可过滤式防砂机构。该类机构优势在于防砂机构与回接筒销钉连接,且设计滤网机构过滤固相颗粒并形成压力平衡。但下入过程中同样存在摩擦阻力对防砂机构形成向上的推力,尤其是尾管悬挂器处于水平井段时,外层管壁内存在岩屑床,当下入时摩擦阻力大于剪钉剪切力时,仍存在防砂机构脱离回接筒喇叭口,固相颗粒进入尾管悬挂器回接筒内部产生砂卡的风险。

因此,如何减小防砂罩下入时摩擦阻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包括:

防砂罩本体,为中空筒状结构;

扶正肋,设置在所述防砂罩本体的外周,所述扶正肋上设有滚轮槽;

滚轮,滚动安装在所述滚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砂罩本体的第一端设有螺孔,用于与送入工具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砂罩本体的第一端的厚度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防砂罩本体的第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砂罩本体的第二端设有配合面,用于与回接筒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扶正肋靠近所述防砂罩本体的第二端,且所述扶正肋的末端具有平滑过渡到所述配合面的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扶正肋为多根,均匀设置在所述防砂罩本体的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包括设有轴向通孔的柱状主体以及穿过所述轴向通孔的滚轮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滚轮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结构简单,可实现尾管悬挂器下入过程中防砂罩与回接筒喇叭口配合紧密。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极大减少下入过程防砂帽受到的向上推力,防止摩擦阻力将防砂帽推离回接筒。解决了尾管固井施工中固相颗粒进入尾管悬挂器回接筒内部,尾管固井施工结束后中心管难拔或拔不出的难题。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与送入工具及回接筒相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包括:防砂罩本体10、扶正肋20、滚轮30。

其中,防砂罩本体10为中空筒状结构,其体内通径用于与送入工具70相匹配。在具体实施时,防砂罩本体10的第一端设有螺孔11,防砂罩本体10套设在送入工具70上,通过螺钉和螺孔7与送入工具70相固定。一般地,螺孔11可以为多个,均匀分布在防砂罩本体的第一端。为了更好地与送入工具70固定,本实施例中,防砂罩本体10的第一端的厚度较小,即,防砂罩本体10的第二端及中部的厚度均大于第一端的厚度;如此,螺钉可以不必太长。

防砂罩本体10的第二端设有配合面12,用于与回接筒80相配合。扶正肋20设置在防砂罩本体10的外周,用于在尾管悬挂器入井过程中起扶正保护回接筒作用。在具体实施时,防砂罩本体10与扶正肋20可以一体成型。扶正肋20上设有滚轮槽21;本实施例中,扶正肋20靠近防砂罩本体10的第二端,且扶正肋20的末端具有平滑过渡到配合面12的斜面21。一般地,扶正肋20为多根,均匀设置在防砂罩本体10的外周。

滚轮30滚动安装在滚轮槽21内,用于通过滚动以降低外层管壁内杂质对防砂罩的下入阻力。滚轮30包括设有轴向通孔33的柱状主体31以及穿过所述轴向通孔33的滚轮轴32。滚轮轴32的两端固定在滚轮槽21内,使得滚轮的柱状主体31可以在滚轮槽21内滚动,此时,轴向通孔33与防砂罩本体10的中心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防砂罩,在尾管悬挂器下入过程,通过滚轮的滑动将传统结构中防砂罩受到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极大减少防砂罩受到的向上推力,可实现尾管悬挂器下入过程中防砂罩与回接筒配合紧密,防止下入时摩擦阻力将防砂罩推离回接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形式可多变,适用性强,可与其它类型防砂机构配合使用以降低施工风险。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