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8188发布日期:2018-10-26 18:5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区采空区回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势必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矿山通过将剩余的固体废弃物重新充填到井下空场,从而降低了井下空场坍塌事故的发生以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其中膏体充填主要是将一种或多种固体废料、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配比,配制成具有一定稳定性、流动性、可塑性的膏状的浆体,通过外加力或重力作用下以柱塞流的形态,用管道输送到地下采空区完成充填作业的技术。膏体充填技术为固体废弃物处置提供了最佳途径,不仅将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而且充填体对采空区提供支撑作用,保障了开采过程的安全性,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在膏体充填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挡墙上部不密封,这样容易出现接顶不充分或充填料溢出等问题;此外,为了保证充填体与顶板充分接触(即接顶)以及避免膏体充填量过多的问题,充填现场需要人工实时观察充填进度,这样不仅增加了人力的输出,还存在挡墙垮塌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和控制整个充填过程,操作简便,测量快速,有效提高了充填效果,同时,充填现场无需人员看管,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充填成本,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充填口预埋孔口管、充填管、充填泵、返浆管、返浆收集槽和控制系统,所述充填口预埋孔口管通过隔板分隔成回浆段和密封段,所述回浆段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仪,所述充填管密封穿过充填口预埋孔口管内的隔板,所述充填泵的出料口与充填管连通,所述返浆管一端与回浆段的下侧连通,另一端与返浆收集槽连通,充填管和返浆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返浆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充填泵、压力检测仪、流量计和控制阀电气连接。

进一步,所述密封段内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通过压盖压紧,所述压盖通过螺栓与充填口预埋孔口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充填口预埋孔口管与返浆管上的流量计之间。

进一步,所述压力检测仪设置在隔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充填口预埋孔口管、充填管、充填泵、返浆管、返浆收集槽和控制系统,所述充填口预埋孔口管通过隔板分隔成回浆段和密封段,所述回浆段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仪,所述充填管密封穿过隔板,所述充填泵与充填管连通,所述返浆管一端与回浆段的下侧连通,另一端与返浆收集槽连通,充填管和返浆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返浆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充填泵、压力检测仪、流量计和控制阀电气连接。该结构的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和控制整个充填过程,操作简便,测量快速,有效提高了充填效果,同时,充填现场无需人员看管,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充填成本,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充填口预埋孔口管1、充填管9、充填泵3、返浆管8、返浆收集槽6和控制系统12,所述充填口预埋孔口管通过隔板分隔成回浆段7和密封段,所述回浆段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仪2,压力检测仪设置在隔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密封段内设置有橡胶塞13,所述充填管依次密封穿过橡胶塞和隔板,所述橡胶塞通过压盖15压紧,能提高密封效果,所述压盖通过螺栓14与充填口预埋孔口管连接,所述充填泵的出料口与充填管连通,外界浆料通过管道与充填泵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返浆管一端与回浆段的下侧连通,另一端与返浆收集槽连通,充填管和返浆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4,充填管上的流量计用于计量充填流量,返浆管上的流量计用于计量返浆流量,返浆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5,控制阀选用电磁阀,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充填泵、压力检测仪、流量计和控制阀电气连接。

充填浆料时,在采场空区10修筑挡墙11,将充填口预埋孔口管安装在挡墙顶部,当充填量未到达充填口预埋孔口管高度时,返浆管用于排出空区内的气体;当浆料达到充填口预埋孔口管高度时,浆料流入回浆管,返浆管上的流量计监测到满管流时,控制阀关闭,最后利用压强检测仪检测充填接顶情况,当压强检测仪检测压强与预计算压强相等时,表明空区充填完成且达到接顶效果,此时检测人员电讯通知地表人员关闭充填泵,完成本次充填任务。

综上所述,该结构的充填接顶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和控制整个充填过程,操作简便,测量快速,有效提高了充填效果,同时,充填现场无需人员看管,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充填成本,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