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18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下钻取样品都会遇到以下主要问题:

1、煤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钻机的动力来源困难。

2、矿井下环境复杂,钻取煤样困难,煤样属脆性易破碎。

3、用来矿井下类似的取样工具少。

上述三种情况为煤层中钻取样品带来了困难,因此许多煤矿下的采样工作都不能做的很好,致使对煤层参数认识不够,为后来的开采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特设计本产品。本产品使用在煤层之中,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钻取的样品完整性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钻取的样品完整且能够手持的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包括钻机和钻头,所述钻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液压马达、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进油操作手柄和出油手柄,所述液压马达的芯杆向上穿出所述壳体与所述钻头连接,所述进油操作手柄和所述出油手柄至少上半部分为空心结构,所述进油操作手柄和所述出油手柄的下半部分对称的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进油连管连通所述进油操作手柄的空心结构和所述液压马达,一出油连管连通所述液压马达和所述出油手柄的空心结构,二所述空心结构分别通过进油液管和回油液管与油箱连通,所述进油操作手柄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箱中的油液依次通过所述进油操作手柄的空心结构和所述进油连管进入所述液压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操作手柄的空心结构的上端通过进油接头连接所述进油液管,所述进油液管上设有进油泵,所述出油手柄的空心结构的上端通过回油接头连接所述回油液管,所述回油液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只允许油液从所述回油液管流向所述油箱。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操作手柄和所述出油手柄的下半部分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进油连管之间的所述进油操作手柄为第一握手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出油连管之间的所述出油手柄为第二握手部,所述第一握手部和所述第二握手部的内侧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握手部处设有所述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包括油腔、位于所述油腔的叶轮,与所述叶轮连接的以随所述叶轮的运动而旋转的所述芯杆,所述进油连管和所述出油连管均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进油连管中的油液进入所述油腔而驱动所述叶轮运动,并随所述叶轮的运动而从所述出油连管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转子和穿过所述转子中心的定子,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油腔的偏心处,所述转子可绕所述定子转动,所述转子上设有若干伸缩腔,每一所述伸缩腔弹性连接有一伸缩叶片,所述伸缩叶片的一端位于所述伸缩腔内,另一端与所述油腔内壁抵接,油液推动所述伸缩叶片而使所述转子转动,所述转子转动时所述转子的边缘因与所述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变化而使所述伸缩叶片自动的作伸缩运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伸缩腔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滑槽,每一所述伸缩叶片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伸入对应的所述滑槽,且所述滑块的上下表面与所述滑槽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伸缩叶片对应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油腔中的油液通过所述凹槽进入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与所述伸缩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滑块与对应的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具有供油液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位于同一所述伸缩叶片同一侧的所述凹槽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对应的所述滑块连接且阻断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向上延伸至所述伸缩叶片的顶端,所述下凹槽向下延伸至所述伸缩叶片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钻头为空心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钻机的壳体的内部设置液压马达,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进油操作手柄和出油手柄,油液从与所述进油操作手柄连接的所述进油连管进入所述液压马达,然后从与所述出油手柄连接的所述出油连管排出,从而驱动所述液压马达运作,进而使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的所述钻头工作,相对现有技术,结构被极大的简化了,从而导致质轻易携带,从而只需手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阀,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钻取的样品完整且能够手持的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伸缩腔与伸缩叶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的伸缩叶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矿井用壁面煤芯钻取装置,主要包括钻机和安装于所述钻机的钻头8。

所述钻机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液压马达2、设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进油操作手柄3和出油手柄4。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液压马达2的芯杆21向上穿出所述壳体1与所述钻头8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钻头8旋转。所述液压马达2包括油腔24、位于所述油腔24的叶轮,与所述叶轮连接的以随所述叶轮的运动而旋转的所述芯杆21。所述进油操作手柄3包括上半部分和下班部分,所述进油操作手柄3中至少其上半部分为空心结构,能够用来容纳油液,一进油连管31的一端连通该空心结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油腔34;一进油接头5的一端连通该空心结构,另一端与进油液管6连接,所述进油液管6连接油箱,所述进油液管6上设有进油泵,所述进油泵用于将所述油箱中的油液泵入所述进油液管6,然后油液再依次通过所述进油接头5、所述空心结构、所述进油连管31进入所述油腔24。所述进油操作手柄3的下半部通过第一连接杆33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杆33和所述进油连管31之间的所述进油操作手柄3为第一握手部,所述第一握手部处设有所述控制阀32,所述控制阀32与所述进油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油泵使所述油箱中的油液进入所述液压马达2的所述油腔24中。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出油手柄4包括上半部分和下班部分,所述出油手柄4中至少其上半部分为空心结构,能够用来容纳油液,一出油连管41的一端连通该空心结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油腔24;一回油接头7的一端连通该空心结构,另一端与回油液管连接,所述回油液管连接油箱,所述回油液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只允许油液从所述回油液管流向所述油箱。所述出油手柄的下半部通过第二连接杆42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3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42和所述出油连管41之间的所述出油手柄4为第二握手部。

所述进油连管31和所述出油连管41均与所述油腔24连通,所述进油连管31中的油液为高压油液,高压油液进入所述油腔24后能够驱动所述叶轮运动,随着所述叶轮的转动,所述油液被带入到所述油腔24与所述出油连管41的连通处,然后所述油液从所述出油连管41排出。所述叶轮运动时,所述芯杆21响应从而带动所述钻头旋转。

请参考图2,所述叶轮包括转子23和穿过所述转子23中心的定子22,所述定子22固定于所述油腔24的偏心处,所述转子23可绕所述定子22转动,所述转子23上设有若干伸缩腔231,每一所述伸缩腔231弹性连接有一伸缩叶片232,所述伸缩叶片232的一端位于所述伸缩腔231内,另一端与所述油腔24内壁抵接,油液推动所述伸缩叶片232而使所述转子23转动,所述转子23转动时所述转子23的边缘因与所述油腔23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变化而使所述伸缩叶片232自动的作伸缩运动。

请参考图3和图4,每一所述伸缩腔23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滑槽b,每一所述伸缩叶片232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滑块a,所述滑块a伸入对应的所述滑槽,b且所述滑块a的上下表面与所述滑槽b的上下两端均通过弹簧连接。每一所述伸缩叶片232对应所述滑块a的一侧设有凹槽c、d,所述油腔24中的油液通过所述凹槽c进入所述滑槽b,所述滑槽b的底部与所述伸缩腔231的底部连通,所述滑块a与对应的所述滑槽b的侧壁之间具有供油液通过的间隙。位于同一所述伸缩叶片232同一侧的所述凹槽c、d包括上凹槽c和下凹槽n,对应的所述滑块a连接且阻断所述上凹槽c和所述下凹槽d,所述上凹槽c向上延伸至所述伸缩叶片232的顶端,所述下凹槽d向下延伸至所述伸缩叶片232的底端。

所述叶轮上的所述伸缩叶片232在高压油液的冲击下推动所述转子23在所述油腔24中旋转时,所述伸缩叶片232一边随着旋转,一边沿对应的所述伸缩腔231做伸缩运动,当所述转子23的边缘与所述油腔24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变大时,所述伸缩叶片232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外伸出,所述油腔24中的由于沿着所述凹槽c和所述滑槽b进入所述伸缩腔231的底部;当所述转子23的边缘与所述油腔24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变小时,所述伸缩叶片232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内收缩,所述伸缩腔231中的油液从所述滑槽b和所述凹槽c回流至所述油腔24。从而使所述转子23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储油量,从而使所述转子23的重心偏移,进而使所述转子23具有更大的运动趋势,有助于使所述转子23的转动更加平稳。所述第一握手部和所述第二握手部的内侧为弧形结构,一方便手握,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